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追思焦裕禄》 做人民好公仆

2024-04-27◆赵

创造 2024年2期
关键词:兰考焦裕禄群众

◆赵 磊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1990 年7 月15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以《念奴娇》的词牌,填写一首《追思焦裕禄》,生动还原了焦裕禄同志为民爱民、求实务实、奋斗奋进、清正清廉的光辉形象,立起了党员干部可学可做、可追可及的精神风貌。像煤一样燃烧自己、温暖别人,60 年来,焦裕禄精神如同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熊熊燃烧、穿越时空、催人奋进,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之一。今天,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仍是新时代推进党的事业的现实需要,是党和人民永葆宗旨本色的时代要求,让我们传承弘扬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锤炼坚强党性,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学习焦裕禄永葆忠诚为民的精神状态

读《追思焦裕禄》,深切感到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赢得人民拥护更强大。亲民爱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源远流长的深厚根源。焦裕禄同志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1962 年冬天,兰考当地群众听说来了一位新的县委书记时,焦裕禄已经下乡三天了,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大雪封门夜,他不顾风雪访贫问苦,面对老乡“你是谁”的疑问,一句“我是您的儿子,是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让老乡热泪盈眶。在兰考工作的475 天,“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同志把让兰考人民生活得更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他身先士卒,带领兰考人民战内涝、斗风沙、治盐碱。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想的仍然是如何让人民幸福富裕、国家兴旺发达。“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焦裕禄同志总是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这是焦裕禄在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的根本所在。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人民”二字印刻在心。100 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胜利,根本在于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向焦裕禄学习,就是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上,在爱民为民上动真情、出真招、用真功,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公仆情怀。用真心热爱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涵养心系人民、事事为民、不负人民的深厚情怀,在风险考验面前决不退缩,在急难险重面前挺身而出,在大战大考面前勇挑重担,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之心、对人民的热忱之心。用真情服务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现有岗位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勇于扛起为人民谋幸福的神圣担当,努力践行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用真诚学习人民,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认真倾听广大群众所想所急所盼,全面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和现实需求;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保持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中获得源源动力,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学习焦裕禄永葆实事求是的作风常态

读《追思焦裕禄》,深切感到实事求是不仅是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也是焦裕禄精神“活”的灵魂。当年兰考盐碱、风沙、内涝频繁严重、危害甚大。“三害”不除,群众生产生活很难有改善。焦裕禄靠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149 个生产大队中的120 多个进行了走访和蹲点调研。为了治风沙,亲自带领干部群众到风口最大的山丘进行察看,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治沙方案;为解决夏季水患,带着干部连夜到内涝严重的地区查找排涝方法,冒雨画排涝线路。一片又一片土地被用脚丈量,一个又一个数据被现地采集,靠着这种求实作风,焦裕禄在很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内涝、风沙、盐碱的规律,作出治理“三害”的正确决策,绘制了一幅改造兰考的蓝图。“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他爱好看书,但从不死抠“本本”,他重视研究别人的经验,但借鉴时从不生搬硬套,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脚踏实地干事业的求实精神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自1921 年建党以来,我们党的重大正确决策无不是在深入群众、广泛调研、深入思考中逐渐形成的。1930 年,毛泽东同志深入基层,双脚踏遍寻乌城,亲自做社会调查,进行了著名的“寻乌调查”。1978 年,面对“中国向何方去”的关键抉择,邓小平同志在北方四省一市进行调查研究,首次提出全党工作重心转移的战略问题。摸清了底子,找对了路子,就能走稳解决问题、赢得发展的步子。2014年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指出,要学习“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向焦裕禄学习,就是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各项工作往深处抓、实处落。常树求实之念,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端正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利益负责、对本职工作负责的态度,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崇尚实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不贪图虚名,不急功近利,一以贯之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常下务实之功,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聚焦发展急需、改革急用、人民急盼的复杂矛盾问题,按照“深、实、细、准、效”要求,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扎实深入周密的调查研究,把基层情况摸清,把现实问题摸准,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常研落实之策,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着眼推进本单位本领域建设发展,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坚持谋全面、谋整体、谋长远,主动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防止片面化、绝对化,减少主观主义和盲目性,不断提出符合实际、解决问题、给群众带来切身利益的新思路新办法,全面提高看家本领,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

三、“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向焦裕禄学习永葆奋发奋进的冲锋姿态

读《追思焦裕禄》,深切感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焦裕禄到河南兰考县的时候,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刚刚过去,兰考是河南省最苦最穷的县,全县36 万人大部分都在和温饱作斗争。焦裕禄没有被困难吓倒,一开始就立下雄心壮志,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面对自然灾害的肆虐横行,他不是听天由命,而是抱着“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坚定信念,激励和带领全体干部战风沙、斗洪涝,最终取得胜利;面对粮食短缺的棘手问题,他不是循规蹈矩,而是心底无私、力排众议,在关键时刻为广大群众买来了救命粮,正是靠着这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和使命担当,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以铿锵行动谱写了一曲艰苦奋斗、治理灾害、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创造了兰考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一篇焦裕禄同志没有来得及写完的文章。病危时,他留下遗言:“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责任与担当。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焦裕禄的一生是拼搏奋斗的一生,是鞠躬尽瘁的一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向焦裕禄学习,就是要把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最大追求,在党忧党、在岗尽责,以实际行动自觉担当起组织重托和历史重任。像焦裕禄那样狠抓落实,坚持以立说立行、事不过夜的精神态度谋发展、抓落实,任务部署了就迅速展开,上级要求了就马上行动,问题发现了就立即纠正。对党中央明确的重要任务、作出的重要批示、交办的重要事项,要拿出真招实策,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抓紧快干,切实以科学的部署、具体的抓手,推动工作提速、提效、提质。像焦裕禄那样攻坚克难,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勇气和锲而不舍的毅力,坚持把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善于在挑战面前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越是条件艰苦越要苦中作为,越是工作难做越要迎难而上,越是任务繁重越要砥砺前行,破解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难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像焦裕禄那样大胆创新,紧跟时代步伐、立足时代潮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不满足于旧成果,不盲从过去的老经验,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深刻洞察单位建设发展的特点规律,夙兴夜寐思改革、废寝忘食谋发展,因时、因势、因地制宜,做到研判形势有新视野、分析问题有新角度、推进工作有新思路、破解难题有新招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四、“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向焦裕禄学习永葆清正廉洁的纯净心态

读《追思焦裕禄》,深切感到无私奉献、清正廉洁不仅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鲜明特点。焦裕禄常讲:“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焦裕禄虽是县委书记,但十分朴素,衣帽鞋袜都是拆洗多次,补了又补缝了又缝,一床被子用了几十年、一件旧大衣是他抵御严寒唯一的物品;他生活俭朴,吃的是窝窝头和咸菜,经常教育儿女要珍惜粮食、勤俭节约;他严守党规党纪,从不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和亲属谋取好处,得知儿子看了一场“白戏”,便教育儿子不能搞特殊化,并立即拿出钱叫儿子到戏院补票。焦裕禄同志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明确不准用国家或集体的粮食大吃大喝、请客送礼等,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行为规范。“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焦裕禄同志树廉风、严家风、抓作风,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以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应有境界。

清廉,是每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保持自身修养和提升思想境界的突出表现,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基本要求。正是焦裕禄那种不怕苦、不怕死,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党、只为民,对事业付出全部心血和汗水的勤政廉洁形象,才在人民心中树立了永远的丰碑,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向焦裕禄学习,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按照原则、制度和程序办事,筑牢思想防线、坚守法纪红线。坚决听党话、强党性。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不断加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铸就“金刚不坏之身”。始终严纪律、守规矩。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始终把纪律和规矩刻在心上、挺在前面,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从旗帜鲜明反对错误观点、严格遵守党规党纪、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做起严起,把严纪律明规矩守底线落到实际行动中。自觉讲政治、树正气。加强政治历练,厚植清廉底气,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坚决防止特权思想,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注重家教家风,管住管严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不断提高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拒腐蚀、永不沾,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猜你喜欢

兰考焦裕禄群众
这些数字,读懂焦裕禄精神
多让群众咧嘴笑
又访兰考
“三清一改”靓兰考 人大代表作示范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互联网+履职”:兰考人大代表的新行动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焦裕禄墓前(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