APP下载

新时代法学本科“双线”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为指引

2024-04-29涂缦缦

南方论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法学法治教学模式

涂缦缦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广州 510521)

一、问题的提出

2023 年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学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当中指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坚持遵循规律、坚持“两个结合”等原则,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高质量发展。这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治人才培养指明了最新的发展方向。[1]

教学是法学教育的本体与实质,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先进、是否科学直接关乎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果。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也使全国上下各级学校被迫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催生了我国教育史上最大规模的居家学习、在线教学实践。[2]虽然疫情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全国各级学校也迅速恢复了正常教学。但不可否认的是,线上教学的方式已经逐步为师生们所接受,成为现在及未来教育教学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主要是因为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资源在网上不断溢出,传统且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的求知需求,也无法适应社会的急剧变革。因此,线上资源和线下教育的结合与互补便成为了大数据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线”混合教学模式将全方位开启新时代法学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的新局面。

二、线上线下“双线”混合教学模式的总体设计

(一)总体目标及指引

良好的教学效果始于高质量的教学方案的设计,这也是“双线”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早在2018 年1 月30 日,教育部就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是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发布的第一个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法学类专业标准》)从适用专业范围、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规范、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效果、质量保障体系等9 个方面对法学的本科专业建设提出了纲领性的建设要求。在此基础之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意见》又进一步强调了要立足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法学教育理念,注重思想道德、职业伦理、传统法律文化、现代法治精神养成教育,“培育学生崇尚法治、捍卫公正、恪守良知的职业品格”,“更新完善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一体推进法学专业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强化法学实践教学,深化协同育人”。要充分运用数字科技,促进法学教学全面进步、法学教育全面发展。国家已经从各个层面加强了法学专业教育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作为担当法学教育大任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当以《法学类专业标准》及《意见》为指引,加快完善法学教育体系、创新发展法学教学模式,切实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高质量的法治人才。在此机遇下,充分开展“双线”混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二)教学改革方向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法学专业的发展就呈现出紧迫的态势。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亟需完善的法制予以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急速转型,也需要更多的法治人才参与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650 所本科院校开设了法学专业,在校学生人数达到50 多万人,法学教育规模的扩张为法治国家的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与智力支持。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法学教育机制痼疾难除、学生职业能力低下等等。[3]尽管法学已经由于扩张速度过快被国家纳入控制布点专业进行规模控制,但“东多西少、东强西弱”的发展局面已经形成了巨大反差,京津沪、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法治人才相对过剩;而西部边远地区,法治人才尤其是高端法治人才奇缺。[4]与此同时,我国法学教育的整体质量不高,还不适应全面依法治国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法治人才的需求,尤其是涉外法治、金融法治、数字法治、知识产权法治等领域高端人才短缺,呈现结构性短板。

线上线下“双线”混合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众所周知,法学专业要求教学环节理论性与实践性同时具备,“双线”混合教学模式致力于创造一种将网络教学平台和亲自面授相结合的教学环境。研究法学的人都知道,法学教育的知识储备呈现出海量化的特征,在信息资源爆炸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将丰富的教育资源植入移动便携设备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无法企及的。碎片化的教学方式具有不可比拟的自身优势,充分利用移动便携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线上教学及课后辅导,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在任课教师的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和有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参与教学过程、课后及时查漏补缺的积极性,加强互动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5]

三、线上线下“双线”混合教学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线上教学的实施方式(如图1)

图1

法学本科的教学任务繁重,每门课的课时又不多,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对于全面且有效地掌握所有理论知识点显然是不够的。线上丰富的网络资源,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线上指导教学,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缺陷。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当线上教学资源的提供者与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显然可以更好地夯实每门课程的丰富程度,由此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利用线上学习平台布置课前课后任务

线上教学部分,可以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等学习平台,提前上传课程大纲、PPT 以及每一章节的重难点,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同时,以每一章节为单元,布置相应的经典名著阅读、案例分析及MOOC 资源的学习观看等等。以笔者在疫情居家学习期间进行网络教学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课程为例,在进行行政法基本概念的解析时,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点,并在学习通的讨论版块发表自己对某一基础概念的理解,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重要知识点的掌握及重视;而在讲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章时,安排学生阅读法学经典名著《批评官员的尺度》一书,并要求学生在线分享读书心得。在线数据表明,学生们的线上活动反馈十分热烈。

2.对学生线上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有效反馈

布置学习任务只是线上教学的第一步,接下来更重要的是如何确保学生完成线上任务以实现教学目的。因此,线上教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保证线上学习任务简而精。学生的学习是有限的,线上任务的完成完全有赖于学生的自觉,如果教学资源本身不具备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只会敷衍了事,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布置的学习任务应精简,突出每章知识的重难点;提供的教学资源也应经过教师认真筛选后择优推荐给学生。二是要做好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学习效果的评估。虽然大多数的线上平台都有通过数据来反馈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完成度,但数据也可以刷出来,所以还是应通过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入手。所以可以通过不定时的抽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对自律性强的同学予以奖励,并将优秀作业、优秀回帖等进行线上展示,以此来激励学生,提高同学们主动学习的学习动力。

3.利用丰富的线上资源进行课程思政

中国的法学教育除了在课堂上结合专业知识讲授系统的本法法律制度,开展国情教育以外,还应该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让学生了解偏远地区的法律现状,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毕业后通过到西部地区挂职锻炼等形式,以自己的所学服务社区,贡献社会。[6]新时代的法学教育一方面担负着培养适应国情接轨国际的法律精英人才和法律职业人才的任务,另一方面也要承担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加强国民的法治观念等的重任。对于专门的法律从业者而言,包括我们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仲裁员、公证员等等,不仅仅要具备有深厚的法律专业功底,还应该具备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7]

(二)线下教学的实施方式(如图2)

图2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原本课堂授课的内容转换一部分进行线上教学,而是要对课堂上教学的内容进行一个全新的设计,特别是应该如何合理地安排需要线下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和课堂学习任务。

1.课堂研讨式教学法

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一个全面的取舍,确定哪些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在课堂上仅作适当讲解;哪些内容需要学生提前预习,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重点关注。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例如研讨式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法又被称为研讨会教学法,是一种起源于德国的席明纳教学法,广泛应用于教学与科研领域。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共同研究讨论。随着现代教学方式的发展,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不断丰富。[8]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扮演引导和指导的角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讨论和交流,不断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则通过组织、引导和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升。所以,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经典案例,以案例为单位,把学生分为若干个研究小组,线上布置任务,线下由组员通过相互讨论和合作来完成任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等。[9]通过研讨式教学,学生可以培养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团结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因此,研讨式教学在现代教学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学生需求,以学生为中心

线下教学需要教师们提前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在给学生的任务设计中,为了促进学生对自身学习需求的把握,应以学生为主体设计问题,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们需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困惑,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特点。通过开展集体备课等方式,教师还可以共同讨论并确定讨论的主题和经典案例等,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深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10]

3.实行法治本土化教学

中国的法学教育应该是法治本土化的产物,要培养大批了解中国国情、能够创造性地解决中国法律实践,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发展和进步的法律人才。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法学教育要有意识地引导法科学生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了解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形态,掌握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的能力。

四、线上线下“双线”混合教学的课时分配及课程考核

(一)线上线下课时的合理分配

“双线”混合教学模式是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结合,它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之间有一个适当的课时分配,以确保两种教学方式能够良好地衔接。这样一方面能保证学生充分的线上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能保证教师及时有效地反馈、指导和考核。线上和线下教学究竟如何结合起来,目前看来各大高校都尚在理论探索阶段,如果不是新冠疫情催生了网络授课,改革的步伐可能还会慢许多。“双线”混合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势不可挡的趋向,恰当的课时分配是实现良好的混合教学效果的关键,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当其冲就是线上教学的模块,以线上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相关度为标准来划分,可以将线上教育资源分为三类,一是与本门课程相同或者相类似的课程,这类资源通常属于教学基础信息,与本门课程的内容紧密相关;二是作为知识点拓展的多媒体试听数据,这类资源通常与课程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并不紧密;三是生动有趣的课外视听资料,这类资源通常属于教学趣味信息,与课程内容的关联程度较低,但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程度来看,这三类教学资源的相关度是从紧密到疏远。因而教师在推送相关网络资源时,应根据其相关程度决定学习的时间。如第一类和第二类资源可以相对多一点时间,而第三类资源要提醒学生可以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多点学习。但总的来说,整个线上任务的时间不宜超过整门课程全部课时的三分之一,不然无法保证线下的课堂授课质量,容易本末倒置。

(二)课程考核

课程的考核方式应根据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的需要进行改革,注重综合考核、过程考核,要大幅度提高平时成绩的占比,可以按照以下比例进行合理分配:

1.线上成绩(30%):这部分成绩根据学生在线上学习平台上的表现来确定。具体包括:在线教学资源的完成度,主要看学生是否完成了所有的线上学习任务,如观看视频、阅读资料等;论坛及讨论贴的参与程度;课后作业等。

2.线下成绩(30%):这部分成绩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确定。具体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讨论;任务展示等等。

3.期末考试(40%):期末考试的试卷成绩将占总评成绩的40%,考试内容涵盖整个学期线上线下的学习内容,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这种考核方式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线上和线下的表现,以及他们对课程知识的实际掌握程度。通过提高平时成绩的占比,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活动。

五、结语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线”混合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法学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以往,大学主要是靠垄断的教育资源来培养学生。然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这种教育资源的垄断已经被打破,教育教学正朝着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法学教育也逐渐呈现出开放式的特征。面对新时代法学教育的高标准以及法学教育群体的需求,线上教育的优势愈发明显。线上丰富的法学教育资源,正在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有效的线上教学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模式向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前进,进而显著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突显教学的特色。在线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实际上是起辅助作用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我们从有限的课程讲授向无限的知识获取转化,从单向的教学灌输向双向的互动交流转化,这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教育的一种扩展,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法学法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法学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