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核心概念发展的单元作业设计研究
2024-04-29常学平
张 玉 常学平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山东 东营 257200)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新课程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正在各地进行。在新课标下思考“化学作业如何设计、如何评改”已成为化学教学改革中的热点探讨话题。很多学校已对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多样化作业”“评语式作业批改”“一题多评”等创新设计,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本文将核心概念“氧化还原反应”学习与“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的元素化合物学习进行融合,以单元教学作业设计为例,旨在突出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知识核心概念以及应用功能价值,发挥化学核心概念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引领作用,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一、促进核心概念发展的教学现状分析
2017 年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指导意见》解读,明确提出化学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对于学科核心素养而言,对学生的五大核心素养进行真实有效的评价,需要制定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内容标准进行考评。明确核心素养,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核心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学科作业的合理设计。这要求教师必须摒弃知识点的碎片化学习,走向核心知识结构化的整合学习,由此教学也要从知识点教学或课时教学向单元教学转变。大单元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相关性可以避免课时教学内容的孤立性和程序性,有利于化学学习过程的结构化,提升化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大单元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个性化避免了课时教学过程的僵化性、单一性,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促进核心概念发展的单元作业设计思想
单元作业设计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以学业质量、教学目标的达成为依据来逐步实现。宏观确定要讲什么的基础上,细化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基本概念,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有目的性地设计作业类型,提高作业的质量。初步认识氧化性漂白,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为此,单元作业设计需要遵循以下思想:
(一)以学习兴趣为目标设计趣味性作业
作业的呈现方式多样,比如图片、模型、实物等直观形式,再如操作、观察等体验形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动力。例如在实际作业设计中,可以增加Na 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探究,分析Na 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与还原性,并且实验验证同学们的推测;Na2O2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表演魔术“水能生火”,增加作业趣味,体会Na2O2的用途。使学生初步学会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和电子转移守恒等规律,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加深对“氧化”及“氧化性”的认识;从“氧化”的角度对物质归类,进一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学会“量化”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思路。
(二)以个性发展为基准设计自主性作业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个性化的有生命力的人,每个个体都有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力。学生应该在作业过程中有愉悦感,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作业观,即化学作业是学生自觉成长中的一种良好体验过程。基于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从学生的主动性出发,改变以往的作业内容及形式,在满足作业基本作用与功能的基础上,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充分的满足,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层级甚至是爱好为基础设计作业,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如学习完Cl2及其化合物的漂白消毒性质,可以让学生查阅网站调查还有哪些消毒剂,并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其他的消毒剂与Cl2及其化合物的漂白消毒性质有何不同。可在作业末的位置列举知识链接、参考书目、实践基地等,有助于化学知识领域的宽度与深度的扩展。
(三)以动手能力为抓手设计实践性作业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动手与动脑的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官的协调运作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作业在满足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应该充分满足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碰撞思维的火花,激发知识的想象,让学生在无际的知识海洋中尽情遨游。比如Cl2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制消毒液,并用自制的消毒液进行消毒,体会科学的实用性。
(四)以“以人为本”为原则设计层次性作业
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回归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选择,尊重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故化学作业的设计也必然要放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内,使全体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操作如下:学生分层,首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其次由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是动态发展的,故要及时调整学生层次,进而及时调整作业的难度及数量。作业的完成时间及评价都可分层,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自信心与满足感,让“以人为本”不再是口号。
三、促进核心概念发展的单元作业设计规划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新课程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正在各地进行。在新课标下思考“化学作业如何设计、如何评改”已成为化学教学改革中的热点探讨话题。很多学校已对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个性化作业”“多样化作业”“评语式作业批改”“一题多评”等创新设计,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一)注重作业设计形式
在教学中可以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还原性的认识”和“氧化性的认识”三个课时安排,规划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例如单元课时作业设计——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可以有两项作业基础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基础性作业: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再认识铁生锈与冶铁,突出对于铁元素变化的分析,对于“氧化”与“还原”在对比中强化认知。实践性作业:材料为阅读材料——月饼保鲜剂月饼的保存,分析月饼保存存在的问题:一是微生物指标超标问题,由于食品包装氧气可引起细菌及霉菌的大量繁殖,使月饼霉变;二是油脂酸败问题,由于植物油脂易被氧气氧化,使月饼酸败,品质降低。通过调查了解防腐剂的类型、成分,及防腐原理;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脱氧剂起到什么作用,它可能含有哪些主要成分,如何判断脱氧剂完全变质;体会“氧化还原”在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存在与意义,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学科知识在应用中得以加深与巩固。
(二)注重作业的层次和角度
每个课时的作业对应相应的教学内容并且分层次、分角度进行布置规划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以“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等形式分别对应层次递进、形式多样的习题,紧扣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对所学化学知识和原理在应用中回顾、思考和巩固,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作业设计充分凸显化学学科特点,重视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突出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四、促进核心概念发展的单元作业设计流程
将以知识为本的教学改为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将核心知识结构化、功能化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分为4 个流程:确定概念、外显目标、设计任务、评价发展。
(一)确定概念
确定大概念需要教师整合化学学科内容,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从知识视角、认知视角和系统视角对学科内容进行理性分析。划分出完整独立的、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材大单元或经验大单元,从而确定大单元主题。以课标为依据,例如化学实验与研究方法、无机物与有机物性质及其应用、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物质结构及其性质等主题都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概念。紧紧把握这些高频语句就可以捕捉凝炼出化学学科概念,除了氧化还原概念,以下高频语句也可以作为大单元教学的主题,例如元素化合物及其转化、粒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序、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步骤、有机化合物的生成路线等。
(二)外显目标
从课标、教材及学情入手,以学情为依据,以素养为导向将大目标外显。外显的目的是将学科核心素养细化为具体的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来确定学生经过课程学习后所要达到的水平,将核心素养拆解细化为单元教学的层次及目标。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锁定学生的已有认知。外显后的目标明确且完整、具体可操作,表征可评价。单元教学依托课时单元实现,所以还应深入挖掘单元内容中的内隐性知识、能力、方法等,将单元目标细化为课时目标,每个课时目标的实现都是单元目标实现的基础。
(三)设计任务
为了达成深度学习的迁移应用目标,任务的设计要从真实情境出发。创设真实情境、解决现实问题既是单元教学的设计方法,也是单元教学的目的所在。设计关键问题以及子问题可以推动真实情境问题化,通过一连串递进的设问与反问,促进知识的深度加工,实现学生思维的进阶,达到深度学习。通过任务驱动可以促进真实情境具体化,使宏观的真实情境与微观的化学知识相联系,建立化学、生活、社会的价值取向。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必须依靠团队协作等多种合作方式,在合作的过程中既可以取长补短,不断优化任务成果,又可以提升信息加工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评价发展
评价发展是检验教师教的效果、诊断学生学的成效的重要反馈手段。通过收集学生作品、展示学生成果、评定学生认知结构化水平、概念论证和理解的程度来评价学生的发展。通过教师点评、小组互评、学生自评的方式对学生的作品和成果进行评价交流,通过表征工具(如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图、手账等)对学生认知的结构化水平进行评估。通过观察、测验、访谈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通过单元教学设计实施,以学生素养为导向,以学习目标为基准,聚焦学习主题,开展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在学科基本思想的指导下构建知识结构,在掌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前提下理解学习内容;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与生活问题,使学习动机更加向上,社会情感及价值观更加高级,使学生变成学识扎实、见解独特的人,成为有责任担当、有创新意识、有实践能力的人。
五、促进核心概念发展的单元作业设计反思
(一)更新评价理念
核心素养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体现在教学的任何环节之中的,高中化学的作业评价就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节环节。故教师要调整传统的评价方式与理念,以持续发展观的观点来更新评价方式。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心理变化,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及时对自己的评价方式进行反思,从而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完善评价标准
高中化学作业的评价标准要以化学课程标准为基准,以化学学科的本质为原则,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在学生情感需求及认知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作业的评价标准。这样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不断且持续的有益发展,教师的教学路径才能持续优化,得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与课堂服务。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强化核心素养立意的作业设计,要求每一种核心素养都有其独特的内涵、构成与质量要求。作业设计首先要更为具体地明确所针对的是这一素养的哪一种或哪几种成分。一线教师需要做的是在核心素养概念框架下,基于课程标准中列举的学科总目标、分阶段目标、学业质量标准等相关表述,结合教材、教学进度及学情实际,由概括到具体,明确作业针对的具体核心素养目标是什么与不是什么,要有操作化的表达。其次希望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一些重要品格与关键能力,就要关心学生应该在哪些情境与何种任务中展现核心素养,在作业设计中创设适当的情境和任务,以唤起他们凭借核心素养应对问题的行为。情境创设得好不好,任务设计是否有效,归根结底要看它们是否激活、强化了学生在情境中运用特定核心素养和具体目标行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作为学习任务的作业,还是作为评价任务的作业,都需要有配套的评价办法,有的还需要量化的评分规则。制定评价办法是将作业目标进一步操作化的过程,因而作业评价标准必须紧密围绕其所针对的目标,不能脱离目标设置标准。最后作业设计初步完成后,教师要尝试从学生视角进行自我审查,设想学生会如何理解和完成这份作业,预见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条件允许时,教师还可以找少数学生进行认知性访谈,让学生说说自己完成作业的基本认知过程及其对作业的看法和建议。如果自我审查或认知性访谈发现作业不能有效激活特定的核心素养目标行为,或者难度不适合,教师就需要对作业设计予以完善后,才能投入使用。
六、结语
总之,化学作业的设计不仅要满足于学生知识的获得,还要关注学生能力的成长。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素养形成的作业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研究、善于研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在化学素养方面,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立探究与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