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家庭情感力量,奏响亲子和谐的乐章
2024-04-27田国秀
田国秀
当3岁前被祖父母悉心照料的彬彬回到父母身边时,父母察觉孩子有些胆小懦弱,担心其受同伴欺负,便想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胆量。当父亲将彬彬带到滑梯上准备松手时,彬彬害怕得大哭起来。看到别家孩子玩得不亦乐乎,彬彬父亲生气地说孩子“连滑梯都不敢玩,真没出息”。
玲玲的母亲因病去世前一直用心照顾玲玲,给予她爱与关怀。在母亲的葬礼上,玲玲忍不住失声痛哭,亲朋好友都在提醒她要坚强,说玲玲应该多为留下来的爸爸考虑。
……
爸爸嫌年幼的儿子胆小懦弱,急于通过训练改变孩子,发现孩子内心充满恐惧时,非但不鼓励,还大声呵斥,很可能会加剧孩子的畏难心理;面对玲玲媽妈的离世,亲朋好友都以为爸爸着想为出发点提醒和劝解玲玲,几乎没人在意玲玲的感受,几乎剥夺了她表达自己情感的权利。
以上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家庭、学校、社会是三股重要的教育力量,缺一不可,互为补充。相对于学校和社会,家庭教育更为生活化、日常化,需要父母与孩子在茶余饭后、行车走路、起床安寝等场合,抓住情感契机,激活情感力量,实施家庭教育。情感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父母善用情感力量,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智慧。
情感的本质是力量
情感是一个受多学科关注的领域,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都有丰富的论述与研究。斯宾诺莎是一位哲学家,他对情感研究投入毕生精力,揭示出情感极为本质的含义与意义。斯宾诺莎主张情感的本质是力量,即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力。无论山河湖海,还是花鸟虫鱼,都在与其他事物的互动中存在。要想在互动中不被淘汰,就必须具有力量,以力量捍卫和保全自己的存在。
于物质世界而言,力量表现为存在和生长。比如巍峨耸立的喜马拉雅山,经年挺立,雄风不减,就是因为它有力量。树枝上爆出的嫩芽、砖缝中钻出的小草,生机勃勃,都是因为它们有力量。于人而言,力量表现为努力,努力存在、向好、发展、成就。努力使个人力量增加、存在状态积极,人就体验到满意、开心、喜悦等正向情感。如果努力没有带来力量增加,反而出现力量减弱,人就体验到沮丧、伤心、痛苦等负向情感。所以说,情感是个体存在力量变化的反应,即力量增强,情感积极;力量低落,情感消极。
人是身心一体的存在,身体与心灵互不分离,相辅相成,这一点也反映在情感活动上。斯宾诺莎认为,一个具体的情感活动开启于外物刺激。外物刺激引发身体反应,比如出汗、腿抖、声颤等。身体变化传递到大脑,大脑同时做出反应,比如出汗可能源于压力过大,此时情感反应往往是紧张、焦虑;腿抖可能源于情况紧急,情感反应往往是害怕、担心;声颤可能源于危机在前、性命攸关,情感反应往往是恐惧、惊异等。
家庭教育中,情感主要有以下三大功能。一是动力功能,指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达尔文认为,人类祖先在捕猎、搏斗和防御时,发生愤怒的情绪反应,有助于增强体力,战胜猎物或敌手。二是调节功能,指在教育实践中帮助人们协调、修正或节制情绪情感反应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家庭情感教育对孩子新的社会性动机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三是感染功能,指家庭成员的情感具有对孩子情感产生影响的效能。孩子的情绪最容易受父母的感染,他们往往会不知不觉地爱父母之所爱、恨父母之所恨。因此,父母若能科学发挥情感教育的这些功能,将获益匪浅。
良好的情感表达是实现家庭情感教育功能的重要媒介,但在具体情感实践中存在三个维度的问题。理念层面,认识误区导致对情感及情感表达的轻视;角色层面,父母的角色分工僵化或直接缺席导致不良的家庭情感环境;行动层面,“为你好”的表达形式、“淡漠压抑”或“迷乱无章”的失衡状态阻碍了儿童的情感发展。情感社会化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情感教育的基础阵地,家庭在满足儿童情感需要,促进儿童情感认知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父母该如何提升家庭教育的情感功能,助推儿童情感社会化的发展?
用好情感力量,做好家庭教育
学者米克拉扎克领导的研究团队研制了一套情感能力量表,分别从情感识别、情感理解、情感表达、情感管理、情感运用这五个维度帮助人们考察自己的情感能力水平,同时指导人们科学、理性处理情感事件。从中,我们获得启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激活情感力量,发挥情感的教育效用。
第一,准确识别孩子的情感表现。父母要敏锐感知孩子的情感动向,准确识别孩子的情感变化。如上文中所说,人的情感变化是从身体状况开始的,特别是低龄孩子,他们还处在不能够、不善于充分语言表达阶段,更多通过身体状况表达情感。如案例中的彬彬出现身体僵硬、哭闹不止等情况是其恐惧、害怕、紧张情绪时的反应。对于他而言,站在高处、身体下滑、急速下降,可能都是未曾经历的事情,他无法判断自己能否安全着地,会不会出现滚出轨道、擦伤身体等。当安全感受到威胁,存在感不能确定的时候,彬彬必然会感到恐惧。此时,爸爸不能急于让彬彬上滑梯,更不能让他独自滑下去,而应紧紧抱住彬彬,将他带到安全、平缓地带或难度系数较低的器械面前,从简单、轻微的运动做起,再逐渐增加高度和难度,让彬彬在从易到难、从低到高的体验中逐渐感受到身体的力量,逐步建立身体自信、力量自信、安全自信,形成松弛、自如、满足的情感状态。
第二,深刻理解孩子的情感表达。人类绝大多数的情感表达是非语言的,我们常通过表情、姿势、动作、语调、语速等诸多方式表达情感。如果父母不善于观察、留意这些间接、委婉,甚至是隐蔽的情感流露,它们完全有可能被忽视,从而导致父母读不懂或误读孩子的情感。如案例中玲玲的伤心、哭泣,被家人解读为软弱、不坚强、不替爸爸分忧,实际上,玲玲的情绪低落、哭泣,是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同时传递着内心的无助、害怕、委屈、绝望等复杂的情感。此时家人正确的做法,不是禁止玲玲表达真实情感,而应鼓励她充分表达,因为只有当人的情感得以充分表达后,理性才能拨云见日。
第三,自觉情感管理,发挥情感作用。情感本身无所谓好坏,如何管理和运用情感才能分出好坏。智慧的父母会加强自己的情感意识,降低感情用事的概率。当父母觉察到自己有不良情绪时,先处理自身情绪再教育孩子,否则往往事与愿违。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处理自己的情绪。
在此过程中,心理学家提出的“我信息”原则值得父母借鉴和掌握。“我信息”原则的要点是说话时以“我”开始,并注意主语少用“你”。因为父母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传递的是“我”的心理感受和“我”的心理体验,如果用“你”,意味着你要阐述孩子的心理感受或情感体验。很多时候,由于情感是极其复杂的,“外人”替“我”表达出的情感准确率并不高,所以再懂孩子的父母也难以立刻捕捉到孩子最为准确的情感。因此,父母以“我”开口,以自己的情感表达传递对孩子的理解,有利于促使孩子打开心扉,表达情感。如案例中的爸爸可以对彬彬说“爸爸不嫌弃你,更不讨厌你,爸爸是为你着急”“爸爸希望自己的儿子勇敢”等,玲玲的亲朋好友则可以对玲玲说“妈妈走了,我们都知道你特别伤心”“玲玲可能比我们更伤心,因为妈妈对你最好、最重要”等。
情感是人类的重要资源,是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得天独厚的力量。父母应善用家庭情感力量,在亲子之间架起爱的桥梁,奏响和谐美妙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