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拥有灯光和成为灯光

2024-04-29杜宁宇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志向论点征程

杜宁宇

妙文品评

循志向之光,积极前行

◎杜辰宇

巴金先生的散文《灯》中有一句话:“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漂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引用名言开篇】即使在暗海中沉浮,即使遭遇狂风巨浪,因为志向之灯的指引,我们得以心向光明,从而追逐光、成为光、散发光。【阐释名言内涵,强调了志向之灯的重要性】如今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新时代青年应循志向之光,积极前行,照耀强国征程。【第一段开宗明义,点出全文中心论点:循志向之光,积极前行,照耀强国征程。】

循志向之光,积极前行,需拥有为梦想沉淀的勇气和坚守志向、蓄势待发的态度。【分论点一】鲁迅曾呼吁青年:“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引用鲁迅先生的名言,引出下面的论述】积极前行,需要有经受漫漫黑夜的敲磨、捶打的勇气,坚守志向,能够于挫折中奋起,于厚积中薄发,听从己心,在隐晦明灭的暗沉浮海中纵行。黑暗腐朽的旧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四方,积极前行,坚守积极求索、救亡图存之志,沉积自身学识,而后掀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照亮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道路,并成为后世仰望的光束。“黄沙漫漫掩风石,人迹罕至艰难苦”的无人之境里,沈忠芳坚守以科技报效家国之志,积极前行,努力奋斗,在漫天风沙中不断试验,在昏黄的灯光下擘画飞机设计图,最终为祖国国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举例论证,列举了掀起新民主主义革命浪潮的仁人志士群像的事迹和飞机设计大师沈忠芳面对艰难险阻依然沉淀内心、坚守志向的个体事迹】他们皆拥有坚毅勇气并心怀坚定志向,在苦难的黑夜中提升自我能力,厚积而薄发,最终涌现强大的光芒,照耀强国之征程。【对所举事例进行分析阐释,回扣论点】新时代青年当以他们为榜样,在沉淀中磨砺自身,在与狂风巨浪搏击中积蓄经验,勇毅笃行,在强国之路上奋进。【总结段落,提出建议。】

循志向之光,积极前行,需拥有“不坠青云之志”的信念,奋进以往。【分论点二】孙中山先生于青年时期慷慨激昂地发出“虽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的誓言。【引用名言,增强了作文的文化底蕴】纵观古今,无数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以点点信仰之灯汇聚成光源之势,照亮暗夜所笼罩的荆棘密布之路。【过渡句,用以引出下面的事例】君可见,心怀护佑家国疆土之志的大将军霍去病,在鼓钲齐鸣、刀光剑影中浴血奋战,纵横沙场,终成一代名将,名垂青史;君可见,三国鼎立时发出“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铮铮誓言的关羽,心怀中兴大汉之志,过关斩将,终成“千古风流人物”。【以“君可见……”的句式,列举霍去病和关羽的英雄事迹,将读者代入场景中,增强作文的论证气势,展现作者语言组织的能力】新时代青年应向他们学习,不坠青云之志,积极前行,在强国征程中,突破黑暗藩篱,得见满天星光,以敢战敢胜的坚定信念成为强国征程中坚实的主力军。【总结段落,提出建议,发出号召。】

魏源曾言:“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引用名人言论,升华主题,立意深远悠长,增强作文的说服力】的确如此,若无光束,何以明前路?何以辨东西?【运用“若无……何以……”句式,以反问语气表达肯定之意,突出强调“光”在人生道路中的重要性】有为青年当循志向之光,乘风破浪,奋进不止,方能成为照耀强国征程之光,逐梦圆梦。【总结全文,呼应中心论点,用气势磅礴的句子指出青年以志向为指引逐梦强国道路,富有极强的鼓舞力。】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第一中学】

技法提纯

这是一篇极富张力、满怀爱国情怀的议论文。从作文可以看出,作者的语言文字组织运用能力极强,写作功底扎实。作文思想深刻、情感饱满,文学性与议论性兼得。结构清晰,论证思路严密,富有层次感。最后一段总结深刻,升华作文中心。引用的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丰富恰当,分析鞭辟入里,给人以启发。作文的亮点有如下几点:

1.论证充分,方法多样

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比如在两个分论点的论述中,引用掀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仁人志士群像的事迹和沈忠芳、霍去病、关羽等典型的个体事迹,选例精准恰当,分析说理充分。同时,引用作家巴金、鲁迅先生、孙中山先生及魏源等古今名人的经典语句,很好地论证了论点,使得作文思想深刻丰富、文采斐然。

2.立意准确,思路清晰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循志向之光,积极前行,照耀强国征程。立意准确。开头开门见山地点出中心论点;中间部分确定了两个分论点,以并列式结构行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并且针对当代青年,提出建议;结尾部分发出号召,升华主题,重申论点:有为青年当循志向之光,乘风破浪,奋进不止,方能成为照耀强国征程之光,逐梦圆梦。

3.语言凝练,佳句迭出

本文用语准确精练又不失文采,全文语句饱含深情,呼告当代青年“循志向之光,积极前行”。好词佳句信手拈来,如“若无光束,何以明前路,何以辨东西?”以反问语式表达情感,再如“君可见……君可见……”运用排比句式增强作文气势,显示了作者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课后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门楣上插着拴着红葫芦的柳枝和艾蒿,一红一绿的,看上去分外明丽,站在那儿吃粽子真的是无限风光。

——迟子建《故乡的吃食》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店里早已经摆出风灯,插上岁烛。吃年夜饭的时候,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如果吃三碗,必须再盛一次,哪怕盛一点点也好,总之要凑成双数。

——丰子恺《过年》

我在北京见过的最好的菊花是在老舍先生家里。老舍先生每年要请北京市文联、文化局的干部到他家聚聚,一次是腊月,老舍先生的生日(我记得是腊月二十三);一次是重阳节左右,赏菊。老舍先生的哥哥很会莳弄菊花。花很鲜艳;菜有北京特点(如芝麻酱炖黄花鱼、“盒子菜”);酒“敞开供应”,既醉既饱,至今不忘。

——汪曾祺《北京的秋花》

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节日风俗,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三则材料都是来自作家对节日习俗的描述。迟子建回忆端午节的习俗“插艾蒿”“吃粽子”,丰子恺描写除夕吃年夜饭的习俗,汪曾祺写重阳节的“赏菊花”习俗。我国有众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节日风俗;即使是同一地方,节日风俗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根據“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这一提示语,同学们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叙自己家乡的节日风俗或记叙其他地方令你印象深刻的节日风俗。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探讨节日文化、乡俗文化的传承与变化。

【刘淑玲/供稿】

(同学们,欢迎将你的作文投寄给我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邮箱:gzb.zwzk@163.com。我们将择优刊登,快来投稿吧!)

猜你喜欢

志向论点征程
一个人的征程
新征程,从春天出发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伟大征程》文艺演出在京盛大举行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以“四个强化”引领人大履职新征程
天鹅de志向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终身不遇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