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策略研究

2024-04-27邓成芬

考试周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双减政策

作者简介:邓成芬(1972~),女,汉族,贵州毕节人,贵州省黔西市锦星镇庆丰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摘  要:当前,构建良好的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师的重点工作,通过建立生态课堂,可以对当前的教学进程与质量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更好地满足教学发展目标与要求。因此,在“双减”背景下,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作业进行疏导,教师要积极地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如何进行生态课堂建设。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4-0067-05

生态式课堂的建设,并不是单纯地利用课堂的时间,而是要以此为基础,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现有的教学发展模式进行优化,传授给学生一些学习技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更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一、 生态课堂在小学数学中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课堂环境之间的交往与互动,是课堂生态功能得以发挥的方式。“双减”背景下的课堂生态具有如下作用:

(一)交流和传播的职能

“双减”政策下的课程更多的是關注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改善,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和知识世界的交流更加紧密。“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材的信息传播作用更加明显,教师结合教材进行知识和体验的传授,而学生则是主动地接受和内化知识。

(二)处理和构建的作用

在生态课堂中,师生之间的知识转移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不仅要知道怎么教,更要知道怎样用简单的语言对知识进行处理,以达到“应教尽教”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另外,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也要将现有的知识与经验运用到课堂上,进行“趣味教学”,让学生在一种宽松的氛围中,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认知系统。

(三)调节和调适的职能

在“双减”背景下,要使生态课堂的交流、传输、处理和构建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将他们的认知特征和年龄特点相结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心态进行调整,逐步推进,确保教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推动和促进作用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更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还要能将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科的整体知识要素,也才能适应自身的发展需求。

二、 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减轻负担的认识有误

目前,大部分教师对“双减”政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教师对减负存在错误的理解,他们觉得减负就是不给学生留作业,这是由于小学生的求知欲强,不可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一件事上,因此,在教师看来,减负其实就是要求学生少做几个家庭作业,这样非但没有起到“双减”的效果,还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国“双减”政策要求适当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从而提升作业的品质与针对性,但是教师的主观认知造成了数学教学的松弛与浪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毅力。

(二)课堂气氛沉闷

目前,有的教学仍以“应试”为主导,在有限的资源下,仍用考试方式选拔人才。在刚入学的时候,家长和教师会给学生灌输好好读书,要考出好成绩,一定要学好数学等重点科目的观点。因此,有的父母在孩子小学的时候,就给孩子报了培训班,为以后的初中、高中打下基础。应试教育导致小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受限制的感觉,学习变得僵硬和呆板。而且,数学具有抽象性,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足,他们的思维方式更多地依赖于直观的形象。一些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不是为了让他们学会方法,而是侧重于为了让他们能够应对考试,这样的话,学生们就会很容易感到厌倦,不想学,也因此,有的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了一种抵触和恐惧的情绪。

(三)教育评估体系存在缺陷

当前,“双减”的实施需要在教育评价制度的层面上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被称为教学“指挥棒”的教育评估,仍仅局限于对学生数学成绩的一种片面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思想品德、体质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价。在“双减”背景下实施生态课堂教学,其目的不再限于教学内容、考核方式,而是要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但是,在评价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业表现,间接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使得学生的学习潜力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激发。

三、 “双减”背景下建立生态化小学数学课堂的对策

(一)优化预习程序,减轻学生负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是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科学、有效的预习,能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预习过程的优化一定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负担持续减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双减”政策对作业和辅导提出的要求,降低学生的负担,保证他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预习的时候,同学们要认识到自己是预习的主体,知道自己将要学到什么,并根据自己的经历,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研究,从而为后面的课程进行打下基础。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任务情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完成任务,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自主学习中,并在这种预习任务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开展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共享平台,将有关的自主预习任务和微课视频上传到网上,让学生首先浏览微课,然后对相应的概念进行思考,在任务单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预习的针对性。在预习方案中,教师要列出详尽的预习指导书目,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预习内容,比如预习的目的是对角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定义角的每一个要素,能在日常生活中找角,并试着用简单的工具绘制相应的角。预习的方式是先通过微课观看,再到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主绘画的状态。在完成了预习任务后,教师进行一项测试,让学生画出并辨认出几个角,然后,以寻找角、数角为主要目的,设置协作探索任务,让学生根据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很明显,在预习任务表的指导下,大部分学生都可以进行独立的预习,对相应的数学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为建立有效的数学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发现有教师是以个体为中心,学生在学习和接受知识方面太过被动,而且课外作业太多,这既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又给他们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利。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的自我认知还有待丰富,因此,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深度学习。首先,教师必须明确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在“双减”的大背景下,为了保证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建设的实际成效,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动手等,培养思维能力,对课堂上所传授的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知识的迁移与内化得到更好的实现。例如,在讲授“认识小数”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一部分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好和掌握有关的内容,对以后的小数知识的系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他们的学习需要,为他们创造丰富而又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这能使学生在熟知的场景中对小数的意义有准确的认识。比如,将学生们与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场景相结合,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对本单元的数学知识进行独立的总结,对元、角、分和小数的关系形成直观的认识,真正地感受数学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拉彩带”“测教室的宽度”等动手操作活動,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探索新的知识,自主地扩展知识面,提高空间想象能力。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深度学习过程进行太多的介入,要给予恰当的指导和激励,才能使他们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更好的内化。再次,通过对学生的自我表现进行指导和激励,使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数学知识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为后续的优化和改进深度学习课堂提供借鉴。最后,通过建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高他们的主动性,能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困难,加深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和应用。在“双减”背景下,构建生态课堂突破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的限制,在尊重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始终秉承以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双减”政策的目标和各种要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推动学生深度学习,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实现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的。

(三)创设有效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教师要自觉地把相关理论知识和学生已经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一种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强化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例如,在教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时,学生们对单调、枯燥的数据不感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黄金周”即将来临,李叔叔要到北京游玩,李叔叔在路上遇到了几个数学难题,希望大家能帮他解答。然后再进行新授,让学生们保持着对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在探究中,学生的思维火花会持续地相互碰撞,促进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即使是遇到有挑战性的问题,他们也能进行认真思考。比如,在教学“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圆物体和卡通形象,以此来提高他们对圆的认识,并通过录像来展示如何画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圆规的用法,并根据圆的半径、长度,对圆的边长、面积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必须确保微课程的质量,然后才是微课程的数量问题。并非每一个知识点都必须通过录像来呈现,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度,选取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微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同时,对一些较小的知识点,也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配以PPT的形式进行介绍。将传统和创新相结合,凸显教师的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小学数学微课的教学更加高效。

(四)构建开放的数学教学过程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注重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情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创造情境,也要避免误用,要使教学场景与教学实际相吻合,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探究新知识。教师要重视对数学问题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构建,同时,教师也要重视以数学思维为基础的情境创设,让学生主动地去激活数学思维。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小猪佩奇一家野炊的情境。从野餐分东西的场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当平均分的结果无法用整数表示时便产生了新的数——分数。在问题与旧知的冲突中,激起学生对新知浓厚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分数产生的过程以及分数的意义和读写。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的操作环节。学生参与辨与析,理解了二分之一的意义。之后借助学习经验,放手让学生迁移学习其他的几分之一、创造几分之一,学生扎实地认识了几分之一。再如,教师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通过创设“两块地哪个大”的问题情境,引出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引起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推导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课件的演示,让学生知道沿高剪开就能转化成长方形,让学生明白图形转化的依据,为之后的学习作铺垫。

(五)创设生态课堂的和谐氛围,增进师生感情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始终是课堂上最主要的学习对象。在教室里,教师的责任是把知识传给学生。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具有某种权威,一些学生不敢畅所欲言,思想得不到有效的发散。所以,构建生态课堂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们要抛弃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地重视学生的人格发展,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让他们在探究与学习中,提升运用能力。例如,教师教学“植树问题”时,上课伊始,教师利用一条近30年来中国森林覆盖率的增长变化的短视频,让孩子知道植树造林一直在持续,并将继续延续下去。爱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教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引入植树问题,并通过猜谜语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借助学生的手为观察素材,观察手指和手指的间隔,让学生初步感知植树活动中间隔数与间距的基本概念,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在新授课中,教师从课前预习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中整理出本节课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棵数为什么比间隔数多1,有的却是棵数比间隔数少1?你是怎样理解的?二是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和植树问题相类似呢?围绕这两个问题,教师通过图示可视化方式有逻辑地呈现植树问题的规律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采用课前预习、小组合作的方式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让学生在不断的交流补充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理解或解决本节课的核心问题。

(六)以生活为场景,激发探究热情

在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他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创造一个贴近生活的、能激起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教学场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合作、实践、探究、总结,反思,来加深认识。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找到自己的搭档,一起讨论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此过程中,他们可以对数学的含义有更深的理解,也可以使他们的数学思想得到发展。例如,教师教学“倍”的概念时,“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了让同学们对“倍”这个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和感受“倍”的本质,组织同学们开展了“倍”受欢迎活动:学生们通过知识整理,以彩色图画的形式设计了“倍”的思维导图。

(七)布置实践类作业,将数学生活化

在学习小学数学的过程中,素质教育提倡生活化,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周围的环境或者是实物,去寻找和解决数学问题,用生活的方式来进行数学作业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探索中,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技巧。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实用的作业,让他们把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让他们在做功课的过程中掌握这些知识的运用方式,打破对课本的依赖。在实践中,学生不仅能拓宽自己的眼界,发展自己的思维,而且还能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数学技巧和数学思维。比如,在学习“位置和方向”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设计一份实用的家庭作业,让他们根据自己每天去学校的路径,绘制一份简单的从家里到学校的路径图,并且在路径的旁边,对路线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这种作业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能够从依赖的心态中走出来,通过实际的观察,慢慢地总结自己的经验,从而使自己的数学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一些教育研究已经证明,把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并且可以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有效的启发。总之,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必须把生活中的数学和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应用,获取数学的学习体验,形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将这些理论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建立起“生活—数学—生活”的学习闭环,持续地增强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让他们在持续的学习和发展中,以数学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

(八)制定可靠的评估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课堂设计

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评估,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历程与成效,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双减”的大环境下,小学的数学作业评估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将教师评、学生评和父母评三者结合起来,发挥它的导向、调控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评价作业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能不能及时地完成家庭作业,写得是否整齐规范,方式是不是多样等。评估方法也可以有多种:星级评定、等级评定和描述评定,在家庭作业评估中,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采取鼓励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营造和谐平等的家庭作业评估环境。教师不仅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能,更要注意挖掘他们身上的亮点,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与期待,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将学习数学、探究数学问题当成一种精神上的快乐。

四、 结论

总之,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双减”政策是基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条件出台的,教师要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政策,积极吸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把小学数学的思维方式应用于日常生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小琴.“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策略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3(33):164-166.

[2]王曉.“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减负提质课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5):182-184.

[3]曹洋.“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策略探讨[J].小学教学研究,2023(11):23-25.

[4]李佳蓓.“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3):79-81.

[5]马佩文.“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与研究[C]∥新课程研究杂志社.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论文集(二十二),2022:72-73.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构建生态课堂,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