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同情
2024-04-29丰子恺
有一个儿童,他走进我的房间里,便给我整理东西。他看见我的挂表的面合复在桌子上,给我翻转来。看见我的茶杯放在茶壶的环子后面,给我移到口子前面来。看见我床底下的鞋子一顺一倒,给我掉转来。看见我壁上的立幅的绳子拖出在前面,搬了凳子,给我藏到后面去。我谢他:“哥儿,你这样勤勉地给我收拾!”他回答我说:“不是,因为我看了那种样子,心情很不安适。”是的,他曾说:“挂表的面合复在桌子上,看它何等气闷!”“茶杯躲在它母亲的背后,这样怎么可以?”“鞋子一顺一倒,教它们怎样谈话?”“立幅的辫子拖在前面,像一个醉鬼。”我实在钦佩这哥儿的同情心的丰富。
从此我也着实留意于东西的位置,体谅东西的安适了。它们的位置安适,我们看了心情也安适。于是我恍然悟到,这就是美的心境,就是文学的描写中所常用的手法,就是绘画的构图上所经营的问题。这都是同情心的发展。普通人的同情只能及于同类的人,或至多及于动物;但艺术家的同情非常深广,与天地造化之心同样深广,能普及于有情、非有情的一切物类。
所以一枝枯木,一块怪石,在实用上全无价值,而在中国画家看来是很好的题材。无名的野花,在诗人的眼中异常美丽。故艺术家所见的世界,可说是一视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
艺术家的同情心,不但及于同类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于一切生物、无生物;犬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灵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诗人常常听见子规的啼血、秋虫的促织,看见桃花的笑东风、蝴蝶的送春归;用实用的头脑看来,这些都是诗人的疯话。
其实我们倘能进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广其同情心,及于万物,就能切实地感到这些情景了。
为了要有这点深广的同情心,故中国画家作画时先要焚香默坐,涵养精神,然后和墨伸纸,从事表现。其实西洋画家也需要这种修养,不过不曾明言这种形式而已。不但如此,普通的人,对于事物的形色姿态,多少必有一点共鸣共感的天性。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赞美儿童了。因为儿童大都是最富于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于人类,又自然地及于猫犬、花草、鸟蝶、鱼虫、玩具等一切事物,他们认真地对猫犬说话,其心比艺术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们往往能注意大人们所不能注意的事,发现大人们所不能发现的点。
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但我们可以因了艺术的修养而重新面见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
(选自《国文百八课》第三册第十五课,有删改)
賞析
这篇文章从一位儿童帮“我”布置房间,调整挂表、茶杯、鞋子、绳子等物品的位置,引出万物都需要同情,才能创造美的心境这一观点,体现了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丰子恺先生不仅文学素养极高,又虚怀若谷。他既能向儿童学习,也能从一枝枯木、一块怪石中联想到审美价值,进而表达了“艺术家的心,对于世间一切事物都给以热诚的同情”这样的观点。他在文中不遗余力地赞美儿童这个群体,赞美他们最富有同情心,而我们也因为孩童,更能读懂“这幸福、仁爱而和平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