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助力乡村振兴
2024-04-29榆林市民政局
☉ 榆林市民政局
近年来,榆林市认真贯彻落实《地名管理条例》,以神木市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地区为契机,不断规范地名命名工作,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深化乡村地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地名文化保护。一是深挖地名资源。认真组织,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地名资源。积极申报千年古镇、千年古城,扎实有序开展地名文化遗产认定工作,并向省民政厅报送29 个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建立《榆林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将推荐列入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的地名,一并列入市县地名文化遗产名录。二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通过组织学习、开展培训等方式,加强对《地名管理条例》、《榆林市地名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增进市民对地名知识的了解。三是讲好地名故事。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形式展示地名文化,讲述榆林地名故事,共制作精品榆林地名故事2 期,趣味地名故事24 期,榆林行政区划地名故事13 期。积极挖掘和整理红色地名故事,加大红色地名文化宣传,编写《榆林红色地名故事》宣传资料,传播红色故事,全面提升红色地名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规范设置地名标志。一是规范重点区域地名使用。将神木市高家堡镇、贺家川镇、马镇镇等8 个特色乡镇(街道)列为重点区域,设置乡镇(街道)地名标志牌和特色乡村地名示范标志牌,各乡镇(街道)累计设置居民点地名标志牌125 个、乡村门牌139 块、特色地名标志牌247 个。二是规范地名命名。出台《榆林市地名管理办法》,对部分不规范地名进行清理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共整治清理不规范地名90 多个,拆除不规范地名标志192 个。三是加强地名标识标牌管理。针对不规范地名标识标牌、罗马字母拼写混乱的现象,对中心城区地名标牌实行民政部门统一设置安装,规范地名标牌的制作安装工作。2023 年,全市共安装更换路牌1200 多块,日常维护清洗6000 多块,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完善乡村地名信息。一是摸排乡村地名信息。对乡镇(街道)、村(居)民自治组织、农村居民点、重要自然地理实体、农业园区、乡村道路街巷等重点乡村地名信息进行全面摸底,核实、修改和完善地名的来历、含义、历史沿革、位置坐标等内容,新增未入库的乡村地名词条信息。二是完善地名信息库。将4000 条新增词条准确录入,确保国家地名信息库地名词条信息内容真实有效。做好修改自然地理实体、公共服务组织、居民点、旅游景点、美丽乡村、农村合作组织、惠民兴趣点、道路街巷等地名词条信息工作,确保乡村地名不重不漏、准确规范。三是实时刷新地名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不断采集地名信息,及时更新地名地址和国家地名信息库,增强乡村地名信息的共享应用能力。
数字地名赋能乡村振兴。强化数字地名建设,推动地名文化与旅游产业、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努力将地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旅游产业和乡村振兴发展。其中,神木市依托数字地图、电子地图等数据资源,建立“一镇一图、一村一码”全市统一地名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乡村地名上传、管理、更新智能化,便利群众出行导航,并以图上标注的乡村地名为“锚点”,引导当地群众自主采集上传农家乐、种养殖基地、农业合作社、快递物流点等惠农助农兴趣点信息,方便快递进村、山货进城,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乡村地名工作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