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2024-04-27易雯
摘要:在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时,高校应以建设高质量的本科专业为先导,努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输送优秀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地方高校需要立足于新文科建设的现实条件与育人目标,主动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结合学校的教学特色与办学优势,实现差异化办学,确保新文科背景下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能够取得新的突破。本文从新文科的基本内涵着手,立足于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理性分析具体的实践教学要求和模式,以期为开创新文科建设格局,提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新文科;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引言
基于新文科建设的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比较严格,学校需要从优化课程设置着手,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坚持市场导向,着力打造内容生产优势,将更多新鲜血液和时代色彩注入专业教学实践。与其他学科相比,网络与新媒体的专业实践教学涉及诸多环节,学校需要从学科融合着手,充分凸显自身的育人特色及优势,主动打破常规。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对接社会需求,实现课程互构以及文理深度交融,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重担和历史使命,拓展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领域,确保新文科建设工作能够取得新的突破。
1. 新文科
新文科以跨学科交流、交叉和融合为主导,以创新文科教育、培育新的文科人才为目标,以整合利用文学、哲学以及历史中的新技术为重点,积极摆脱传统学科育人模式,确保学生能够在自由灵活、开放多元的学習氛围中,出色完成专业学习任务,掌握专业知识要领,自主迁移多个专业的核心知识,实现跨界融合,真正成长为优秀的新时代人才[1]。对于网络与新媒体这一新兴专业来说,学科交叉及文理交融的特点比较明显。学校需要从课程设置及特色培养着手,理性分析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育人目标,找准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真正实现与时俱进和对症下药。
2. 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问题
新文科建设工作耗时耗力,要求学校将多学科交叉融合在一起,努力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对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来说,专业知识的更新换代周期较短,时代属性较为明显,因此,实践教学任务较重。许多地方高校逐步加大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全面开创新的新文科建设格局。但是,受传统育人理念的影响,整体的实践教学质量不足,存在诸多的棘手问题。
首先,学校没有立足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起点,以及核心定位有机融合多学科知识,难以全面展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技术与人文交叉属性。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比较片面,无法实现多个专业知识的有效迁移和灵活应用,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为薄弱[2]。
其次,教师没有结合各行各业对新媒体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没有重新调整育人思路及方向,育人目标、手段、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存在“两张皮”问题。学生只能在学校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难以实现活学活用。
最后,教师的教学经验有限,还未意识到文理深度交融的重要性,忽略了课程互构,极大阻碍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及创新。学生的技术素养及实践能力停滞不前,难以灵活融合专业知识,并实现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新文科建设进度逐步放大,整体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与预期目标差距明显。
3.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要求
3.1 以优化课程设置为先导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融合了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以及信息技术学等多学科知识,实现了计算机、艺术、文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需要以优化课程设置为先导,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凸显学校特色,实现两者的无缝衔接。尝试站在学科方向、院系设置以及招生生源等多个视角,全面加强学科辐射,展现学校特色,促进网络新媒体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有效融合,加快新文科建设步伐[3]。
3.2 以对接市场需求为核心
在媒体融合的现实背景下,各种新技术应运而生,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一部分,生活环境逐步被重塑。新时代背景下的媒体人往往会运营、有思想、懂技术,是博学多才的复合型人才。在建设新文科以及开展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时,学校则应主动对接市场需求,以此为核心,在产学研合作以及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确保学生能够出色完成学业,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3.3 以打造内容生产优势为关键
在媒介技术快速更迭的过程中,“内容为王”被反复提起,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在依托信息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时,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师需要以打造内容生产优势为关键,将网络技术与数据分析相结合,在整合国内外教育教学资源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创新新闻生产能力以及专业核心素养。
4.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4.1 学科融合,凸显学校育人特色
在大力培养新媒体人才时,地方高校需要深度剖析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实践教学属性,加强多学科互动和协同育人,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为先导,结合该专业的育人目标,重新定位专业属性,实现该专业技术与人文的有效统筹,逐步形成新的新文科建设特色及优势,加快建设进程。
首先,在招生宣传上,地方高校需要做到文理兼收,在深度分析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文科属性的同时,重新调整专业育人方向,立足于文理交融的新型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育人理念,重新定位专业教学目标。在综合考核基本学情和教情时,学校还需要科学设置考试科目,结合专业特色及学校特色,理性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逐步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其次,学校需要根据新文科建设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精准定位该专业所在的院系,将与该专业相关的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工学、管理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知识融为一体,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科学定位专业办学方向,有效聚焦人才培养目标[4]。目前来看,一部分地方高校出现了文理失调的问题,文学类院系的优势较为明显,最终导致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技术与人文双重属性失衡。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影响,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方向,高度重视学生的传播能力,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及信息产品运营能力,促进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多学科合作,主动跳出艺术类和文学类专业的性质,深度挖掘理科和工科等学科知识,打破专业壁垒。
再次,学校需要结合专业特色,深度思考其他专业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之间的融合路径,实现协同育人。例如,学校可以建立多专业协同育人机制,由多个专业统筹规划、协同分析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育人目标和育人标准,组织开展专业试点工作,促进各个学院以及学科和专业资源的科学利用及高效配置。
最后,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在创新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时,需要主动发挥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打破传统,以培养融合传播周期性人才为目标,以精准定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区间为先导,积极培育复合型人才,结合专业特色以及育人目标和教学环境,将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融入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反复探索和大胆试错中形成人才培养特色。
4.2 产教融合,精准对接社会需求
地方高校的育人目标比较明确,十分关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应主动面向未来,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立足点,结合市场需求针对性地培养“能工巧匠”,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精准对接社会需求。
首先,学校需要打造校内外联动的产教融合平台,尝试站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学习实践等层面,与专业对口企业建立实习基地[5]。在项目合作及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实践平台和实践机会,提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的人才综合素养及实践能力,构建企业实战演练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教学体系。例如,学校可以设置新媒体创新实验班、新媒体产品设计与运营实验班,由合作企业的专业人士担任该班级的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学习项目管理、新媒体产品设计以及用户调研等知识。
其次,学校需要打开思路,坚持市场导向,立足于产业需求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材内容,改革教学理念,组织专业教师参与实习实训及挂职进修,提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师的综合水准,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在媒体机构中学习最新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最后,学校需要将竞赛与实战相联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出发点,将实习实践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带领学生参与“挑战杯”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开阔学生的视野。
4.3 课程互构,实现文理深度交融
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体系不容忽略,直接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在设置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时,地方高校需要高度重视技术与技能的统一,加强文理互动,实现双元育人和协同发力。
一方面,學校需要深入分析学科方向,结合国标要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打造立体成熟并极具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6]。例如,在设置“新媒体数据挖掘与用户研究”专业时,为展现新文科特色,学校可以打破专业壁垒,将该专业与计算机科学以及营销学融为一体,灵活融入系统学和专业技术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相关知识,适当开设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网络舆情监控与研判以及新媒体互联网、新媒体产业等相关课程,聚焦于专业培养特色,设置相关课程,发展学生的多元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需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完善课程体系。例如,将新媒体运营管理、新闻科学基础、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以及数据科学基础等知识融入专业教学,培养学生新媒体系统架构设计能力、运营数据监测分析能力、用户管理能力、用户行为研究能力,真正实现文理深度交融和无缝衔接。
4.4 担负使命,拓展专业教学视域
在全面建设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并加快新文科建设进程时,高校需要主动担负时代使命,积极拓宽专业视野。在自媒体时代,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构建不容忽略。
一方面,学校需要开创主流舆论新格局,承担培育专业人才的责任。教师应在新文科背景下抓住新媒体专业的历史发展机遇,重新定位专业学科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三观。价值判断能力的培养是重点,教师需要站在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新闻价值观等多个视角,精准定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方向[7]。结合新型主流舆论格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度分析传统媒体与信息媒体融合发展的现实背景,主动开创新的教育教学格局。
另一方面,学校需要拓展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建设领域,转变固有的人才培养理念,调整教育方式以及课程体系,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以及本土情怀的国际化人才,提升该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环节的全媒体转型。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的过程中,坚持走开放办学之路,真正实现终极育人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新文科背景下,为全面推进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地方高校需要高度重视学科融合交叉,主动展现自身的育人特色及优势,在文理互动及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教师需要主动开展文理深度交流教学活动,实现课程互构,出色完成专业授课任务,整合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逐步拓展专业教学视域。在多措并举中将网络与媒体专业实践教学推向新的高度,为社会输送优秀合格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确保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实现“学校人”向“社会人”的顺利过渡。
参考文献:
[1]燕道成,张佳明.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一流专业建设探索[J].中国编辑, 2021(9):76-80.
[2]黎帅.新文科背景下特色项目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基于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改革的讨论[J].铜仁学院学报,2023,25(2):87-92.
[3]沈忠杰.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人才培养探究[J].传媒论坛,2021,4(12): 159-160.
[4]燕道成,蒋雪旻.“跨界”与“融通”: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J].教育传媒研究, 2021(3):42-46.
[5]张宏邦.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J].青年记者,2020(34):63-66.
[6]牛文科.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手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7):3-4.
[7]党宁.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探索与实践——以传播学概论课程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3(3):103-105.
作者简介:易雯,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广告创意。
基金项目: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一师一优课”立项课程《新闻学概论》(编号2023JY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