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论喜剧美学视角下的丁西林独幕剧
2024-04-27刘宇
【摘要】考察中国现代喜剧观念中的主观论,可以发现这种喜剧美学存在三个基本要素:在题材选择上建构日常经验世界;艺术风格取向上温和幽默;在喜剧功能上以让主体获得快乐与和谐的内心为目标。丁西林被誉为“独幕剧圣手”,他是中国现代戏剧史唯一一位专门写作喜剧的作家。生活经历和价值取向将丁西林引入了主观论喜剧美学。本文试从题材选择、艺术手法和喜剧功能三个方面论述丁西林喜剧作品中的主观论美学特征。
【关键词】主观论喜剧美学;丁西林;独幕喜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15-0085-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15.026
中国现代喜剧观念中存在着一种主观论取向,主观论借鉴了欧美的幽默理论,结合本土文化,进一步强调了“幽默的心态”这一特征,因此主观论的喜剧思想在总体上呈现出温和性这一特征。主观论取向注重主体内在因素,在“内省”的基点上,将笑和喜剧现象理解为主体的某种主观精神性因素的外化。主观论有四个主要论点,其一是“游戏说”,强调喜剧作品应具备一种“游戏的态度”,人物以自在的态度面对世界;其二是“超脱说”,主张喜剧在人世间的种种纠葛困扰中保持一种“旁观者”地位;其三是“同情说”,重视喜剧心态中的情感因素,认为幽默应该基于同情;其四是排遣说,认为喜剧应当秉持快乐主义,使主体的内心获得和谐①。考察主观论者的各自观念,可以发现中国主观论喜剧观念内部也存着诸多差异,各有侧重。综合来看,主观论喜剧观念有三个基本要素:在题材选择上建构个人的、日常的经验世界;在艺术风格上的取向是温和幽默而非批判讽刺;在喜剧功能上以让主体获得快乐与和谐的内心为目标,并不追求针砭时弊警醒民众的社会意义。
丁西林1893年出生,青年时前往英国留学,在伯明翰大学取得了理科硕士学位,留学期间广泛阅读英文小说和戏剧。1920年丁西林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并开始自己的戏剧创作活动。丁西林早期戏剧创作均为独幕剧,从1923到1930年,他陆续发表了《一只马蜂》《亲爱的丈夫》《酒后》等七部独幕喜剧②。
丁西林是中国现代喜剧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唯一一位专门写作喜剧的作家③,被称为“独幕剧圣手” ④。丁西林的戏剧创作尤其是早期的独幕戏剧创作践行了主观论喜剧观念。
丁西林一方面有着传统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又受英国文化影响颇深。丁西林明显受到梅瑞狄斯、萧伯纳和巴里等英国作家影响⑤,他自言早年戏剧创作“外国味都很浓,似乎可以当作一种广义的翻译来看” ⑥。中英两种文化在丁西林身上交融,使得他的创作呈现出跨文化特征,兼具温和的心态与幽默两种要素。“一篇喜剧,是少不了幽默和夸张的。剧词之中,对于社会的各方面,也多少含有讽刺的意味。可是这些讽刺都是善意的,都是热忱的。” ⑦丁西林喜剧重幽默而轻讽刺,戏剧人物也都具备“幽默的心态”,观众看完之后往往能够会心一笑。丁西林对喜剧的认知与主观论喜剧观念相契合。考察丁西林的独幕喜剧作品,可以发现丁西林的独幕喜剧具有鲜明的主观论喜剧美学特征:在题材建构上采取微观叙事策略,以日常经验世界为主;重视戏剧艺术手法,塑造具有幽默心態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机巧幽默;在戏剧功能上追求主体精神的轻松和谐。
一、建构日常经验题材
丁西林回国后正值国内形势动荡,各种社会思潮兴起,革命热潮涌动,而丁西林在1923至1930年期间的戏剧创作活动中并未选取宏大复杂的政治主题加以表现,而是选择较小的切入点建构微观主旨。丁西林的独幕喜剧主题以两性、家庭关系为主。1923年丁西林创作了首部独幕喜剧《一只马蜂》,这部作品脍炙人口,是“五四时期”的戏剧佳作。《一只马蜂》讲述了两个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年轻人在“错点鸳鸯”的传统老母亲眼皮底下悄悄定情的故事。
《亲爱的丈夫》《压迫》《酒后》《瞎了一只眼》也以两性关系为主题,探讨新思潮下男女两性的关系。《亲爱的丈夫》稍有特殊,戏剧中的夫妻突破了传统异性恋限制,妻子任太太是由一个男人假扮的。任先生在一场关于“中国的旧戏有无男女合演的必要”的辩论中说中国的旧戏里面没有男性女性之分,保全了男旦的饭碗。而任太太正是在场的男旦名角黄凤卿,他为了报恩嫁给任先生。《亲爱的丈夫》虽指涉传统戏曲与异性恋婚姻,但并不激烈出格。任太太男扮女的设定正呼应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男人演旦角的传统。在彼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下,丁西林作为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对旧戏传统文化采取了一种兼收并蓄的态度,以“男旦”传统构建戏剧性。结局也是皆大欢喜,任太太报恩结束,与任先生约定结束这场令人啼笑皆非的夫妻关系,二人的生活又各自回归正轨。丁西林无意通过戏剧改变社会风尚,而是以一种幽默心态从日常生活中选取事物构建戏剧性,营造喜剧效果。
《北京的空气》和《三块钱国币》也着力描绘日常生活场景。《北京的空气》围绕一对朋友的饭后交谈展开。《三块钱国币》虽以抗战为背景,但三个主要人物也只是普通人,吴太太是普通妇人,杨长雄是年轻大学生,而成众是他的朋友。戏剧描述了一件日常小事:吴太太的佣人李嫂打碎了她的花瓶,吴太太想让李嫂赔钱,但李嫂贫寒拿不出三块钱国币。吴太太不愿放过李嫂,杨长雄打抱不平为李嫂辩解。而成众性格幽默淡然,不愿与人发生争端,只想下棋,在杨长雄和吴太太发生争吵时从中调和。按当时的物价水平,“白米卖到六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为三块钱国币争吵是一件极小的事情,结果也是归于平静,杨长雄赔了吴太太三块钱,成众宣布二人争吵以“和棋”平局。
侍桁评价丁西林是“渺小的天才”,正是因为丁西林不关心宏大叙事,不试图以喜剧表现沉重思想,丁西林是为了表达生活的哲学而创作的⑧。丁西林曾自述创作缘由,创作《酒后》是因为丁西林看到了一篇有趣的短篇小说,认为该小说新颖,适合改作独幕剧,于是在两位朋友的鼓励下创作剧本;丁西林创作《压迫》则是为了纪念一位故去的好友,好友因为居住环境不卫生,感染瘟热病而死。丁西林想起从前与好友开玩笑说如好友这般的单身人士是无法在北京租到房子的,于是创作《压迫》送给故友⑨。丁西林作为一名物理学专家,戏剧创作只是他的个人兴趣,只为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哲思和趣味,因此他的喜剧是纯粹的、是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趣味的,这正符合主观论喜剧观念的创作要求。
二、精炼的艺术手法
丁西林在创作喜剧时选取日常题材,但并不将日常生活直接搬演到舞台上,而是进行一定艺术加工。丁西林认为喜剧是区别于闹剧的,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根据观众各人的生活经验,通过演员的表演,而和剧作家发生共鸣⑩。丁西林在创作喜剧时将理性抬到一个很高的位置,而理性在其喜剧中的主要体现就是理性的角色和幽默的语言。丁西林的喜剧作品在艺术风格上是温和而幽默的,呈现出优雅而节制的戏剧效果?,喜剧的艺术性便是从这份温和的幽默感中生出。
钱理群曾用“二元三人”模式归纳丁西林的喜剧结构,“二元三人”模式是将剧中人物压缩到最大程度,通常由三人构成?。喜剧中的人物被压缩了,几乎所有事件和对话都由这三人展开,而如何塑造这三人的形象便成了构建戏剧魅力的关键。丁西林独幕喜剧的独到之处在于戏剧人物总体是温和幽默的,成功奠定了其主观论喜剧的基调。
《一只马蜂》中有三个主要人物:吉老太太思想传统,为儿子吉先生的婚事而发愁,又想将余小姐介绍给自己的表侄,却不知吉先生与余小姐两个人情投意合。吉先生与余小姐作为知识青年,并不认同余老太太的传统观念,但二人不与老太太产生直接对抗,而是以含蓄幽默的方式避免冲突。余小姐不直接回绝余老太太,而是顺着吉老太太的意思说婚姻须得经过父母的同意。吉先生对余小姐有好感,将母亲支开,与余小姐单独进行“有趣的谈判”。吉先生与余小姐互通心意后,不想让吉老太太发现他们二人的关系,默契假装有一只马蜂。
丁西林1923年创作《一只马蜂》,当时“婚恋自由”潮流兴起,而《一只马蜂》能在一众同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便是因为人物那份难得的幽默心态。吉先生与余小姐是思想新潮的年轻知识分子形象,具有幽默心态自不必说。而吉老太太虽一再自称“顽固”和“腐败”,但实际上并未阻挠年轻人自主的婚姻,她在儿女婚姻的问题上放弃了决定权,只保留了建议权。原文中吉太太曾说:“现在子女的婚姻,本来也用不着父母去管,所以我也只好由他们自己去。” ?对于儿子不结亲,她虽颇有微词但也不插手。值得一提的是,丁西林通过细节暗示吉老太太对吉先生与余小姐的事情并非毫不知情。
吉老太太:(觉得她没有办法)倒一杯茶给我。(吉倒了一杯茶送给老太太,自己亦倒了一杯,慢慢饮之。老太太沉思半晌)你知道不知道,你的表兄已经同我说了几次,要我替他做媒?
吉先生:怎么不知道?
吉老太太:你知道他要说的是谁么?
吉先生:余小姐,是不是?你问过了她没有?
吉老太太(很慢地答):没有。
吉先生:为什么不问她?
吉老太太:为什么不问?(少顿)我想今天问她——好不好?(语时视吉)
吉先生:很好,看护妇配医生,互助的原则,合作的精神,结婚时最好的演说资料。
吉老太太(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从吉老太太的迟疑和试探可以看出她是有意撮合吉先生与余小姐的,但吉先生不表露心迹,吉老太太便不再追问。这位老人懂得与年轻人相处要保持适当距离。正因为吉老太太和吉先生、余小姐三人均是有理性的人,他们的温情相处才能呈现出自然的喜剧效果。
幽默机巧的语言对话是丁西林獨幕喜剧的另一艺术特色。丁西林在《戏剧语言与日常讲话有别》一文中提到:“喜剧语言一般地说,不是那么激昂慷慨,不那么抒情,不那么严肃,不那么诗意盎然。它的特征是:轻松,俏皮,幽默,夸张等等。” ? 丁西林的独幕喜剧中幽默的俏皮话随处可见。《一只马蜂》调侃了白话文,吉先生帮吉老太太写信,并不费心斟酌字词,只将吉老太太的话一字一句如实记录,连吉老太太的自言自语都写到信里。吉老太太觉得好笑,说:“喔,你们现在写信,都是这样写么?”吉先生幽默回道:“这是最时行的直写式的白话文,有一句,说一句。” ? 丁西林重视艺术手法,在喜剧中塑造幽默独特的人物形象,戏剧语言也幽默机巧,可读可品,因此他的喜剧作品才能脱颖而出,经受住时间的考验,现在看来依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喜剧功能旨向主体和谐
丁西林遵循主观论喜剧观念创作独幕戏剧,不在戏剧中插入说教来追求社会意义,而是将喜剧功能定位为帮助主体获得内心的和谐,因此丁西林的喜剧人物即使过程中产生分歧,最后总能达到和平理性的结局。
《酒后》与《瞎了一只眼》中的两对夫妻遇到困难,但在结局时都化解了“危机”,达成皆大欢喜的结局。《亲爱的丈夫》的分歧较大,任太太是男人假扮的,任先生原本十分震惊不满,但也被任太太说服。在任太太假扮女人的最后十分钟里,两人和谐讨论“任太太”的后事,任先生又躺在任太太怀里,任太太以妻子的身份照顾他。《压迫》中因为没有家眷被房东太太毁约的男客人帮助了一个同样找不到房子的女客人,二人假扮夫妻,成功租到了房。
《北京的空气》中佣人老赵偷主人的东西,主人没有烟抽了,老赵的倒偷攒了大半罐子的烟。即使是这样,主人也不责难老赵,而是支开老赵,从老赵屋里偷了一把烟来抽,并对此十分得意。丁西林的的兴趣并不在老赵的“偷”上,而在主人如何对待这个“偷”上。偷回被偷去的东西,这是个双重的否定,其结果成了一种肯定、一种默认。主人并不糊涂,他完全清楚老赵的所作所为,但他不但没有解雇老赵,甚至对老赵的慷慨还有几分赞赏。《北京的空气》原文小说中有这样的话:“这各地的人各色的人杂住成了习惯的结果,养成了一种极可宝贵的人对人应有的一种雅量、一种宽恕的态度。” ? 丁西林想借喜剧表达的就是这种雅量、宽恕的态度。
庄子曰:“人有能游,且得不游乎。人而不能游,且得游乎。夫流遁之志,决绝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覆坠而不反,火驰而不顾。虽相与为君臣,时也。易世而无以相贱。故曰:至人不留行焉。” ? 意思是人生在世身份贵贱随时而变,并无意义,人应该追求悠然自得的心境,而不必执着于外在。主观论喜剧论便是受重内心自由而轻外在形迹的老庄哲学传统影响,丁西林的独幕喜剧创作也正是体现了这样的人生哲学。丁西林喜剧中的人物身份各不相同,但都有着幽默的心态,宽容的雅量,并不因身份高低而谄媚或轻蔑他人,也不执着于身外之物,于是能淡然应对分歧,巧妙化解危机。
四、结语
丁西林博采中西文化所创作的独幕喜剧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以极高的质量印证了中国主观论喜剧观念的美学价值,通过精炼的艺术手法构建日常经验世界,塑造了生动幽默的人物形象,机巧俏皮的戏剧语言既产生了喜剧效果又传达出主体须得重视内心和谐的人生哲理。丁西林真挚动人的独幕喜剧至今看来仍不过时,为当下中国的现实主义喜剧创作提供了参考价值。
注釋:
①张健:《中国喜剧观念的现代生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32页。
②④⑥⑧⑨⑩?孙庆生:《丁西林研究资料》,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第4页,第18页,第99-100页,第44-47页,第52页,第58-60页。
③⑤?张健:《重读丁西林——对于丁西林喜剧的再探讨》,《戏剧》1999年第3期。
⑦丁西林:《丁西林剧作全集上卷》,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版,第302页。
?钟李瑶:《“戏剧情境”视角下的〈一只马蜂〉》,《艺术评鉴》2020年第15期。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0页。
??丁西林:《一只马蜂》,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第5页。
?张健:《喜剧的守望》,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218页。
?孙通海译注:《庄子》,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44-245页。
参考文献:
[1]张健.中国喜剧观念的现代生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孙庆生.丁西林研究资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3]丁西林.丁西林剧作全集上卷[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4]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丁西林.一只马蜂[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6]张健.喜剧的守望[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7]孙通海译注.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8]张健.重读丁西林——对于丁西林喜剧的再探讨[J].戏剧,1999,(03).
[9]钟李瑶.“戏剧情境”视角下的《一只马蜂》[J].艺术评鉴,2020,(15).
作者简介:
刘宇,女,汉族,江苏泰州人,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