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04-27岳银萍
作者简介:岳银萍(1979~),女,汉族,甘肃陇西人,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首阳中学,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摘 要:任务型阅读作为一种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着重于任务的设置和完成过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合作能力。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任务设计不够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自主性和合作性有待提升等。文章通过分析任务型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具体实施情况和效果,从任务设置、学生参与度、教师引导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任务型阅读教学;初中语文;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12-0034-05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中学语文教学逐步从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强调语文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新的发展态势。具体来说,相较于传统语文教学中填空式的被动应答,人们开始重视采用功能性的语文任务来促进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主动输出语言、交流思想,以达到锻炼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最终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在此背景下兴起的任务型阅读教学逐渐成为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探索方向之一。
一、 任务型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强化阅读教学目的性,目标指向更加明确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课堂中,教与学常处于被动的状态,因为那种泛泛的“读一读文段”式的要求中,鲜有明确指向的目标。正如迷失方向的游子,毫无准备就踏上漫无目的的旅途。而任务型阅读教学则期望通过具体的任务达成推动学生主动阅读,使他们在阅读中有意识地分析信息、梳理脉络、归纳要点。这种读文没有了空转,学生的每一个思考、判断、落笔都与最终任务目标相关,知道自己在找什么、要往哪里去。这样既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又提高了任务达成的可能性,使无聊的读文酝酿出积极的思考,最终结出美妙的语文果实。这正是我们所要推进的有进有退的语文阅读教学。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习内在动力
我们意识到,传统灌输式教学是教师在前面劝说,学生在后面被动接受,这难以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而在任务型阅读教学中,学生被放在了“驾驶舱”,需要在完成具体的阅读任务中自我激励、主动思考,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这让他们从课堂的被灌输对象,成长为自发的、积极的学习探寻者。当他们从课文中提取信息、梳理逻辑、给出见解、获得成就感时,内在动机也得到满足与激励。失去外在强制的情况下,这种主动参与的过程更能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正是我们期待的学习效果。
(三)检验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设计多元化功能性任务
我们注意到,相比填写简单的阅读理解题,任务型教学通过设置功能性的语言交际任务,更能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做出检测。这类任务涵盖面更广,不仅能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还能检查应用、分析、创造、评价等更高层次的语言运用效果。学生需要收集信息,厘清思路,做出判断,完成具体的语言交际与反馈。过程反复推敲深化了语文素养。这些开放性任务的设计也使课堂活动更加丰富灵活,使教和学都能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动参与者。教学效果因此而大为提高,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二、 任务型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存在的不足
(一)任务设置不当,难以激发学生能动性
在任务型阅读教学中,任务设置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当前部分教师设置的阅读任务存在涵盖范围过于宽泛、缺乏明确目标和要求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缺乏清晰的方向和指引,难以调动其学习能动性。以阅读课文后的任務设置为例,一些教师可能给出过于笼统、模糊的要求,如“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等。这种缺乏具体指向的任务安排,无法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路径,学生难以准确把握任务完成的重点和方向,容易产生茫然和无所适从的感觉。
同时,部分教师设置的任务缺乏层次性和递进性,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发展状况。任务过于简单,缺乏挑战性,学生可能失去兴趣;任务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则可能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任务设置如果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没有紧扣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素养,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泛泛而谈的任务,如“谈谈读后感”“说说你的想法”,虽然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表达空间,但缺乏语文学科的特色和要求,难以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方法单一机械,未发挥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在部分教师的任务型阅读教学中,存在着方法单一、机械的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具体表现为:部分教师仅仅局限于要求学生回答课文后的问题,缺乏多样化、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设计,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有效训练和提升。语文学习的核心在于语言的运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单一的问答模式,虽然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但无法全面考查学生在语言表达、创新思维、审美鉴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评价体系不健全,无法准确判断学生语言运用水平
在当前的任务型阅读教学中,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导致教师难以准确、全面地判断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缺乏系统性的评价方法和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无法客观地评估学生完成任务后的表现,也无法清晰地了解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在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实践中,一些教师的评价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比如,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只给出笼统的评语,如“表现不错”“有待提高”等,缺乏具体的分析和指导;有的教师虽然设置了一些评价指标,但指标过于宽泛,缺乏可测量性,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四)效率取向明显,忽视培养语言思维能力
在任务型阅读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效率和任务完成速度,而忽视了培养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这些教师往往将任务完成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设计的任务缺乏深度和挑战性,没有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语言交际实践机会,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训练和提升。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即运用语言进行观察、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的能力。
然而,在一些效率取向明显的任务型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度关注任务完成的数量和速度,而忽视了任务设计的质量和深度。这些任务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阅读理解和简单的信息提取上,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多角度分析、创新性表达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任务型阅读教学要克服急于求成、过度注重效率的倾向,努力在“教”与“学”、“效率”与“质量”之间取得平衡。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富有语言思维训练价值的阅读任务,为学生提供展开深入思考、多角度分析、创新性表达的机会。
三、 任务型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丰富任务类型,加强综合语文运用
创新的任务设置是其中之一,通过设置更具延展性的语文综合运用任务,拓展学生语言应用的边界。例如,让学生围绕文本创作微信对话、设计文学舞台表演、撰写情景剧本等。这些任务使语文学习脱离了單一的填空题限制,置身于更贴近生活经验的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各种语言资源,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运用,完成创造性的表达。这样的任务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语文学习融入更具创意和挑战性的任务中。
类似于打破常规思维能够激发更多新颖解决方案一样,打破传统教学定式的任务设计也能够拓宽学生运用语文的想象空间。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任务型阅读教学不再将语文学习局限于死记硬背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引导学生在探究与创作中主动思考、合作交流,从而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学生在参与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变成了真正的学习者和探究者,拥有更多主动权和表达空间。
(二)注重任务的适度难度,扬长避短
教师需精准把握学生的能力水平,为他们设计适度难度的任务,这需要我们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并深入观察、分析不同学生的个别特点。基于此,我们能够为强者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创作或评论任务,同时也为弱势学生提供更具体、更生动的语境,让每位学生在完成预期目标后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重要的是,在任务设计中考虑学生的能力边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度难度的练习中成长。
通过扬长避短的方法,我们能够创建一种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氛围,让每一个孩子都在适度难度的锻炼中茁壮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尝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任务体验,让他们在适度挑战中发现乐趣和收获。这样的教学理念将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成就感的语文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都能茁壮成长。
(三)关注任务设计的创新性,丰富情景体验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人物置身于日常生活场景中,通过微信、短信或日记的形式展开情景对话。或者组织学生策划古诗词主题展览,设计宣传海报并通过口头介绍展示。这类任务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基于文本内容延展出类似真实的语言环境,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的语言交际体验。当学生成功将文字融入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中时,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就会产生。
这种“从文本世界走进生活,从生活回到文本”的交流与互动循环,蕴含巨大的教学潜力。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让语文学习更富有体验性。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能动的、有情感参与的探索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种体验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和探索。
(四)重视过程性评价,强化形成性评价
通过对学生在任务型阅读过程中的参与、合作、表达能力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比如,在进行任务型阅读时,可以观察学生的合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学生提供自我发现和改进的机会。形成性评价强调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及时反馈和指导。在任务型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不足,保持优点。这种反馈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改进和成长的途径。
例如,通过对学生阅读中的问题分析,口头或书面的评价反馈,帮助学生改进阅读方法和提高理解能力。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结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学生将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五)个性化任务,照顾学习差异
学生个体差异是教学实践中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面对这一现实,我们意识到,要落实任务型语文教学,实现个性化育人,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致力于为不同学生成长需求建构差异化的学习路径。
对于学习主动性强、思维活跃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较高自由度的创构性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后主动延伸、创作,以获得更大的语文运用空间。而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则需要提供更丰富直观的语境材料,以及更详细的操作指导,帮助他们螺旋式上升,逐步达成任务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关注不同学生在任务过程中的实际表现,进行差异化指导与鼓励。这种区别性关照,是实现素质教育、推进个性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当这些丰富多彩的差异化路径被构建,每一位学子都能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本真实现。这也是落实任务型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
(六)注重任务反馈,促进持续改进
在任务型语文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反馈和评价对学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鼓励和指导作用。一篇认真批改的作文、一场耐心的评课,都成为推动学生不断完善和提升的强大工具。比如,对于作文中病句特征的指正分析,能够帮助学生避免相似错誤的再次发生;而对于语言精彩之处的赞扬,也能够激发他们挖掘更大的语言潜能。学生在感受到教师关注着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时,会对每一个细节更加重视。这种情况下,学生会更主动地寻求帮助,并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在这种交流、理解和转化中,学生能够获得新的语文体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这种及时、积极、富有建设性的反馈给语文学习注入了希望与动力,使得学生在不断进步中见证自身的成长。而教师也会由衷地为学生的进步和努力感到骄傲。这种共同前进的态度和氛围让人倍感温暖和欣慰。
(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高效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等设备,将文本内容与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相结合,创设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如微课、慕课等,为学生提供海量的阅读资源,拓宽阅读范围,深化阅读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开展个性化、探究性阅读。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在线阅读讨论、交流等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同学进行实时互动,分享阅读心得,探讨问题解决方案。这种网络协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阅读效率和质量。教师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阅读行为和效果进行跟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教学。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呈现、网络平台构建、在线互动交流、大数据分析等方式,为学生营造更加立体、生动、高效的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全面推动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八)加强校本研修实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任务型阅读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加强校本研修实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业务能力,为有效开展任务型阅读教学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应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教学研讨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任务型阅读教学的内涵和特点,掌握任务设计、情境创设、策略指导等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将任务型阅读教学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开展课例研究、教学反思等活动,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自主研修和集体研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水平。此外,教师还应主动走出校门,参加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和培训,开阔眼界,更新理念。通过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交流切磋,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不断提升任务型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九)读写结合,提高任务阅读教学水平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写作则是语文学习的深化和拓展。将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任务型阅读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在任务型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达。例如,在学习叙事性文本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续写故事、改编故事或创作同主题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写作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原文情节、人物、主题的理解,还能在写作过程中对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风格等进行仔细揣摩和创造性表现,有助于提高其阅读鉴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任务型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实践体验,写作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写作实践,学生能够将阅读获得的语言知识和思想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并在写作中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
例如,学生在阅读《陋室铭》后,可以尝试在继承原作中“淡泊名利”的思想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验与感悟,创作一篇“吾庐”铭文。这种读写结合的任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原文的理解,还激发了学生语言创新和思维创新的潜能。此外,读写结合还能加强学生对阅读策略和写作方法的领悟。在任务型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策略进行指导,如合理运用预测、提问、联结、总结等。而在写作任务中,学生能够将这些策略内化并加以运用,如在续写时,学生会预测故事发展、人物命运,在改编时,学生会对原有情节提出问题、进行创造性联结,在赏析时,学生会提炼文章主旨、总结作品特色。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应用、巩固、深化阅读策略,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补充。
四、 结论
本文通过对任务型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的应用价值、实现途径等进行分析,认为其有利于强化阅读教学目的性、发挥学生主体性、检验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推进任务型阅读教学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初中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在推行过程中注重差异化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参考文献:
[1]李英杰,李春丽.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整合策略探究——评《项目式学习:初中语文任务群教学设计》[J].语文建设,2023(19):81.
[2]刘媛媛,张林静,易湘波.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教学智慧评价——以3节借景抒情阅读课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23(5):54-64.
[3]杨亚星.初中语文拓展型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探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1):74-76.
[4]宋连军.任务型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1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