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盐”可“田”

2024-04-29李晶晶薛雷

少先队活动 2024年3期
关键词:良田盐碱地盐城

李晶晶 薛雷

2023年11月的一天,盐城市松江路小学的少先队员收到了校外辅导员杨老师发来的喜报:盐城师范学院的专家和老师们共同培育的盐碱地水稻“嘉优中科1号”产量最高,亩产达到了1553斤,荣获全省第一。

盐碱地里还能长粮食?带着这个问题。队员们一起走进了江苏条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一片盐碱地,感悟国家前沿科技

一到实验基地,队员们就迫不及待地询问,刚刚看到的盐碱地就是产量最高的那片吗?校外辅导员杨老师自豪地告诉队员们,盐城拥有良田1160万亩,其中,近一半是由盐碱地改良而来。曾经盐碱地的样子,就像俗语里所说的,“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盐碱地上种粮食可以说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

从昔日的不毛地到如今的米粮仓,基地把布满盐霜的盐碱地变成了能够连年丰收的良田,走出了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道路,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队员们更加好奇,让盐碱地改头换面肯定不容易吧。于是,杨老师为队员们引荐了种植部的研究员周叔叔。

一粒使命种,认识家乡拓荒农人

队员们在采访研究员周叔叔的过程中,了解到30多年前,从盐城农校毕业的王宣山成为来到大丰县的第一批农技人员,面对大丰农场5200亩盐碱荒滩,他心存梦想,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盐碱地在1998年亩产达千斤水平。正是一代代拓荒者多措并举、不断改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现代农业道路,形成了敢闯敢试的精神内核。

要想获得丰收,更得选对种子。周叔叔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从1985年到2020年,经过35年的努力,亩产量从300斤上升到1300斤,而今年更是高达1553斤。这一组数据充分表明了,中国已经把现代农业的“种子芯片”牢牢把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走出了中国特色现代农业道路,坚持传统农业智慧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一腔自豪情,体验中国道路自信

2023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呀,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活动结束后,队员们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研学结束后,各中队都积极行动起来。队员们宣讲盐碱地旧貌换新颜的故事,开展“光盘小达人”活动,还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体会种植的乐趣。

盐碱地变良田的背后,是党的正確领导,是科技人员的开拓进取,是农耕人的坚守与传承。新时代少先队员要赓续接力,为“可盐可田”的美丽盐城贡献力量,让队员们一直“可言可甜”。

本次活动充分挖掘和利用盐城的盐碱地变良田的真实故事,从少年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开展有深度的研学实践;通过寻访校外辅导员和家乡农技人员,让榜样具体化,搭建活动支架,由浅入深引导队员用童眼发现家乡农业变革,让童心厚植家乡情怀;注重活动的前移后续,让队员们切实体验中国的道路自信,从而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猜你喜欢

良田盐碱地盐城
盐碱地也能种粮食?
轮回
洪湖市春露合作社
良田育良种 迈步新征程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张巍婷 盐碱地上拓出“常丰”路
盐碱地枸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