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需求,而非无止境地要求

2024-04-27陈璠蔡朝阳

教育家 2024年11期
关键词:亲子孩子教育

陈璠 蔡朝阳

“孩子长大后,就不听话了,有时候还喜欢顶嘴,偏和父母‘对着干。”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父母通常会有这样的抱怨。于是父母施加压力,让孩子感到恐惧、内疚,希望孩子形成“按照父母说的做是自己的义务”的观念。可情感勒索的结果往往是亲子之间越来越难相处,矛盾时常激化,有的孩子甚至离家出走,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理解孩子是一种觉悟和智慧。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各方面均衡发展。为此,我们采访了教育学者、亲子作家、绍兴白鱼文化创始人蔡朝阳,尝试向广大父母提供新的教育挑战之下理解子女的可行方法。

1919年11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文章。文中说,“又因为中国亲权重,父权更重,所以尤想对于从来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父子问题,发表一点意见”。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依然是一个大学问。大多数中国父母仍旧秉持着“权威型”教养理念,把自己未竟的理想或对生活的期望施加给孩子,强迫他们“快速”成长。这种令人窒息的爱,如同魔咒一般实现了代代相传。

打破魔咒,需要新一代的父母觉醒。如果一对父母不能通过后天的学习,理性看待教育问题、反思教育行为、审视自己,那么新生家庭必然会沿用原生家庭的教育理念,不自觉地复制自己父母当初的教育方式、逻辑、情感,而这种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如今具有更强独立意识的孩子。孩子就像一棵树,父母的充分理解就是树的根,只有把根部养护到位,树才会茁壮成长。

善解人意的背后是平等相处

我曾经和儿子探讨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有时会撒谎?儿子认为,人在有压力的时候会撒谎,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怕受到批评;作业没有写完,但很想出门玩……显然,在家庭中,所谓的“孩子撒谎”不与道德相关,而与家庭环境相关。如果父母追求掌握孩子的一切,那么孩子很难向父母吐露心声;如果父母接受孩子的全部,与孩子平等相处,那么孩子也许会与父母无话不谈。

与孩子对话而非训话。鲁迅在《五猖会》中讲述过这样一件事,童年时期,全家准备去东关看戏,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准备好了,父亲却要求他必须背诵《鉴略》中的二三十行,才能出门。这和如今一些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像,比如孩子兴高采烈地准备去电影院看《变形金刚》,爸爸却过来说:“功课复习好没有?没有完成的话,不可以出门。”忽视孩子的需求,用权威压制孩子,或许那一刻父母达到了目的,但孩子的心门却在渐渐关闭。

“孩子顺从”是大部分父母喜爱的一种亲子相处状态,于是当孩子偶尔提出与父母不一样的观点时,常常被定义为“顶嘴”,随后孩子就会受到训斥。但人与人之间观点相异是很正常的,孩子的想法也不一定是错误的。《红楼梦》第十七回讲述了贾政在大观园里测试贾宝玉的才华,出题让他写牌匾,贾宝玉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了诸位宾客称赞。“雏凤清于老凤声”是很常见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一代往往具有更新的思维和更高的才能。很多父母习惯把自己人生的成功经验强加于孩子,但父母所谓的“成功经验”,也只是其自身经历的应对方式而已。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父母可以给予引导,但不能越俎代庖。父母应该意识到,爱不是控制,而是支持孩子自由成长。

做孩子的朋友。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和自己的好朋友倾诉,同龄人相似的经历,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彼此。孩子亦是如此。父母可以尝试用朋友的身份参与孩子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并与其讨论想法的可行性。比如,我的儿子很喜欢玩一个多人游戏,我妻子便注册了账号,休息日和孩子组团打游戏。陪伴孩子打游戏的行为完全展现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真正的爱就是关心孩子所关心、爱孩子所爱。

当孩子觉得父母是真心想听他的话时,自然会优先选择父母作倾诉对象。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在尝试与孩子做朋友。有一个朋友的女儿喜欢看动漫,朋友便找时间与女儿一起看,并热烈讨论剧情;还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学习压力比较大,朋友便每天晚上带孩子到小区的活动室打乒乓球。轻松而亲密的关系使亲子相处愈发愉快。

父母的“进化”应追上孩子的发展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开学一个月后,儿童精神科出现了爆满的现象。童年本应是无忧无虑的,当“儿童”和“精神科”联系在一起,令人惊讶的同时也引发了教育反思:如今很多孩子长期生活在压力之下而无法抗争,压力会内化为对他们的伤害,从而出现厌学、厌世等现象。世界如此多彩,父母的“进化”应追上孩子的发展,尊重孩子、丰富孩子的人生体验。

培养“后劲”十足的孩子。基于对功利化教育目标的追求,“后劲”正在被当代父母遗忘。美食、电影、运动、交友等都是孩子的需求,有些父母却把这些需求全部取消,只留下刷题,致力于把孩子培养成期望中的“学霸”。但长远来看,这并不利于孩子发展。有一个高三孩子的母亲向我求助,她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二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生活中听话懂事,学习成绩优异,可是到了高三突然不学习了,并对父母表示,自己之前一直生活在谎言中,如今看清了真相,不愿意再根据父母的意愿生活。类似的咨询,仅去年,我就收到了三个。这些孩子长期以“考名校”为目标,生活比较单调,随着空虚感越来越强烈,心理必然会产生问题。

父母不应该以“做教师的助手”为目标,也不应该将学业压力过多地延伸至生活。教师的任务是让孩子学到知识,而父母的任务是为孩子提供安全的港湾,助力孩子幸福成长。成长于平等、温馨家庭的孩子,往往拥有充足的安全感和满满的自信,而这正是孩子成長的“后劲”。

做情绪稳定的父母。“秒怂”是我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在家庭教育中,这并不是贬义词,反而蕴含着大智慧。去年暑假来临之际,我去学校接儿子回家。出发前,我便要求儿子收拾好行李,以减少我的等待时间。到达目的地后,儿子拒绝了我帮忙搬行李的建议,而是让我在宿舍楼下等,他自己一趟又一趟地搬,每趟间隔半个小时左右。7月的太阳火辣辣的,热气吹在我身上,也渐渐“晒干”了我的耐心。等待一个半小时后,我的情绪爆发了。我十分不解:一个做事向来很有条理的孩子,为什么今天如此拖沓?在我表达出不满后,儿子的表情也流露出愤怒,剑拔弩张之际,我突然有了一种照镜子的感觉,这才意识到自己情绪失控,然后立即整理了自己的情绪。

冷静下来之后,我深深反思:孩子搬得慢或许是因为电梯太拥挤,或者楼层太高,不明原因就发脾气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作为成人,父母应该有掌控情绪的能力。面对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与平和的态度,这不仅有助于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形成健康的人格,还有助于亲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从而营造更加和谐的家庭环境。

积极寻求学习的机会。“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这句话看起来是调侃,其实蕴含着家庭教育的真谛。教育孩子这件事,是需要学习的,读书就是很好的提升途径。比如美国作家里贝卡·罗兰的《与孩子深度交谈》,提出要想与孩子的交谈获得成功,就要践行“ABC”原则,即适应性、有来有往、孩子驱动。还有美国作家米歇尔·伊卡德的《青春期关键对话:如何与你的孩子无话不谈》,通过父母必须和孩子谈论的14个重要话题,帮助父母掌握与青春期孩子进行关键对话的方法。这些书籍对于亲子交谈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每当被广大父母问及教育理念时,“爱你所爱,如其所是”是我永恒的答案。希望每一对父母都能深刻领悟这句话的含义:对孩子真正的爱,是爱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强迫孩子变成你期待的样子。

猜你喜欢

亲子孩子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