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核心素养 创新教学策略

2024-04-27朱荣峰

考试周刊 2024年13期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朱荣峰(1967~),男,汉族,福建长汀人,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汀州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

摘  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此原则下应及时转换教育思想,明确课程的设计应顺应教育发展、时代发展,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为教学的重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在良好的法治道德氛围中茁壮成长。文章立足于对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分析,探寻资源整合、平等对话、情境激趣、拓展教学、深度实践等教学方法,致力于搭建高效课堂,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3-0127-04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提高道德修养与法治素养上。因此,小学这一教育启蒙阶段,必须重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并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为重要的教学理念之一,保证学生在充分理解与内化知识的前提下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与品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需基于“核心素养”对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不仅要考虑学生成长规律、认知特点,还要采取更科学、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并实现学用结合,最终明确道德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实现全面成长。

一、 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进行了详细规定,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点:(1)政治认同,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将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规范内化于心、外现于行;(3)法治观念,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的理念,在尊法、学法的前提下守法、用法,能具备自我保护意识,预防和远离伤害;(4)健全人格,学生需要正确认识自己、珍爱生命,拥有乐观、坚韧、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还能开放包容、换位思考,养成积极心理品质,提高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能力;(5)责任意识,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将主人翁意识、担当精神、有序参与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 基于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做到从学生视角出发,根据学生展现的能力、喜好等特征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保证全体学生在积极、主动状态下参与课堂活动,与教师、同伴进行深层次的互动,并在充足时间与空间中完成知识的自主构建、增强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同时还能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实现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力的提升。

(二)启发性原则

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不仅要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积极讨论,还要强化目的性教育,让他们的自主学习更有效。此时应坚持启发性原则,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分析、鼓励动手实践等方式完成课堂的构建,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支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在师生、生生的有效互动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標。

(三)趣味性原则

小学阶段学生相较于理性记忆知识,更重视对所学的感性解读,他们会在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下带着好奇心与求知欲参与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坚持趣味性原则设计教学方案,增加故事引导、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深入地理解其中意义与价值,最终熟练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实现全面发展。

(四)生活化原则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应遵循生活化原则,即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真实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将思考与实践同时进行,在观察、体验、思考生活中事件和现象的前提下明确知识的内涵,同时,借助生活情境的模拟、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探究过程,让他们切身体会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及价值。

三、 聚焦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一)整合主题,全面覆盖,优化教学

保障教学过程的有序性和全面性是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准备环节,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还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对主题内容进行有序整合,从而确定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丰富主题,包括家庭、校园、社会、文化、国家等,教师可以将相关主题进行整合,形成大单元教学计划,以主题为线索贯穿内容,让知识点的出现更科学、合理,教学系统性和连贯性明显提升,消除学生学习障碍,保障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还应该在课前准备阶段搜集更多相关教学资料,包括道德、法治、心理、社会等,让学生全面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以生为本,转变心态,平等对话

以生为本是新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思想。教师在正式授课期间,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了解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明确他们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以此为基础对教学活动巧妙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价值,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为达成理想化教育目标,教师首先需要在课内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避免“一言堂”教学。而是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在课堂,与学生平等对话,从而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知识学习情况,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他们的困惑、需求,及时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调整,在针对性教学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教师应以对话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教学,用开放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法治情感,保证他们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某一观念,从而化思为行,在坚定的意志和良好的品格下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习与生活,得到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第3课《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的教学为例。教师想要学生理解烟酒与毒品对身心的危害并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可以采取层层递进、对话引导的教学方式。首先,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因为吸烟、喝酒而出现身体问题,影响学习,甚至是未来生活的故事导入课程,并为学生提供思考与输出观点的机会,提出问题: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深入主题探讨,结合教材内容展开互动,并让学生回忆自己身边有没有听说过烟酒、毒品危害的故事,形成自由讨论的氛围。并顺势提出思考问题:我们该怎么拒绝烟酒和毒品呢?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又该如何帮助别人呢?在平等对话中,学生积极思考,由教材联想到生活,由生活再次深度思考,最终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在积极互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充分理解烟酒与毒品的危害,还能掌握应对相关问题的方法,基于频繁互动发挥主体性特征,实现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激趣为先,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观意识相对薄弱。教师应以趣味化内容展示课程知识,于教学之初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在产生好奇心的前提下主动参与后续活动,在探究欲望的驱动下积极思考、深度讨论,最终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获取知识与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或观点,得到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创设课堂情境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视频片段的吸引、优美音乐的引领下学生多重感官都被激活,他们愿意进入知识的世界,将自己代入情境中的某一角色,展开深度思考。他们会产生问题意识,进行主观上的思考,获得优质学习体验,对教材知识有初步认识。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与他们共同探讨问题,让教学落到实处,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可以利用身边的实例、社会热点事件展开教学,借助故事讲解、竞赛互动等形式营造轻松氛围。教师使用幽默语言、生动例子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开阔的探索空间中锻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最终具备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问题的能力。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  灿烂文化”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内组织“美德故事会”主题活动,利用传统美德短视频故事创设情境,如“孔融让梨”“悬梁刺股”“负荆请罪”“闻鸡起舞”等,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各个传统美德的含义和重要性,明确中华儿女在道德、文化、精神等各方面的价值观和理念。学生在情境中会不由自主思考:我能做到这一点吗?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该怎么做?我身边有哪些具有这些美德的人?在不断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获得深刻情感体验,不断提高认知能力,未来在现实生活中,也将所学所思外化于行,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责任。

(四)丰富资料,开阔视野,深度学习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相关概念和价值,形成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和健全人格,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充分利用拓展资料的价值,例如案例、图片、纪录片等,让学生通过更多渠道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开阔视野,获得更多学习思路。多元化资料的利用为学生提供对所学深度探究的机会,如更全面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观念背后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过程。基于此,组织合作讨论、主题辩论等活动,让每个人都能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实现思维品质的发展。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中第7課《中华民族一家亲》为例,教师首先可以播放一段一分钟的音频资料,整合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的特色音乐,以此为引,展示主题“中华民族一家亲”。正式授课中为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与习俗,教师可以展示丰富的拓展资料,如汉族的春节、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那达慕节、傣族的泼水节等。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特色,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明确,我国是一个民族团结、多民族共同事业进步的国家。利用丰富的拓展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能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并因此尊重和发扬多民族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意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挖掘互联网资源,建立信息化资源库,保证学生课外也能根据需要查阅资料,为他们持续性学习提供支持。其次,展示时事新闻,结合这些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全面思考。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从核心素养角度看,这些资料又能激活学生对国家、政治和道德观念的认同感,支持他们的全面发展。最后,巧妙使用生活故事,在学生熟悉的场景和事件中自然渗透概念性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也便于他们的理解与应用。

(五)实践前行,丰富活动,发散思维

语言教学是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普遍依赖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该方法较为单一、枯燥,学生难以长时间在课内集中注意力,对知识的认知也浮于表面,难以将认知与行为结合,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新课标下,教师必须对这一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借助带有趣味性或与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实践活动构建课堂。改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从而开阔思维、拓展探索,于实践中获得全面发展。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三类活动:(1)角色扮演。基于课程内容涉及的事件和场景,教师以情境搭建为前提,鼓励学生基于不同身份参与表演,在身临其境的前提下,自然深化认知,对知识内容产生情感的共鸣。(2)课堂辩论。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强的特点,部分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由于生活基础认知、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容易对同一问题产生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巧妙利用组织辩论活动的方式构建课堂,激活学生主观意识,在辩论中加深学生认知,锻炼他们的思维敏捷度,也在无形之中促进他们核心素养的发展。(3)立足生活。组织多样实践活动,除了对生活案例的解析,教师还应支持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生活的实际活动,让他们充分利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在将知识内化于心的前提下也实现外化于行的目标,后续再于课堂内分享生活活动的参与情感和实践感悟。学生在交互中,不仅加深知识理解,还能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实现道德修养、法治观念的同步提高。

如教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第5课《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内有序组织两个实践活动:

【活动一】班级事务讨论会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分析当前阶段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需要对某一规定进行细化、对某一规定进行创新等。在此过程中,各小组都将制定班级公约、明确班级发展目标、细化班级的规则和个人职责为目标进行讨论和协商。最终在确保公约公正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各小组的成果展示,从而进行下一轮的集体商议。这一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合作能力,也帮助他们增强责任感、归属感。

【活动二】角色扮演游戏

基于上一活动中商討出的各项班级事务,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等职位的工作。在模拟处理班级事务的过程中深化责任意识,也能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在视野拓宽的前提下得到实践能力的提升。

多元化实践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增强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对班级甚至社会更有归属感,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

(六)完善评价,过程总结,提质增效

教育改革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立足于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个要素。将评价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实现以评促教学、以评促学、以评育人的目标。评价过程中应坚持以素养为导向,从学生核心素养五要素出发进行考察、检验,并关注学生的进步,对他们有创新或独特的表演加以鼓励,从根本上坚定学生知识学习的自信心,也让他们以积极心态建立“知行合一”的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实现综合素质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表现性评价的重要性。在生本原则下,学生在课内有充足的时间、体验机会。教师对他们的活动行为、态度进行记录,借助成果展示、小组交互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也明确过程的重要性,未来也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学生心智未成熟,价值观未彻底成型,需要教师正向的引导,道德与法治教师应把握新课改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重要教学理念,引领学生向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扮演好引路人角色,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问答互动、实践感受对知识内涵进行深度解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意识驱动下增强自信心,养成良好品德,懂得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并且提高法律认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年。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J].智力,2022(36):17-20.

[2]张霞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智力,2022(35):140-142,178.

[3]和建平.以学习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析[J].智力,2022(34):155-158.

[4]杨文忠.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构建[J].智力,2022(31):123-126.

[5]袁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20):130-131.

[6]谢环.核心素养驱动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浅析[J].黑河教育,2022(7):59-60.

猜你喜欢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教学策略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