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先导型企业技能人才开发管理体系建设探析
2024-04-29谭运成
谭运成
(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部),山东 东营 257000)
国家大力构建技术先导型企业[1],以信息化、自动化支撑其生产组织、运行方式变革,提高管理效能、劳动生产率和风险防控能力,其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伴随着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需要打造与之配套的技能人才开发管理体系,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术技能高超的技能人才队伍。通过优机制、调结构、搭平台、提效能,全力提升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效激发技能人才的工作动力和创新活力,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突出战略引领,强化技能人才管理顶层设计
(一)形成人才培养合力
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形成企业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业务部门系统参与、直属单位全面推进的人才工作格局。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过程中,强化战略引领,建设技术先导型企业,精准对接产业发展,系统制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长远发展规划,明确核心目标和重点任务,做到技能人才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企业各部门有机联动,推进优秀技能人才信息、资源共享,形成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协同发力新局面。构建分层分级管理体系,压实直属单位主体责任,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指标纳入对直属单位领导班子的考核验收;强化基层单位责任落实,推进基层岗位练兵和基本功训练,抓实上级技能人才培养开发、素质提升等政策,工作措施在基层落地,持续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上下联动管理体系。
(二)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高度重视技能人才成长,服务企业发展,设置技能大师、首席技师、主任技师等多个层级技能职位序列,从高级技师、技师等优秀高技能人才中选聘技能职位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坚持提质量、稳存量、扩增量,突出主营主业,兼顾生产辅助业务,不断加大技能职位选聘力度,制定各层级管理人员薪酬待遇,让各专业工种技能人员均衡发展。职位职数向条件艰苦、位置偏远的生产一线适当倾斜,推进优秀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布局持续优化。加快青年技能人才成长,健全完善青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以技能大师为“名师”,遴选青年后备人才,开展“名师带高徒”,传作风、传经验、传技能。开展卓越技能人才培训,实施青年技师人才培养计划,壮大后备技能人才接续力量。
(三)实现同步精准施策
瞄准技术先导型企业发展需要,加强技能人才发展规划,确保技能人才数量和素质结构同发展战略、产业升级相适应。针对关系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职业工种和关键核心岗位技能人才,进行超前谋划、超前储备、重点推进,着力打造适应匹配型技能人才队伍。围绕培育专业化发展新动能,提升专项服务质量标准,明确经营创新效益增长点的发展要求,加大专业化单位支持帮扶力度;在技能人才成长通道职数设置、人才选聘、专项技能人才培育等工作中实施政策扶持,激发专业化人才活力,促进专业化单位拔尖和骨干技能人才的涌现;紧跟行业先进技术,助力专业化单位技术升级,进一步加强专业化服务支撑主业能力。
二、抓实平台建设,打造优质核心技能骨干力量
(一)打造技能创新创效平台
聚焦提升技能人才创新创效能力,搭建技能大师、首席技师等优秀技能人才资源共享共用平台,实现优秀人才企业内部共享。在高层次人才年度和聘期工作任务制定过程中,业务部门和直属单位共同参与,为技能大师等重点人才出题命题,提供专家指导,提升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确保课题攻关符合企业技术发展方略。依托创新工作室,实行“技能大师+创新团队+专家指导”的团队创新运行新模式,形成多工种联合作战、团队攻关的新格局。依托技师协会、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定期举办技能人才优秀创新成果评选表彰、展示交流等活动,拓展员工创新思路、激发创效热情。对通用性强、实用效果好的优秀成果,通过专项资金支持、专利技术许可、直属单位自主加工等方式推广应用,实现从创新向创效的转化。
(二)完善参与重点工作机制
充分认识技能大师等高技能人才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高技能职位人员岗位职责,坚持把优秀技能人才放在关键岗位上,确保优秀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和丰富工作经验。推进技能大师、首席技师等优秀技能人才融入企业中心工作,服务重点业务,吸纳高技能人才进入各级技能委员会或专家组,在重点工作中推进优秀技能人才跨单位、跨区域统筹交流使用,促进各类人才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推动优秀技能人才“走出去”,学习交流经验,提升人才效能。例如,参与兄弟单位、地市企业的生产技术改进、技术交流研讨、人才评价评审等工作,既能拓宽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又能为其他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人才使用效能显著提升,使骨干技能人才作用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建立竞争择优机制
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持续完善技能职位人员考核评价标准和运行方式。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品德修养和专业能力,将实际工作业绩和对企业的贡献度纳入关键评价指标体系,力求考核评价标准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确保考核结果严格按照不同等级进行硬性划档分布,形成层次分明、公正透明的评价结果。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将考核结果与绩效紧密挂钩,进一步拉大薪酬收入差距,使优秀技能人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实现薪酬的“能增能减”机制落实落地,有效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创造潜力。推进考核末位淘汰机制,实现作用发挥不好、业绩不突出的人员解聘和落选成常态,职位“能上能下”机制落地见效,着力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充满活力的人才考核与激励环境,全面提升企业技能人才队伍整体工作创新活力。
三、突出基层导向,增强技能素质提升基础支撑力量
(一)加强基层基本功训练
根据企业的技术发展需求,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企业基层员工基本功训练指导意见,提出多种训练方式,列出训练内容指导清单,推动基本功训练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提升基本功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聚焦安全操作的关键环节,生产操作的技术难题以及规范操作的重要原则,细致梳理并编制一系列符合行业标准和企业特色的技能培训教材,录制标准化操作流程视频,以丰富的可视化资源充实标准化培训学习库,便于员工随时随地学习借鉴,提升自身操作技能水平。依托网络学院专区,组织开展各工种的专场岗位练兵活动,搭建良好的综合素质提升平台。推进企业培训中心和各直属单位实操训练基地改进提升工程,引进新设备,优化教学环境,不断提升基地的软硬件设施条件。探索构建内部实操基地市场化运行机制,激活培训资源的内在活力,提升培训资源使用效能,夯实培训和基本功训练的硬件支撑,切实增强基层员工的基本功底和技术实力,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推动技能人才技能等级晋升的纵向畅通,健全完善职业技能等级与专业技术职称相互贯通、相互认可的联动机制,让优秀技能人才凭借其精湛技艺和突出贡献,有机会参与职称评审,打破原有界限,实现跨领域、跨层级的发展,夯实技能人才晋升基础。鼓励高校毕业生等优秀青年人才立足技能岗位,走实技能成才之路。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和技能鉴定工作相衔接,完善技能等级认定服务保障工作体系,修订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管理规定,科学、合理地缩短初、中、高级工认定晋级从业年限。完善优秀技能人才破格晋升条件,创新业绩考核、竞赛比武、直接认定等多种方式,持续加快技能人才晋级速度。融入国家“新八级工”评审体系[2],拓宽技能人才成长空间,推进优秀人才向首席技师、特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晋升,满足企业技术升级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
(三)集成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建立职业技能竞赛常态化机制,定期举办内部各层级的职业技能竞赛、标准化操作竞赛,积极参加全国行业、省市级职业技能竞赛。结合企业新生产方式、新设备工艺,及时将安全生产、绿色低碳等融入竞赛项目,不断丰富考试内容,实现“用什么、比什么”。实行竞赛选手“推荐+抽选”、项目“必考+抽考”的“双抽”模式,有力推动“精英赛”向“全员赛”转变。秉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理念,通过微信公众号、钉钉直播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竞赛直播、技能工匠现场点评、员工线上观摩学习,以竞赛为抓手,组织员工网上练兵和答题,推动全员岗位练兵工作。
(四)推进大工种融合建设
打造技术先导型企业,推进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生产,改善传统岗位多、分布散的状况。企业优化调整实施“大岗位”建设,将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辅助工种、小工种及安全管理的新规定和要求与主干工种相融合形成“大工种”,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大工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促进员工了解掌握与原岗位业务流程相关岗位的知识技能,培养“精一岗、通二岗、会三岗”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瞄准新能源、新经济、新领域发展布局,推进青年人才技能转型升级,聚焦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对新时代技能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以40岁以下青年技能人才为主体,通过仿真模拟、研讨交流等多种措施,打造掌握智能制造、网络数字技术应用的新时代青年技能人才队伍。
四、突出奖励激励,构建良好技能人才生态氛围
(一)加强党建引领
推进企业各级党委联系专家和优秀技能人才工作,定期开展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帮助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困难,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注重在基层一线优秀技能人才中发展党员、推选劳动模范,加大对基层一线优秀技能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力度,推荐有广泛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技能人才担任“两代表一委员”,或在群团部门挂职、兼职,不断提升技能人才的政治待遇,增强员工责任感使命感,持续发挥优秀人才示范引领作用。
(二)加大表彰激励力度
加大优秀技能人才评选推荐力度,分层分级设置技能大奖、技术能手、名匠工匠等技能荣誉称号,定期组织评选活动,对在技能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进行表彰,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拓宽各层级技能人才成长空间。加大技能人员激励力度,对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的人员,参照上级奖励标准再给予一定奖励激励。配套实施激励性年金,将获得相应荣誉称号人员纳入激励性年金奖励范围。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风尚。
(三)加强人才交流和宣传引领
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先进事迹,加强技能人才对外交流。组织赴外部先进企业研学,拓宽视野,更新理念。利用技师协会、创新工作室等平台,集中展示创新成果、妙法实招,持续扩大人才影响力,提升行业知名度。常态化开展“大师讲坛”、劳模工匠一线行等活动,推进“授艺解难到基层”工作,在基层现场帮助解决生产难题,为班站员工传授技艺、答疑解惑,进一步凝聚士气、激发活力。
五、结语
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打造技术先导型企业,要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强化政策联动、资源协同,持续抓好思想引领、平台建设、素质提升和激励引导等重点工作,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夯实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