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犯罪现状调查及治理对策研究
——以S市交通犯罪治理为视角
2024-04-27乔顺利
乔顺利,安 军
(1.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854; 2.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上海 200040)
近年来,S市城市交通系统发展迅速,不仅在城市发展布局、生产要素流动、城际联接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有效助推了地方经济建设,增进了民生福祉。随着S市城市交通的大规模、高速度发展,衍生出一些安全问题和治理难题。由于城市道路规划弊端、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及人们对交通安全法规认识欠缺等原因,S市交通安全问题凸显,交通犯罪数量激增,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数据统计显示,S市交通犯罪案件约占S市刑事犯罪案件总量的24%,其中危险驾驶犯罪案件和交通肇事犯罪案件数量分别占比19%和5%;2021年,S市共发生交通事故1004起,造成的伤亡人数达1399人(死亡458人,受伤941人),损失折款483万元(1)数据来源于S市统计局《2022年统计年鉴(数据年份2021年)》,载S市统计局官网,https://tjj.shenyang.gov.cn/wzfz/ss/index.html?qt=统计年鉴,最后访问时间:2023年5月8日。。
无论是交通案事件的发生频次、数量,还是造成的人财物损失和社会消极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均应受到政府交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深入思索。当前,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城市公共安全治理面临的一大挑战,交通安全问题尤其是针对交通犯罪的研究和治理刻不容缓。
一、交通犯罪的内涵及相关要素
(一)交通犯罪的内涵
《犯罪学大辞书》将交通犯罪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交通犯罪指一切与交通有关的犯罪,包括铁路、公路、航运和空运等交通运输中所发生的犯罪(2)参见康树华,王岱,冯树梁等:《犯罪学大辞书》,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5页。;狭义的交通犯罪仅指有关公路汽车交通方面的犯罪,与汽车、驾驶人关系密切,可分为把汽车作为犯罪对象的犯罪和由汽车造成交通事故的犯罪。犯罪学意义上的交通犯罪,指汽车道路运输中发生的严重破坏交通运输秩序、严重危害交通运输安全的犯罪行为,既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规定的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也包含交通运输中其他相关的犯罪(3)参见梁海涛:《交通肇事罪研究》,北京: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本文所述的交通犯罪主要指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刑法》第133条规定,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定额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交通肇事罪则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因逃逸致人死亡”等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2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4)参见郭建泽,陈浩庆:《交通肇事案件中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分析》,载《中国检察官》电子版,2011(10):2.DOI:10.3969/j.issn.1008-6676.2011.10.008.。从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出发,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交通肇事犯罪是危险驾驶犯罪的从重情形。
(二)交通犯罪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般认为,“人、车、路、环境”是交通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5)参见凌毅,汪其明:《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及对策》,载《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DOI:10.3969/j.issn.2095-2104.2014.36.1825.。犯罪原因三元论认为,犯罪现象的产生与人、社会、自然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是三个方面相关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交通犯罪作为一种犯罪现象,也可以借助犯罪原因三元论来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交通犯罪是指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规或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严重破坏交通运输秩序及危害交通运输安全的犯罪行为。交通犯罪中人的因素主要指交通参与人,这里指的是驾驶员。驾驶员是交通犯罪发生的主要因素,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交通法规素养及车辆驾驶技术等,都对交通犯罪行为的产生具有直接主导作用。社会因素主要包含城市道路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水平等,具体而言包括路况、车辆性能、道路安全设施(信号灯、交通标志、路面标线、护栏、隔离栅、照明设备、视线诱导标、防眩设施),以及交通管理部门及交警队伍建设。道路线性设计、路面结构及安全设施建设不科学,是交通犯罪产生的客观因素;交通管理部门及交警队伍,是预防和查处交通违法犯罪的主要力量;车辆的性能,给交通犯罪行为的发生增添了不可控因素。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气象条件、城市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因素是交通犯罪产生的次要因素,气象条件、城市地形地貌能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交通犯罪的发案频次。雨雪和雾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由于路面湿滑、视野不佳等原因,加之车辆驾驶人违规驾驶,极易出现交通肇事,肇事逃逸行为更是频繁出现。城市地形地貌的变化,给道路规划设计和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容易形成交通事故多发的不良路段。
二、 S市交通犯罪形势分析
(一)2016—2021年交通事故统计分析
1.S市交通事故总量及趋势
如图1,数据(6)上述数据来源于S市统计局2017至2022各年度统计年鉴,载S市统计局官网,https://tjj.shenyang.gov.cn/wzfz/ss/index.html?qt=统计年鉴,最后访问时间:2023年6月3日。统计显示,S市2016—2021年间交通事故数量逐年增加,并呈现继续上升趋势,交通条件、交通流量与群众安全出行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事故高发是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社会治理普遍面临的难题之一,交通安全已成为城市发展、平安建设及民生安康的一大阻碍。遏制交通事故高发态势,需要从交通参与者、交通执法主体、交通法规建设、道路设施规划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具体来说,要加强对交通参与者的法治宣传教育,强化执法主体权威,加大交通执法力度,科学规划完善城市道路和设施,进一步细化交通法律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
图1 S市2016—2021年交通事故数量变化及趋势
图2 2016—2021年S市交通事故数量变化及趋势
2.S市交通事故数量占比及变化
数据统计(7)数据来源于S市统计局2017至2022各年度统计年鉴,载S市统计局官网,https://tjj.shenyang.gov.cn/wzfz/ss/index.html?qt=统计年鉴,最后访问时间:2023年6月3日。显示,S市市区及郊区(包括K县、F县、X市)交通事故数量占比分别为82.83%和17.17%,市区交通事故数量远大于郊区。2016—2021年间,S市市区交通事故数量除了2018年下降较多,其他五年年均交通事故数量均在800起以上,未来一段时间交通事故数量总体上仍有可能呈上升趋势;2016—2021年,S市郊区交通事故数量围绕中位数162起上下波动,变化幅度较小。另外,2016—2021年间,S市发生的交通事故中累计死亡2664人伤5667人,年均伤亡1389人,年均损失金额折合人民币472.23万元。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巨大,不仅给事故当事人及其家庭造成无法抹平的伤痛,也给城市平安建设带来无形的压力。
(二)两种交通犯罪的占比、数量及趋势
数据统计(8)数据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s://wenshu.court.gov.cn/website/wenshu/181217BMTKHNT2W0/index.html?pageId=0ec6bc107e19d14cf94c1d31be5666ee&s8=02,最后访问时间:2023年9月1日。表明,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数量在交通犯罪中占比分别为83.14%和16.86%,危险驾驶犯罪的数量远远大于交通肇事犯罪。如图3所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S市危险驾驶犯罪案件数量连续增加,特别是2018年增速较快,达到六年内的峰值;随后的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危险驾驶犯罪案件数量逐年下降;未来一段时间内,危险驾驶犯罪数量仍可能呈持续增加趋势。2016—2021年,S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年发案量变化幅度较小,围绕中位数554起上下波动,发案趋势总体较为平稳。因此,交通犯罪整体发案数量的变化,主要是危险驾驶犯罪的数量波动。在扎实推进各项交通犯罪预防措施和大力惩治交通违法犯罪的基础上,重点防控和查处危险驾驶犯罪案件, 进一步调整工作措施降低交通肇事犯罪发案率,可以从整体上降低交通犯罪数量,遏制其高发趋势。
图3 2016—2021年S市两种交通犯罪的数量变化及趋势
(三)各行政区交通犯罪情况
1.各行政区交通犯罪案件数量占比
数据统计(9)数据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s://wenshu.court.gov.cn/website/wenshu/181217BMTKHNT2W0/index.html?pageId=0ec6bc107e19 d14cf94c1d31be5666ee&s8=02,最后访问时间:2023年9月1日。显示,从数量来看,2016—2021年S市属各县区(10)截至2021年末,S市辖13个县级行政区,即H区、S区、T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G区、D区、N区(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Y区、B新区、J区、L区10个市辖区,X市1个县级市,F县、K县2个县。交通犯罪案件数量(11)数据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危险驾驶和交通肇事犯罪案件数量,https://wenshu.court.gov.cn/website/wenshu/181217BMTKHNT2 W0/index.html?pageId=0ec6bc107e19d14 cf94c1d31be5666ee&s8=02最后访问时间:2023年9月1日。占比排名前7位分别为S区(12.04%)、H区(11.04%)、F县(9.88%)、G区(9.20%)、D区(8.08%)、T区(7.70%)和X市(7.46%),上述7个行政区交通犯罪案件数量占全部13个县区交通犯罪总数的65%以上。交通犯罪数量占比靠后的县区有N区(7.34%)、Y区(7.02%)、J区(6.12%)、B新区(5.75%)、L区(4.79%)和K县(3.58%)。借助统计方法从宏观上掌握交通犯罪数量的各区占比情况,有助于实现“网格化”交通犯罪治理;也可以根据研究样本的翔实数据,进行交通犯罪热点图绘制及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LISA),为交通犯罪的预防和查处提供具体参考依据。
2016—2021年,S市各行政区危险驾驶犯罪案件数量占比按由多至少排序,分别为S区(13.46%)、H区(12.27%)、G区(10.13%)、F县(10.13%)、D区(8.85%)、T区(7.56%)、N区(7.17%)、X市(6.23%)、Y区(6.22%)、J区(5.44%)、B新区(5.23%)、L区(3.95%)和K县(3.38%);6年间各行政区交通肇事犯罪案件数量占比排序,依次为X市(15.28%)、Y区(12.09%)、J区(10.48%)、L区(10.13%)、B新区(9.10%)、T区(8.86%)、N区(8.56%)、F县(8.48%)、K县(4.84%)、G区(3.72%)、S区(3.38%)、D区(3.38%)和H区(1.88%)。危险驾驶和交通肇事犯罪案件数量占比均在前7位的行政区分别为T区和N区,说明这两个行政区的交通犯罪高发频发、基数较大,属于应当重点进行交通犯罪预防、整治和打击的地区。
2.交通犯罪数量及趋势变化
表1 2017—2021年S市各行政区交通犯罪增长率变化
三、S市交通犯罪特征及成因探析
(一)S市交通犯罪的特征
1.交通事故数量逐年攀升,交通安全隐患较多
2016—2021年,S市交通事故数量逐年攀升,年均发生交通事故977起,并呈持续上升趋势。其中,市区的交通事故数量远多于郊区(K县、F县、X市),市区、郊区占比分别为82.83%和17.17%,市区交通事故数量呈上升趋势,郊区交通事故数量则波动较小。5年来,S市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及经济损失逐年增加,交通事故高发已成为S市平安建设和群众安全出行的一大威胁。此外,S市还存在较为普遍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部分道路等级低,道路通行条件较差;部分交通安全设施污损破旧,点位设置不合理;有些对应交通设施配套不健全;部分地段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违规载客、接送学生,存在巨大交通安全隐患;汽车无牌无证上路、报废车辆上路行驶等路面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2.交通犯罪案件基数较大,整体增长趋势明显
S市交通犯罪案件约占刑事案件总量的24%,其中危险驾驶犯罪案件约占19%,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约占5%。危险驾驶犯罪案件数量位居刑事案件发案数量第一位,远远多于交通肇事犯罪案件数量。换言之,交通犯罪治理主要是针对危险驾驶犯罪案件的治理,交通肇事犯罪则可以认为是危险驾驶犯罪的加重情形。从2016—2021年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案件增长率来看,危险驾驶犯罪数量有明显增长趋势,交通肇事犯罪数量则变化不大。
3.各行政区数量不一,呈现一定的区域集聚现象
交通犯罪作为一种特定时空条件下产生的行为现象,呈现一定的区域分布特征。从数量来看,S市交通犯罪数量占比由多到少,依次为S区(12.04%)、H区(11.04%)、F县(9.88%)、G区(9.20%)、D区(8.08%)、T区(7.70%)、X市(7.46%)、N区(7.34%)、Y区(7.02%)、J区(6.12%)、B新区(5.75%)、L区(4.79%)和K县(3.58%);从个罪来看,T区和N区危险驾驶犯罪和交通肇事犯罪案件基数较大,属于交通犯罪较为猖獗的区域,应加大对犯罪的整治力度。从区域划分来看,市区的交通犯罪案件数量多于郊区。S市市区交通犯罪主要集中在S区、H区、G区、D区和T区,而郊区交通犯罪数量则是F县和X市较多,K县较少。
4.交通犯罪行为人多为男性,年龄呈现集聚分布特征
根据对中国裁判文书网危险驾驶罪和交通肇事罪一审刑事判决书的抽样分析,交通犯罪案件的被告人多为男性,女性被告人极少,女性交通犯罪率普遍较低。从被告人年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29~49岁之间,约占59%;尤其是40~49岁的被告人占比较多,约占被告人总数的40%;未成年被告人数量较少,老年被告人更是数量极少。
5.交通犯罪发案有周变化规律,并随季节性起伏变化
从S市交通犯罪每周案件变化情况来看,星期一到星期三交通犯罪发案较少;星期四和星期日的发案数量相当,各约占17%;交通犯罪发案主要集中于星期五、星期六晚上,约占案件总量的50%。值得注意的是,每年的“五一黄金周”“国庆七天假”等节假日交通犯罪高发频发,尤其是酒后驾车的情形较多。从交通犯罪发案的日变化规律来看,交通肇事罪发案高峰时段为每天6至7时和18至19时,危险驾驶犯罪主要案发时段为22时以后;从交通犯罪案件数量的季节变化来看,交通犯罪秋冬季发案频次较高。交通犯罪的发案季变化、周变化、日变化规律,可以为交通犯罪预防、酒驾设卡盘查提供参考依据。
6.交通犯罪涉案车辆类型较集中,两罪犯罪行为情节具有典型性
从交通犯罪的车辆类型来看,危险驾驶犯罪的车辆类型大多为小型汽车、小型轿车,还有部分小型普通客车,其他车辆类型占比较少;交通肇事车辆类型以小型客车、货车、摩托车居多,电动车道路违法犯罪行为也呈不断上升趋势。从两罪的犯罪行为来看,危险驾驶的行为主要为酒后驾车(包括酒驾和醉驾);交通肇事的犯罪行为主要是超速、超载、车况不符合安全驾驶标准及驾驶操作不当引发严重后果,尤其是货车超载、无证驾驶、超速现象较为严重,应当引起交管部门高度重视。
(二)S市交通犯罪的成因分析
S市交通安全问题尤其是交通犯罪高发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酒后驾驶、超速驾驶、逆向驾驶、无证驾驶、其他未按规定情形行驶是造成交通事故多发的直接原因;导致交通犯罪高发频发的直接原因是酒后驾驶、无证驾驶、超速、超载、车况问题及驾驶操作不当。交通犯罪高发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涉及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交通参与者规制、交通法制完善、交通管理部门和交警队伍建设等方面。具体而言,一是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法规素养缺乏。交通参与人主要有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乘客等,因其对交通事故的严重后果和交通犯罪所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到位,常存有侥幸心理和自负情绪。行人闯红灯、乱穿马路等引发交通事故,驾驶员不按有关规定行驶(闯红灯、酒驾、超速等)发生交通犯罪的情况较为突出。二是城市汽车保有量急速增加,汽车管理和道路通行压力增大。2016—2021年,S市汽车拥有量逐年增加,至2021年达2 946 980辆(13)参见S市统计局《2022年统计年鉴(数据年份2021年)》,载S市统计局官网,https://tjj.shenyang.gov.cn/wzfz/ss/index.html?qt=统计年鉴,最后访问时间:2023年6月9日。,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导致交通犯罪层出不穷。三是城市道路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安全设施陈旧。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区域、环境变化,原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趋于滞后,部分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设置不合理、未及时更新,形成交通安全案事件多发路段。四是交通违法犯罪处罚力度不足,交通执法主体地位弱化。S市交通违法违章行为日益增多,执法力量和执法手段不足,致使交通违法查处频次和交通执法工作覆盖面受限是主要原因之一。司法实务中,交警的执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保障,使得交警执法底气不足,削弱了交警执法的力度和强度,使得部分交通违章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埋下了交通事故甚至交通犯罪的隐患。
四、交通犯罪的预防措施和治理对策
(一)政府重视交通安全问题,大力整治交通违法犯罪
S市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和财产损失数额巨大,交通犯罪数量在刑事案件总量的占比位居第一,严重影响了城市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致使交通安全形势、交通条件与市民安全出行的矛盾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交通管理部门虽经常依工作职责、勤务模式,通过专项整治行动,对本辖区交通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查处,但因缺乏指挥监督和长效工作机制,使得交通乱象屡禁不止,交通整治效果得不到巩固和提升。对此,地方政府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交通安全问题带来的严重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将交通安全问题治理提上议事日程,督促交管职能部门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实地调查,因时因地综合施策,形成交通安全长效治理工作机制。
(二)科学布局城市道路规划,规范完善交通安全设施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结合城市自然环境、城市发展布局、区域人流动态及实地测探情况进行规划、设计和更新。因道路设计技术人员与主管部门思路差异、沟通有限,每届主政者制定的发展战略和施政策略有所不同,导致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道路设计不能适应城市长期发展变化的需要。部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陈旧,有财政资金短缺的原因,也有主管部门不积极作为的因素。道路因素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及交通犯罪行为应引起道路规划设计、养护管理等部门的重视,并依据现有城市布局和道路规划,结合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及交通犯罪查处数据,深入分析研判,深挖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频发事故的原因及规律,并及时整改,减少不良道路引发的道路安全事件。
(三)常态化进行早晚高峰交通整治,科学化开展交通设卡专项行动
交通事故和交通犯罪的发生可以通过预防措施而减少。对此,可以由市公安局牵头成立工作组,分小组分别督促各行政区县组织部署警力,强化路面巡控,对本辖区内乱停乱放、违规载人、违法占道、随意掉头等交通乱象进行摸底和整治;评估各重要路口、路段车流、人流及交通事故发生率,在早晚高峰配置相应警力开展交通整治行动,做到“违章必纠、违法必查”,提高见警率、管事率,从严从快整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根据交通犯罪发案日变化、周变化和季变化情况,结合交通犯罪多发的空间规律性,科学配置警力,开展交通设卡专项行动,做到“逢车必检、违章必查、违法必究”;加强对小型汽车、货车等重点车辆的盘查,认真核查驾驶人及随行人身份,及时核查酒驾毒驾、无证驾驶、超速行驶等违法犯罪行为及车辆年检标志。在交通整治及交通设卡执法中,对拒不配合民警执法的当事人,依法依规现场处置,对妨碍公务的人员视情节依法追究其相应责任,形成规范化的交通违法犯罪查处工作机制。
(四)落实交管部门主体责任,完善交通民警执法权益保障
各级交管部门作为交通管理的主要职责部门,要认真落实主管领导责任制度和交通安全治理成效评估制度,扎实履行好部门职责,定期排查整治交通安全隐患,细致完成各项车管业务;及时查处各类交通违法犯罪行为;作好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定期对下辖区县交通治理成效进行评估、比较,并将评估成绩纳入单位年终考核。实践中,交警执法遭遇阻碍或遭受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当事人对执法不理解、不配合、不满意,经常采用暴力袭警、恶意投诉、侮辱诽谤等非法方式干扰正常执法,以期达到逃避处罚的目的。上述非法行为不仅损害法律尊严和交通民警执法权威,更会挫伤交警工作的积极性。在强调交警执法规范化的基础上,如遇暴力袭警、恶意投诉、侮辱诽谤等非法行为,应及时固定证据、还原事实真相、作好舆论引导,联合媒体为受侵害民警正名,全力保护交通民警的合法权益。
(五)多渠道开展交通法治宣传教育,构筑交通安全群众防线
交通安全宣传和法治教育在交通违法犯罪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带头引领,主动学习交通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借助主流媒体大力开展交通普法宣传,提升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律素养。发动居委会、沿街商铺、企业,通过张贴海报、建网络聊天群、开通自媒体账号等多种途径,加强交通法治宣传;联合城管及其他公安业务部门,进一步加大交通安全整治力度;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隐私的前提下,对暴力袭警等阻碍交警依法执行职务的案件,在依法坚决打击惩处的同时,及时联系新闻媒体曝光,表明政府整治交通安全秩序和维护交警正当执法权益的信心和决心,营造交警正当执法权益不可侵害的环境氛围,着力构筑“安全出行、人人有责”的交通安全群众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