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赋能成长 实践蓄势前行
——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
2024-04-29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第三小学
吴 瑛 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第三小学
本文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内涵进行分析,指出劳动教育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劳动观念已经逐渐发生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劳动教育。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与人才培养所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深化改革与创新。
在此背景下,劳动教育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这一观点既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相契合、相适应,也与劳动教育本身有着内在联系。它既为综合实践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提供了一个重要理论基础,也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主义教育中,劳动教育既是教育内容也是教育目的,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劳动本领,引导他们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保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主人翁的劳动本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综合实践活动是实施劳动教育的载体,劳动教育的价值内含于劳动教育目标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强化学生劳动意识,真正让劳动教育落实到位,成为可以“托起中国梦”的劳动教育。
一、两者关系的研究背景
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与人才培养所需,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加强劳动教育评价考核;《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将劳动素养纳入中考、高考内容”,明确指出“中小学要开足开齐劳动和实践课;在小学阶段设置适量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实践课时;初中阶段学校每学年开设不少于28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
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形式,但本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全面发展。两者之间虽概念不同,但存在一定的联系,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劳动教育则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两种活动形式都强调以人为本,都注重实践和探究,都关注生活、社会和自然。劳动教育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指向,综合实践活动是劳动教育的表现形式。二者在内涵上有区别,但又有联系。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即通过劳动实践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生存技能;而劳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具有劳动观念、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养。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既不能混淆两者之间在思想认识上的差异、目标指向上的区别、评价方式上的不同等;也不能忽视两者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及相互融合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能加强学生对劳动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一课一会”“一事一议”等案例,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而加强对综合性活动课的指导和评价,实现二者之间思想上合、内容上合与目标上合的统一。
(一)思想认识上的差异
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都要求把学生的劳动教育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即学校通过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进行劳动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具体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通过教师设计主题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劳动教育是通过学校开设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和具有学校特色的劳动兴趣小组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1.认识差异:从思想认识上看,前者立足于自身的社会责任、学校责任和家庭责任而自觉地培养学生。
2.行动上的差异:后者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
3.认识方式上的差异:前者以“我要做”为核心内容;后者以“老师要教”为核心内容。
(二)目标指向上的区别
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态度和习惯等为目标。其中,劳动观念就是指对个人生活在社会角色中所具有的道德责任感。而习惯则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基本言行举止、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等。在目标指向上,综合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重视动手操作和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经验和知识,也能通过自己动手探究获取新的知识。而劳动教育则要通过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养成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等为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是一种“做中学”“做中教”“学中做”“做中思”为一体的活动形式;而劳动课则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职业体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特点和工作性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一定的就业技能和知识。
(三)评价方式上的不同
劳动教育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以问题为中心,在评价过程中,侧重于探究与应用。劳动教育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主要通过活动来进行。
劳动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来进行教学。劳动教育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和主渠道的教学形式。劳动课主要在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实施。劳动教育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
三、两者之间的有效整合
1.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包含以“劳动”为核心的综合性学科教学内容,还注重培养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以“劳动”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具体表现形式为“研究性学习”“社会调研”“社区服务”等。
3.从概念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在内涵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
4.二者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劳动教育是一种广义的概念,包括对学生进行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主要是针对课程中所包含的实践性问题展开,并将之作为教学目标加以落实。
5.从二者之间的联系来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践性问题的解决,又要将实践作为培养、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劳动教育则可以成为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重要环节。
例如,我校的劳动mini 课程,它作为学校五育并举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开设的。根据小学生年龄与学习特点,学校将关注点放在了“mini”这个设计点上,既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从力所能及的“劳动小事”开始习得,培养劳动意识,增加劳动技能。
课程设计初步框架:
学校组织校内青年教师团队,经过了几次小组会议与讨论,设计了《课后服务劳动主题系列mini 课程选题汇总表》,将课程分为6个大类,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在前期的课程选题上,我们通过小组会议,鼓励青年教师打开思路,观察生活,不要把“劳动”仅仅与“做家务”联系在一起,要缩小选题授课对象的范围。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多样的劳动形式进行实践操作。最后,根据教师报上来的选题进行选择与修改,根据选题类型进行分类,然后收集教师需要的教学用具、材料等信息,为课程的实施做好准备。劳动mini 课程既是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更是一门劳动教育课程,两者相互为交融。这门课程不只是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意识以及动手能力等,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生活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展劳动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我校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两者有机整合,能够加深学生对劳动技能、生存技能以及科学技能的认识,并且能够更加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艰苦奋斗、敢于创新创造、甘于奉献精神以及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等良好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社会以及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