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童话教学新探
2024-04-28吕军
吕军
【摘要】童话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童话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联想力等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能使学生从小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文章以分析传统童话教学不足为基点,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读童话、讲故事,理情节、品语言,演童话、知人物,抓主题、辨美丑,学写法、重创新等教学途径和方式,总结和提炼童话教学的新策略,以期提高小学童话教学的品质和有效性,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7—0086—04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通过丰富的想象、联想,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文学样式。童话故事多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人物形象典型生动,主题思想和感情色彩立场鲜明、传意直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儿童文学载体。童话故事内容比较简单,易于小學生阅读,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积极向上,给小学生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和思想上的启迪,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伙伴和益友。对此,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要探究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策略组织开展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1],提升童话教学的有效性。
一、传统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是学生课堂主体学习地位不突出。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一般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学中难以有效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能有效激发、调动和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欠佳;二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传统童话教学中缺乏延伸、拓展与创新,教师在指导学生改编、创作童话故事方面存在欠缺或空白,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培养;三是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认识不足。在各教学环节中,教师均主导和把控课堂,对学生学习的有效组织和引导不够,课堂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氛围,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足,阅读理解、思考探究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因而教学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不容乐观。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童话教学策略探析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和方式,立足儿童本位,从学生兴趣发展的水平出发,有效规划童话教学环节,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情感体验,发散学生思维,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2]。
1.读童话,讲故事。童话生动形象、情节精彩、寓意深刻,符合儿童天性。童话教学契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能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3]。而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快速熟悉课文内容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的组织开展,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帮助学生梳理和掌握故事情节,初步探知人物形象,感知童话主题思想,品味童话语言和表现手法。朗读的方式不拘一格,可以先由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给学生做好示范,然后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之后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朗读、分组比赛读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在朗读的节奏、停顿、重读、语气、朗读的感情色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展示朗读,如个人展示读、分角色朗读等,以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其朗读的信心。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内讲童话故事,然后开展讲故事比赛,最后让各组选派讲得好的同学代表本组上讲台讲故事。通过朗读和讲故事两个环节,学生就能较好地理解童话故事内容,初步感知童话人物的形象,理解童话所揭示的主题思想。在此过程中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又提高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2.理情节,品语言。童话故事虽然情节比较简单,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理解故事情节、分析语言特色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朗读、讲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标段和分段。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给每一部分内容拟写小标题,通过拟写小标题,达到提纲挈领、一步步厘清故事情节的目的。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海的女儿》(结尾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就可采用上述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厘清童话故事的情节内容,如故事开端:小人鱼救了王子并爱上王子。发展:小人鱼变成人形,跳舞祝福王子公主。高潮:小人鱼爱情失意却不忍心加害王子。结局:小人鱼跳入水中,化成泡沫、牺牲自己。在梳理情节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品味童话的语言,通过品味特征性的童话语言如人物对话、个人独白等,进一步厘清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寒号鸟》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寒号鸟与喜鹊的对话语言感知寒号鸟的懒惰和得过且过的习性。如,文中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天气暖和,赶紧做窝”。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对喜鹊说:“傻喜鹊,不要吵,太阳高照,正好睡觉”!从这些对话中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喜鹊的勤劳、友好和关心他人的品质,反衬出寒号鸟懒惰、自以为是和得过且过的本性。这样,通过梳理情节、品味语言,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和思想主题。
3.演故事,知人物。小学生天性率真,活泼好动,喜欢表现自我,而童话故事正好适应他们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因此,在童话教学中,教师不妨改变思路,翻转角色,将自己的讲台变为学生的“舞台”,变讲为“演”,通过演绎“童话课本剧”的方式开展教学,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课本剧的设计、编排、组织和表演中,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扮演童话人物、演绎童话情节内容,在真实的角色演绎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和理解童话人物形象,进而深入理解童话的主题思想。当然,演绎童话故事要在熟读课文、熟悉情节、品味文中童话人物语言的基础上进行。
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丑小鸭》的教学中,教师不妨以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一起创编《丑小鸭》课本剧,在创编过程中,教师将自己变为“导演”,将学生变为“演员”,通过演《丑小鸭》童话故事的方式学习课文内容。教师要明白,演绎好课本童话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师生都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做好童话情节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对课文故事情节做一些适当的改编,如增删相关内容等,以适合舞台演出。其次是挑选出“演员”。演员是童话人物的扮演者,演员的推选要采取学生自我推荐和同学推荐的方式,尤其是“主角”(丑小鸭)的选拔,要选出有良好表演天赋的学生。对于不适合演主角的学生,也要给他们在组内表演的机会,同时要做好其情感安抚工作,避免他们因没被选上而失望或情绪低落。在选好“主角”(丑小鸭)和“群演”(鸭妈妈、哥哥、姐姐、公鸡等)后,接着要组织和指导学生做好排练。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设计编排演绎《丑小鸭》课本剧。在表演过程中,学生通过演绎故事情节,模仿丑小鸭的语言、动作、神态、内心独白以及与其他角色的矛盾冲突等,就能很好地体会到丑小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挫折打击。通过亲身表演,学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丑小鸭虽然自卑,但不自贱,虽屡遭厄运,但仍坚韧不拔,虽身处逆境,但不甘平庸;虽卑微渺小,但从不放弃追求,虽生活漂泊无依,但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的品质,因而最终才能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从而让学生懂得: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挫折、困难和打击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有理想追求和坚定信念,能坚强面对,坚持不懈,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成功逆袭的道理。
4.抓主题,辨美丑。主题思想是童话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学习童话的重点之所在。童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让学生学会知善恶、辨美丑、明是非。因此,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组织和引领学生在梳理分析童话故事内容、概括童话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提炼童话的主题思想,以达到对作品主题的把握。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给一年级小学生展示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朗读童话故事的语气、语调和感情色彩,然后在领读的基础上学习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在完成以上教學任务后,再组织学生模仿教师的语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初步感知小猴子的形象。在熟读课文、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分析和梳理课文内容。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地设计一些小问题,帮助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在一步步探究中总结童话的主题:①小猴子下山先后遇到了哪些他喜欢的东西,他是怎么做的?②小猴子每次见到新的东西,就扔掉原来的,它为什么要这样做?③小猴子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原因是什么?④你认为小猴子身上有哪些缺点,你想对他说什么?⑤小猴子下山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怎样的道理?
当问题出示后,教师要将学生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学习的方式阅读和分析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自主交流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梳理和总结答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发言,教师要适时参与其中及时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前三个问题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分析便能轻松总结,问题4和5则稍有难度,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与同学的合作探究中总结和概括。“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只要问题设计合理,课堂组织有效,教学策略得当,教师引导到位,学生便能很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如,他们总结出的小猴子的形象就很准确: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不专心,还贪心、喜新厌旧等。人物形象总结出来后,概括童话的主题就会迎刃而解,学生很快就总结出答案,如,从小猴子身上我们明白了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做人不能贪心,要懂得知足,等等。这样,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学生就轻松抓住了童话主题,明白了善恶美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5.学写法,重创新。在完成了上述教学环节和步骤后,童话教学应该就完美收官了,但站在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和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还远远不够,因为课堂还缺乏拓展创新的环节。因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童话的写法,指导学生改写和尝试创作简单的童话(当然这一训练目标一般要放在小学中、高年级进行,低年级小学生则可以口头进行简单的童话创作)。这一环节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学习童话的写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童话是将一切动植物都赋予了人的生命气息、人的语言、行为和思想,然后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故事情节内容;第二步:指导学生尝试创作童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由易到难,先改写、改编童话故事,再尝试创作童话故事的方式完成童话故事的创作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三、小学童话教学中应把握的原则和事项
小学童话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要注重将新课改教学理念和教法贯穿于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品质。一是在课前设计中要贯穿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和思路。要立足单元整体目标,设计单元整体教学任务,在单元目标任务下设计每篇童话的具体教学目标,做到点面结合。二要善于运用群文阅读方式开展教学。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对主题相似或内容相近的童话篇目进行整合,将其放在一起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以此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三是教学中要善于将课后作业、单元后的“快乐读书吧”和“语文园地”中与童话相关的内容、链接贯穿和分散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以丰富学生的童话素养,开阔知识视野,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童话是激发童心、唤醒童趣的有效载体之一。童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小学生很感兴趣的教学题材。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度,积极运用新教学理念及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好童话教学,同时加强学生课外童话阅读指导,提升学生的童话素养,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玉霞.童本视角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实践[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3(11):77-78.
[2]王希希.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天津教育,2023(24):100-102.
[3]郑耿芬.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教师,2023(06):15-17.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