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革命根据地血脉续写老区振兴发展新篇
2024-04-28作者谢承新
作者|谢承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建立了井冈山、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闽浙赣、湘鄂西、鄂豫皖、海陆丰、琼崖、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10多块革命根据地,其中在湖南边界地区建立并获得发展的革命根据地有5块,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位居全国前列。这些革命根据地跨数省,地处山区或湖区,虽远离中心城市,却地理位置独特,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领导下的苏区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在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过程中诞生的历史事件、涌现的革命英雄、创造的革命精神、留下的红色文物、流传的红色故事,都是我们党艰辛辉煌奋斗历程的重要见证,是湖南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瑰宝。
湖南边界革命根据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写下重要篇章
由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光辉起点,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当以攻打长沙为目标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突破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毅然领兵上了井冈山,成功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使一再受挫的革命力量找到了正确方向,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转折。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斗争,特别是在建立革命武装、开展土地革命、加强政权建设等方面提供的比较完整的经验,为党领导的各地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在井冈山斗争的鼓舞启发下,许多地区的起义武装都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由毛泽东点燃的“星星之火”开始燎原。朱德将井冈山称为“天下第一山”,彭真将井冈山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就没有后来的中央苏区,也就没有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由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创建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位于湘鄂赣三省的省会之间,像一把尖刀插在敌人胸膛上,给三省敌人以极大威胁,同时也给了三省人民巨大政治影响。由于它南与湘赣革命根据地相接,北与鄂豫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隔江相望,既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西北部的有力屏障,又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与鄂豫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联系的纽带。在敌人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一、二、三次“围剿”中,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牵制了敌人60个团以上兵力,对中央苏区粉碎敌人的三次“围剿”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贺龙、周逸群等领导创建的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地处华中腹地,威逼武汉、长沙等重要城市及东西南北水陆交通要道,与鄂豫皖、湘鄂赣、中央苏区以及川东游击区、川陕革命根据地遥相呼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造性地开展了湖区、平原游击战和山地游击战,从无到有创建了主力红军和地方革命武装。他们的独特经验被毛泽东推为工农武装割据的典型,为探索、形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在6年多的艰苦斗争中,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军民累计歼敌10余万人,自身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和牺牲。
湘赣革命根据地从1929年起创建,由任弼时、王首道、张启龙、王震等领导,在之后长达近十年的革命斗争中,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斗争,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战略侧翼及中央苏区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联系的通道,对中央苏区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起到了很好的拱卫和桥梁作用。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湘赣边又成为党在南方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
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领导创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困难的形势下,在长江南岸创建的一块大的红色根据地,成为南方苏维埃运动的柱石,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争信心。这里地处边陲,距离4省省会较远,境内崇山峻岭,道路崎岖,长期以来地方军阀派系林立,有利于革命武装利用敌我矛盾实行武装割据。红军的活动,进能截断长江交通,威逼常德、岳阳、长沙、武汉等大中城市,退可凭借山河天险,回旋驰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根据地军民在近两年的艰苦卓绝战斗中,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牵制吸引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和其他根据地的斗争,为中国革命积累了丰富经验。
苏维埃红旗飘扬在湖南边区,映红了三湘四水和江南大地。边区各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丰富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边区各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成为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支柱;边区各革命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培养了大批治党、治政、治军的领导人才;边区各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为开辟、建设和保卫苏区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湖南边区各革命根据地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革命战争的战略依托,而且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经验,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正确道路的具体体现。
根据地革命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我们深入挖掘湖南边区各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就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弘扬革命精神,不断丰富内涵,用以指导现实实践。
进一步铸牢坚如磐石、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湖南边区的各革命根据地都是在大革命遭到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建立的,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和各项建设事业都是在敌人的残酷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中进行的。尽管当时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斗争充满了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尽管革命队伍里有少数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但绝大多数根据地军民都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一定会成功。他们坚信革命的星星之火,一定会成为燎原之势,一个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会在中国实现。正因为有如此坚定的信念,他们在历次反“围剿”战斗中不怕流血牺牲,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在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的斗争中,不畏艰难险阻,冒着杀头的危险进行赤白间的红色贸易;在革命遭受挫折和暂时失败时,不灰心丧气,挺直腰杆,重起炉灶再干。理想信念是根据地革命精神的灵魂,有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有了精神动力和顽强的意志。新时代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做到信仰坚定、对党忠诚,就是要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进一步厚植血肉相连、鱼水情深的为民情怀。在根据地的伟大革命斗争中,党和苏维埃政府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团结群众、武装群众,切实保护群众,谱写了一曲“军民同心、生死相依”的赞歌:为了使贫苦农民获得梦寐以求的土地,带领人民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为了改善群众生活,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努力发展苏区经济;为了提高根据地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大力普及文化教育。根据地群众也积极参加扩红运动,争着把自己的亲人送去当红军;他们节衣缩食,省下口粮充当军粮;他们不畏生死,冒着枪林弹雨给红军递情报、当向导。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全国十几个根据地培育了几十万红军和数以百万的地方革命武装。长征途中,沿途各族群众为红军筹粮筹款、烧水做饭、传递消息、掩护伤员、支援作战,帮助红军顺利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人民曾经流传“扩红一百,只要一歇;扩红一千,只要一天;扩红一万,只要一转”“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就要当红军”等民谣,充分说明了根据地各族人民对党的无比信任和对红军的大力支持。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时刻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不断为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级苏维埃政权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根据地的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干部一律没有薪饷,只发给一点很少的伙食费。但他们毫无怨言,从严要求自己,做到吃苦在前、冲锋在前。不论领导干部还是普通战士都厉行节约、省吃俭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勇于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面对武器装备不够的严峻现实,赤卫队战士手持鱼叉、梭镖及自制土枪、土炮与敌人艰苦作战;行军宿营时无论寒风凛冽还是雨雪交加,领导干部同普通战士一样,都只是铺枯草、盖破被。“愿意牺牲个人”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新党员举行入党宣誓时的重要誓词,贺龙多次拒绝做新衣的故事至今仍在革命老区流传,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形象深入人心。新时代新征程,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需要我们进一步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危机之中育新机、于变局之中开新局,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进一步锤炼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鲜明品格。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军民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政权建设紧密结合,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全党树立了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典范。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河湖港汊地带开展游击战争并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先例,成为中国革命辉煌的一页。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在确定战略行动方向过程中,任弼时、贺龙等坚持实事求是,从革命斗争实际出发,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反对“左”倾错误,坚持红二、六军团集体行动的正确主张,取得了湘西攻势的重大胜利。遵义会议后,红二、六军团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党中央指示,改变单纯防御战略方针,决定转到外线争取战略主动。他们积极应变、自主创新,采取多种战法,时而诱敌深入、一鼓聚歼,时而声东击西、围点打援,创造了众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加快谱写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奋进篇章
在整个土地革命时期,湖南境内先后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基本上构成了如今的湖南革命老区。革命老区和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一直是党中央关心关注的重点区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革命老区考察,始终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困难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并强调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同时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必须做到饮水思源、发展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饮水思源,决不能忘了老区苏区人民”,“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让革命老区人民享受发展的成果,满足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也是党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其中之一“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表现。我们要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格局,进一步健全理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工作体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条例,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确保乡村振兴各方面工作扎实有序推进;要持续强化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对于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拿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支持。
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必须加强红色文化引领,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和铸魂工程。党史文化、红色文化伴随着革命、建设、改革而生,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彰显着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特别是革命根据地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崇高精神,永远是革命根据地、革命老区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教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凝聚的价值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与精髓。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来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红色文化的价值理念在新时代的凝练与升华。我们要加强红色文化的引领,着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收集革命根据地的生动故事,挖掘、整理好革命根据地的先进典型和英勇事迹,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红色故事,在广袤乡村厚植红色文化土壤,以红色资源滋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把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和农民精神家园建设好、使用好,推动红色精神传播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必须加强文旅融合,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振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湖南是少数几个红色文化资源门类齐全、分布广泛、形式多样的省份之一。如何挖掘、保护、传承、利用好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其在老区振兴发展上的特殊作用,让老区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跟上全省、全国步伐,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课题。加快文旅融合,把湖南的红色资源禀赋转化为旅游业态发展的资源要素,既能让旅游的文化底蕴“厚”起来,又能让红色产业“火”起来,是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最有效方式。以红色资源的开发为契机,协调区域内的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促进自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将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老区振兴发展,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重要渠道。
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必须用好国家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持续加大对老区的支持力度,国家相继出台《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等文件,释放出众多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老区建设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1年10月1日起,《湖南省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条例》施行,这标志着湖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正式步入法治轨道。2022年7月,湖南省政府办公厅还印发《“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7条针对性很强的支持老区发展的政策举措。这些文件的出台,对于革命老区所在地而言,都是实打实的政策红利,我们应该充分研究,加以吸收运用,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这些政策落到实处,给老区人民带来真正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