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问题”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探究

2024-04-28杨立梅

甘肃教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大问题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杨立梅

【摘要】为了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深度学习理念,“大问题教学”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备受一线数学教师青睐。在“大问题”导向下,教师整合教学内容,围绕问题为学生设置层次递进且彼此关联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厘清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建立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深度的目标。基于此,文章先阐述基于“大问题”探究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意义,厘清设计“大问题”的设计思路,结合实例给出基于“大问题”加深深度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问题;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4)07—0078—04

当前,以人为本,聚焦学生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转换教师的角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标提出的教育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教师要通过恰当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并准确归纳得出的结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积累经验,掌握技能,感悟思想。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此,“大问题教学”通过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探究,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有效契合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也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

一、基于“大问题”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探究的意义

罗伯特·所罗门在其著作《大问题:简明哲学》一书中提出“大问题”,按照哲学上的“大问题”,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的阐述逐步把读者引入哲学的殿堂,并享受到思考的乐趣和思想的光芒。受此启发,黄爱华团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寻一种以“大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大问题”是一节课的题眼,是某一节课或某一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是直指数学本质,涵盖数学教学重难点,驱动学生探究的问题。这其中,“大问题”的“大”是针对学生认知水平适度的“大”,是“核心”“关键”。而立足于“大问题”的教学,是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为目标,聚焦活动经验和思想方法,通过问题连接学生的新知与旧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丰富数学教学内容,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深度互动,从而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推动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二、基于“大问题”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探究的设计思路

(一)以课标为依托,分段设计“大问题”

问题是推动课堂教学的重要元素,也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抓手,而“大问题”则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探究的核心问题,是预期要达成的目标。因此,提炼有效的“大问题”是开展“大问题教学”的前提。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基于“大问题”教学,教师就要立足课程标准深度探索。以“图形与几何”一课教学为例,课程标准从低段、中段、高段分别明确了具体的学业要求和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教师以此为依托,分别设计不同学段的“大问题”。如表1。

(二)以教学内容为导向,整体设计“大问题”

立足课堂的实际教学,为学生设计“大问题”必须依托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再根据实际学情重组、整合教学内容。因此,立足教材为学生设计“大问题”,教师可以从单元架构和主题架构两个维度入手,探索“大问题”的设计思路。

首先,教师可以针对单元的核心主题构建“大问题”。单元主要的问题链并不是单元知识点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将零散的问题整合,而是聚焦单元预设的学习目标来设计驱动性的核心问题,是在单元整体视角下设计的课堂大情境。以“三角形”这一单元为例,本研究结合教材分析和课标要求,设计了如下“大问题”:三角形具有哪些属性?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三角形?在这一基础上细化问题串:(1)三角形具有哪些特性?动一动三角形框架,你有什么发现?(2)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联系?(3)三角形可分为哪几类?(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定的吗?怎样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

其次,设计立足教学主题的“大问题”。主题教学需要教师整合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理清问题和教学内容的联系,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由此,教师按照主题设计“大问题”时,需要注重“大问题”的前瞻性和统领性。以“图形的认识”这一主题为例,本研究设计了如下“大问题”:(1)我们已经学過哪些平面图形,你能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吗?能将这些图形分类吗?(2)直线、射线和线段这三个概念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

三、基于“大问题”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探究策略

(一)明确学习目标,提炼“大问题”

1.创设情境,自主提炼“大问题”。新课标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源于真实生活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加强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深度联系。基于此,教师就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学习情境的支持,自然而然地感知其中包含的数学问题,提炼出需要探究的“大问题”。其一,聚焦问题创设情境。立足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其二,聚焦趣味创设探索性情境。创设趣味性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获取知识的潜力。通过“大问题”的驱动,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到需探究的问题上,以趣味式问题情境直击问题本质。

2.鼓励自主学习,思考归纳“大问题”。一方面,立足学习主题自主提炼“大问题”。教师可以直接为学生展示主题,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尝试提炼出需要探究或者学习的问题,初步搭建起整个课堂“大问题”教学的框架。再由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整理,最终提炼出完整的“大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整体把控教材知识,深度了解学生学情,让学生自主思考,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加深“大问题”驱动下学生的学习深度。以“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这样引导,如表2。

结合教学过程的推动,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不断完善提出的“大问题”。这样,在导入环节,学生便明确了本课的学习任务与目标,使之后的学习过程了然于胸,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深度。

另一方面,研读教材,自主提炼“大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分析材料内容,找出教材中包含的知识点,根据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炼凸现个人问题的“大问题”,再通过教师引导,与同学共同整理出课堂中需要研究的“大问题”。由此,通过学生自主分析质疑教材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探究的欲望。以“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画一个三角形,记录画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通过投影展示其他同学画的一些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这些三角形的共同特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经历这样的自主学习,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通过解决提炼出的“大问题”,达到了深度学习的目的。

(二)基于“大问题”支持学生深度探究学习

1.自主探究,解决“大问题”。“大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要学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体验、推理、调查、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并解决所发现的“大问题”。以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为例,教师立足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提出的大问题进行数学推理,如表3。

2.基于体验解决“大问题”。体验性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学习理论性的知识,还需要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内在联系。长度、面积、体积的度量单位作为小学数学重要的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都有直观的体现,在为学生开展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将理论教学改为实践探索,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突破遇到的大问题。以教学“米和千米”一课为例,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步行100米,让学生在走完100米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100米到底有多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步数来测量或用走100米的时间来衡量。接着让学生继续探究“走1000米需要走多少步?需要多长时间?”这样,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解决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大问题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立足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更多探究的平台和空间,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促进了学生的深度学习,确保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凤鸿.“大问题”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3(19):17-20

[2]余爱军.聚焦问题驱动,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基于“大问题”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实践[J].江西教育,2023(26):21-23.

[3]宋超.小學数学“大问题”教学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0.

[4]何莹.绘图法结合思维导图在“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05):11-13.

编辑:徐春霞

猜你喜欢

大问题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例谈“大问题”导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设置“大问题”,提升“思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