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平台城市文化形象建构思路

2024-04-29

新闻传播 2024年6期
关键词:内容用户信息

王 艳

(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合肥 230601)

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基础建设、民生保障等作为城市硬实力的体现,其也是大部分城市建设的重心所在。但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应充分重视软实力带来的发展契机,例如,借助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形象口碑,令外界社会充分了解到城市的发展历史及其相关文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依托于网络信息平台、新媒体平台为城市打上形象化、数字化标签,利用短视频平台对城市文化气息以及发展氛围等进行信息化描述,进而在网络场景之中充分凸显城市文化的主体性与映射性。从短视频平台对城市文化形象的促进机制来讲,借助平台运营机制,对大体量的视频信息、音频信息等进行分类处理,人们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可随机或定向接收到关于城市宣扬的短视频内容。此时,用户潜意识中,则可加深对城市文化主体形象的理解,为后期城市文化的宣传提供基础保障。本文针对短视频平台城市文化形象建构思路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一、城市文化形象中的“文化基因”

从城市发展角度来讲,经济是城市建设及发展的基础所在,但是从发展内涵而言,精神文明以及传统文化、历史意蕴等则是城市形象建设及其传播的主体。美国著名城市学家凯文·林奇曾提出:“我们对城市的理解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与其他相关事物混杂在一起形成的部分的、片面的印象,在城市中每一个感官都会产生反应,综合之后就会成为印象。”城市文化形象建设及其传播,可综合呈现城市的软实力及硬实力,后期建设及发展过程中则需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文化基因的输入及输出,建设“以人为本”的发展框架,保障城市主体形象是切合于人文发展主观诉求的。其实我们从城市化建设角度,多建筑结构的发展势态令城市呈现“冰冷化”特征,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生态性、文明性的发展规划理念建设,令城市缺乏“生命力”,文化基因的输入则可结合城市的发展特点和组成结构,注入新活力,保障城市形象的赋予特征符合其文化发展诉求。

二、城市文化形象的表达形式

(一)文化符号

塑造城市文化形象,主要是对城市的地理位置、基建设施、民生发展等进行量化分析,保证通过主观层次的认知,将微观层次的表达方式进行整合,例如,语言媒体、个人经历以及记忆情况等,通过综合环境、集成环境的信息处理,保证数字化、数据化信息,可作为城市文化形象的承载机制。对于短视频平台来讲,通过媒体传播内容以及数字化的导向,突破传统意义上时间及空间的局限,真正将平台作为信息内容多元呈现的承载体,然后搭配视觉元素,凝聚城市要素、城市特色文化、特色产品等,并将其制作为短视频内容,为城市文化形象打上特色化标签,例如,民谣歌手赵雷所创作的《成都》,在短视频平台上剪辑成相对应的背景音乐,再配上成都名胜古迹、特色文化产品等,视觉与听觉的共同作用下,可令人们产生情感共鸣,缩减人们与成都城市之间的距离感,提高文化形象的传输价值。

(二)传播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形式具有大量化特征,要想在大体量的视频之中搜寻到具有相关价值或能够产生共鸣的视频内容,应将城市文化形象立足于传播柔性化之上,通过主流媒体衍生的发展趋势,对城市文化形象进行叙述化或氛围化的建设,保证在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同时,增强视频内容与民众的亲近感。除此之外,短视频制作过程中,需对制作内容、音频、视频、文字图片的排版进行精炼调整,且整个环节需在10s~20s 的短时间内,通过柔性化手段,增强视频传播的“温度感”,激发用户的阅读意愿,为城市文化多方向融合提供载体。例如,柔性化传播是摆脱传统主流媒体播放之中的严肃形象,通过公益形式与屏幕前的用户进行互动,令用户更为深度了解到城市的具体形象,增加用户游玩或购买意愿,带动经济增长,拓展文化宣扬路径。

(三)传播场景

从短视频平台的呈现机制来讲,通过短时间的视频播放时长,将内容进行精简与压缩,其也可将短视频作为快闪行为艺术的重要承载体,即为在短时间内,通过多位置的相机拍摄或录影,将城市形象缩减在人们视角中的局限形式,这也将需要在后期城市文化形象传播之中,通过临场化设定,增加视频播放的代入感。独特的“窥视感”带给用户沉浸式的观看体验。

(四)生产角色

短视频平台的高速发展下,令用户真正将短视频作为日常事务、新鲜事分享的重要载体,通过对网站或视频信息产品的制作,令短视频更为精准地阐释人们在生活或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对于城市文化形象的树立来讲,恰恰是通过此类数据信息的测定处理,利用不同用户作为视频或形象传输的重要节点,通过生产角色的多元化特征,提升宏观城市建设与微观个人表达之间的链接性,真正增强城市文化形象的传输效能。

三、短视频平台城市文化形象建构思路

(一)主体建构模式

1.借助政府,做好顶层设计

从城市文化建设形象角度来讲,其呈现的形象点,需按照不同功能属性或城市文化意蕴等,进行实体表达,而此类表达途径则可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时间化与空间化的传播,在大数据、全媒体时代下,通过短视频信息彰显城市文化的内蕴。此过程中,城市文化形象的建设主体应当以政府为主,解读政府对城市文化形象以及短视频平台的运营机制等,建设有序化、科学化的城市文化形象建设路径,将用户长时间浏览短视频产生的碎片化信息进行整合。除此之外,政府干预下可将短视频平台中对城市宣扬的同质类内容进行管理,把控短视频平台信息产生以及传播流程,加强城市文化形象传播效能。例如,城市可将城市文化标签通过短视频平台建设多元化、层次化的内容体系,充分凸显城市的文化意蕴、历史传统等,如此一来,再加上政府主导的力量,令用户在潜意识中对此类视频呈现信任思维,实现文化的定向传播。

2.借助传播媒体,创设优质城市文化形象

城市文化形象在媒体平台方面的建构及其宣传,主要通过具有组织性、协调性的规划方案,对不同阶层的短视频进行内容处理、技术处理,再加上多方主体的辅助宣传,保障城市文化形象建设及其宣传的对接性。其实从短视频平台的建设机制来讲,主要传播者为各类用户,只有用户对此类平台信息或短视频内容呈现认可,则可进行分享、点赞、评论,提高城市文化形象宣传内容的曝光量。除此之外,可通过对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建设具有创意性的视频内容,打造个性化、活力化的生态环境,增强媒体以及短视频之间的链接度。但是在此过程中,政府或平台等应针对制作内容进行审核与把关,保障内容宣传的正向性及激励性。

(二)内容建构模式

1.重塑景观,助推文化认同

从城市文化形象的表述机制来讲,其不局限于任何的文化内容中,还可通过对城市特色景观作为城市文化的衍生体,利用景观形象打通城市现代化、数字化发展与生态化发展的链接渠道。比如,利用短视频平台宣扬城市热门景点信息,通过多元素将城市主体文化元素作为视频信息、城市宣扬信息的立足点,增强文化宣传效应。其间,可利用多媒体重塑城市文化景观符号,将信息内容呈现与用户对城市景观的需求点进行对接,保证用户在浏览信息以及获取信息时,通过主观意愿正确作用于不同生产条件中,增强城市宣传效能。例如,西安不夜城、成都春熙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及海南天涯海角等,均可作为城市景观文化的立足点,让人们通过各类视频充分了解到文化属性以及生态属性,增强民众对城市发展的认知。

2.立足美食与音乐,创设共融型的文化氛围

短视频时代的到来,令数据信息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用户对于各类平台的信息内容获取具有主观诉求,例如,抖音平台、快手平台、小红书平台等,其呈现的内容或风格,均具有特色属性,但是从系统化方面进行解读,城市主体印象是通过平台内容丰富化、多元化描述进行表达的,此过程中要想发挥城市文化主体形象的建构能力,则需进行去中心化处理,即为脱离主体文化的建构,而是通过不同文化延伸载体作为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宣传体,例如,美食文化以及音乐文化等,此休闲娱乐的文化属性,为高压生活下的人们提供舒缓情境,即便是人们不去当地进行旅游,也可通过对短视频内容产生憧憬。例如,少数民族区域的民族歌舞表演以及特色性美食等,人们均可通过短视频进行解读,增强实际传播价值。

3.结合城市方言,凸显文化的共融性

从文化基因的传承角度来讲,文字也可作为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宣传机制,例如,少数民族方言我们传统学到的汉语言文学等存在差异,此类方言可作为城市文化宣扬的主体方向,方言衍生的电影、音乐或古诗文化内容,也为普通环境之中添设新型发展元素。对此,需要后期短视频建设过程中,将方言融合到平民化、公众化的发展进程之中,将方言作为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传播符号。如此一来,通过短视频信息内容的传播,为人们提供更为深远的文化体系,增强用户在听觉、视觉方面的共鸣,增强文化传播的时效性。当然,此类文化传输期间,也需政府的正向指引,确保方言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契合,通过视频内容的宣传,令方言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映射体,不会令用户产生应激行为,增强方言传播的时效性,为城市打上特色文化属性标签。

(三)传播建构模式

1.利用推荐机制,增加视频曝光量

从短视频平台对各类信息内容的推送机制来讲,其是通过点赞、评论与转发等各类基础数据,作为当前信息内容曝光的首要基准。除此之外,平台对于视频转发、原创以及盗用等也做出规范,确保对原创作者的保护。后期视频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视频内容的推荐机制,对当前城市文化形象宣传的一系列视频,进行科学化、有序化推广。当然,此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官方账号的运营处理,通过正规渠道宣扬文化信息,同时也可为用户提供更为全面化、科学化的询问渠道,保障文化传输的规范性。例如,在官方维护运营过程中,可结合评论数、点赞量、转发量等,进行实物或景区地方周边的实物奖励,激发用户点击效率,进而为视频内容提供更多的播放量。

另一方面,在内容呈现过程中,应确保推送内容的原创性,由于其本身属于官方账号,内容制作过程中不得一味进行搬运或润色,需通过特定手段对视频内容或与视频内容相关的信息体系,起到引导与带头的作用,增强城市文化形象的建设效能。

2.结合热点流量,增强视频内容传播的“跟踪性”

从城市文化的发展角度来讲,各类信息体系的呈现以及信息内容制作等,均可通过人们的点击、评论放大信息价值。此过程中,短视频平台也应针对当下的转播热量,建设具有规模化的传播或舆论导向,保证文化形象相对于视频内容而言,是以一种正向化、驱动化、引导化的形式而存在的。然后短视频平台的制作者或主体运营机构,按照当下热点信息进行时效性的追踪,增强短视频平台的汇流效应,为城市文化形象打上特色标签。此外,短视频信息内容整合过程中,可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短视频平台进行数据挖掘,深度分析不同生产要素下,视频信息内容、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利用数据信息的罗列形式,深度分析短视频信息内容制作及推广的关联性,按照数据平台的认证机制,分析视频内容是否符合短视频媒体的传播诉求,如果存在较大的数据误差,则应查找视频内容的制作形式是否存在漏洞。此外,可通过数据信息分析用户在不同时间段的观看行为,找寻到有价值的信息点,如此一来,后续视频内容制作期间,则可按照用户的需求点,重构城市文化形象的宣传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在短视频平台的支撑下,城市文化形象体系的建设及传播,则应深度运用视频内容进行宣传,人们通过视频信息了解到城市建设发展现状,解读城市文化内涵,充分拓展城市文化影响力。对此,后续发展中,应进一步挖掘短视频的传播机制,结合视频内容的推送模式,打造优质、原创的视频内容,将短视频内容深度根植于城市文化形象的建设体系中。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起到主导与辅助的作用,结合政策及管理制度,规范城市文化形象视频内容的制作流程,保证内容呈现的真实性。

猜你喜欢

内容用户信息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订阅信息
关注用户
主要内容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