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麓埋忠骨 勇毅向复兴

2024-04-29

文萃报·周五版 2024年13期
关键词:岳麓山黄兴湖南

麓山苍苍,湘水泱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岳麓山被列为各级不可移动文物的墓葬有近80座。除了黄兴、蔡锷、蒋翊武、焦达峰、陈天华等教科书里的革命先烈长眠于此外,还有不少湖湘名人葬于此。本版现摘刊长眠岳麓山的部分辛亥革命英烈事迹,清明时节,温“故”知“新”,一起缅怀。

刘道一:同盟会牺牲第一人

刘道一(1884~1906),湖南省湘潭县人。年幼的刘道一十分聪明,进入湘潭益智学堂和长沙修业学堂学习,成绩优异。

1904年2月15日,黄兴与刘道一的哥哥刘揆一等人在长沙正式成立内地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华兴会,刘道一加入其中。由于刘道一模仿能力强,且极具语言天赋,被华兴会委以重任,联络会党。

1904年3月,刘道一到日本求学,期间,受到东京留学生革命气氛影响,逐渐成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1905年,孙中山组织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刘道一先后担任书记、干事等职位。他精通英、日两国语言,还熟悉国内许多方言,所以在东京留学生和革命党人中联系颇广,被黄兴视为将来外交绝好人物。

1906年秋,22岁的刘道一被黄兴亲自指派为湖南起义总策划人和领导人。奉命回国联络会党、新军,全盘负责组织和发动萍浏澧起义,这是中国同盟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他与蔡绍南化装成富商,前往江西萍乡,与会党头目龚春台等人见面,商讨起义。起义原本定于12月底清吏封印时发动,但12月4日,“洪江会”首领之一的廖叔保提前发动了起义,龚春台听到消息,只好仓促跟着宣布在萍乡、醴陵地区发动起义。起义军定名为“中华国民军南军革命先锋队”。起义军声势震动了长江中游各省,没几天队伍便发展到了3万多人。

面对浩浩荡荡的起义军,清政府十分惊恐,调集湘、鄂、赣、苏四省部队“义勇”共5万人前往围剿。起义军奋战一个多月,最终失败。参加起义的群众有一万多人被清军屠杀。

刘道一在由衡山返长沙途中被清军逮捕。在狱中,刘道一威武不屈,写下“天地方兴三字狱,但期吾道不终孤。舍身此日吾何惜,救世中天志已虚。”面对清军的 严刑 拷问,他怒斥道:“士可杀,不可辱,死即死耳!”

12月31日,他被清政府杀害于浏阳门外,年仅22岁。

刘道一是留日学生中因反清革命被杀害的第一人,也是中国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第一个烈士,著有《衡山正气集》。目前,烈士刘道一葬于长沙岳麓山上青枫峡。此墓为夫妻合葬墓。

姚宏业:开民间自办新学之先河

姚宏业(1881~1906),字剑生,湖南益阳下梅塘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3年毕业于明德速成示范班,1904年6月进入日本弘文学院学习。

1905年10月,由黄兴引荐加入中国同盟会,随后秘密潜回上海,从事武装起义的联络工作,但因“满奴日横”,很快又返回日本。11月,日本文部省公布《清国留日学生取缔规则》,对中国学生入学严加限制。他和秋瑾等200多名留学生提前集体归国,以示对日本政府的强烈不满和抗议。抵达上海后,他认为“国民欲有爱国之思想,不可无自立之学校”。基于这一思想,他开始与在上海的湖南籍学生宁调元积极筹备谋划,创建一所培养学生爱国思想的学校。

1906年2月,大批留日学生返抵上海没有着落。他又与孙镜清、高天梅等奔走各方,募集资金。与秋瑾、于右任等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浜桥租下一处民房,作为校舍。姚宏业等人怀着赶超美国耶鲁、日本早稻田的憧憬,将学校定名为“中国公学”。这是中国第一所具有反帝爱国特色的高等学府。正式开学时,共招学生318人,来自13个省。分大学班、中学班、师范速成班、理化专修班。

要维持一所学校的正常运转,经费来源是个大问题。姚宏业在向官绅商学各界求助均无结果的情况下,只能发动全体学生自己捐款勉强维持。如再无经费来源,临时租借的校舍将会不保,初创不久的中国公学将面临瓦解的危险,身为庶务的姚宏业因此忧愤不已。1906年3月26日,姚宏业奋笔疾书千言遗书,向世人告白:“……我愿我死之后,君等勿复念我,而但念我中国公学……务扶我中国公学为中国第一等学堂,为世界第一等学堂而后已。我愿我四万万同胞之官绅、兵士、农工商,贵者施其权,富者施其财,智者施其学问,筹划以共,维持扶助我中国公学……我死后如有知也,愿此一点灵魂与我中国公学共不朽!”次日,姚宏业义无反顾地投身黄浦江,用生命发出最后的呐喊,以身殉国,以身殉中国公学,年仅25岁。

姚宏业的《绝命书》公布后,唤起了国人对公学的关注,赞助中国公学的人逐漸多起来,湖南、四川、广东等多省每年认捐数千元,海外华人华侨也慷慨解囊……姚宏业用生命保住了中国公学的生存和发展。此后中国公学逐渐发展成包括文、法、商、理四院17系的综合型大学,并增设了中学部。培养出了胡适、冯友兰、吴晗、何其芳等一大批优秀人才。胡适在《姚烈士传》中评价姚宏业,说他是个“极可爱、极可敬、极有血性、极有责任心”的人。

1906年5月23日,姚宏业与陈天华的公葬仪式在长沙岳麓山举行。

林修梅:奉令国葬的护法将军

林修梅(1880~1921),湖南省安福县(今湖南临澧)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03年,湖南巡抚俞廉等创办了湖南武备学堂,林修梅成为了这个新式军校的第一期学生,从此走上了职业军人的生涯。

1906年,他被公派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比他早到日本两年的堂弟林伯渠重逢,在日本,他结识了孙中山、黄兴等人,并加入了同盟会。

林修梅从日本回来后,被派往四川新军任职,次年受命入西藏训练藏兵。辛亥革命前夕,林修梅回到湖南。武昌首义后,他跟随焦达峰等同盟会同仁光复长沙,后在湖南都督府参谋部任职。

作为一名受过正规现代军事教育的职业军人,林修梅善于研究和学习。这一期间,民国湖南地方政府的军事政策和构架大多出自林修梅之手。

然而,时局动荡,瞬息万变。袁世凯窃国当政的现实打破了他的建国理想,于是,他出任岳州要塞司令,坚定地站在武力讨袁的第一线。

“二次革命”以失败告终,林修梅跟随孙中山、黄兴等逃亡日本。他参加了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后成立的中华革命党,憧憬着中国的未来发展。

1916年,林修梅回国担任湖南护国军参谋长,积极参与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1917年,段祺瑞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约法,孙中山随即反应,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保持正义,与国存亡。”这是林修梅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浓重的一笔。

“湘军不打湘军”的攻心战略,受伤不下火线的勇猛刚烈,变化莫测的麻雀战术,锐不可当的大无畏气概,护法英雄林修梅用一连串优异的战绩,让不到6000人的南军与3万装备雄厚的北军相持在耒阳、永兴间,最终在耒阳签订了停战协定。1918年,鉴于林修梅在护法军中的卓著功勋,广州军政府晋升林修梅为陆军中将。

一时间,林修梅英勇护法、阻击北洋军阀在湖南家喻户晓。有研究者称,此后湖南的军事家人才辈出,大都受过林修梅的影响。

1921年10月,林修梅因牙医的误诊去世。1928年11月,林修梅葬在岳麓山屈子祠(今知新村后山坡上)后,墓碑上刻“奉令国葬,林公浴凡之墓”。

(本版稿件综合澎湃新闻、上观新闻、新湖南客户端等)

猜你喜欢

岳麓山黄兴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游黄兴公园
黄兴:具有真知远识的政治家
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黄兴:为“亲人”奔跑的“小幺妹”
第五届跟着古诗词去旅行湖南岳麓山寻春诗会
第五届跟着古诗词去旅行湖南岳麓山寻春诗会
爱晚亭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