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能力建设 锻造执法尖兵
2024-04-26宋丹丹江苏省宿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刘 玉 宋丹丹 刘 琳/江苏省宿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是农业农村部门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环节。宿迁市大力提升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政治能力、法治能力、实战能力、专业能力、创优能力,积极打造纪律严明有正气、作风过硬有担当、团结协作有温度的“三有”执法队伍,为建设农业强市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锤炼政治能力,在锻造过硬队伍上走深走实。坚持将政治引领作为提升执法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推动党的建设与执法业务互融并进。建立“党建+”工作体系,每月开展党建理论、“三农”政策、法律知识、作风纪律等方面学习,邀请干部职工家属共同参加“家风大讲堂”,推广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亮作为和“双报到双服务”等有效做法,持续提升农业综合执法良好形象。拓展执法讲堂深度,开设“农业执法大讲堂”学习平台,邀请司法、公安、法院等部门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强化一线执法人员现场处置、调查取证、法律运用等实务技能;定期组织队内执法骨干结合日常工作,剖析典型案例、交流办案心得、拓展业务知识;先后开展“岗位锻炼述职会”“优秀案卷学习汇报”“农业执法能力青蓝对抗赛”等活动,培养既能办好案件又能讲好心得经验的复合型执法人才。拓宽外出培训广度,与农业农村部干部管理学院建立常态化联系,定期选送执法骨干参与专题培训;组织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从树立法治思维、转变执法理念、强化应急处置、规范案卷制作等多维度进行系统学习,推动执法队伍综合素质整体提升。
夯实法治能力,在推动规范执法上见行见效。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断健全推动规范执法的法治保障体系。全面规范执法工作流程,严格落实《行政处罚法》及农业农村部《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农业执法“六条禁令”要求,围绕工作行为、应急备勤、案件办理、文书制作等12个方面制定《宿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规范指引》,进一步明确履职要求和工作程序。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立改废释情况,依法审慎调整综合执法事项目录,会同市农业农村局法规处重新修订农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323项,配套制定应用规则,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努力推动市域内同一事项相同情形同标准处罚、无差别执法。探索信用评价分类执法监管试点,针对市辖区315家重点农资经营主体,依据近三年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情况,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 四个信用等级,与“双随机”抽查比例(频次)反向挂钩,并建立违法失信主体取消“信用承诺+容缺办理”、先证后核等适用资格,提升行政执法“无事不扰”而又“无处不在”的差异化监管能力。试点内容被评为全省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创新项目。
强化实战能力,在工作主责主业上落地落实。坚持围绕主业提升效能,开展“5+2”“白+黑”常态化巡查执法。种植业领域,在认真落实部省部署安排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稳粮保供”等专项行动的基础上,自行组织“促种业发展,护粮食安全”等专项行动,扎实开展网络农资打假“净网行动”,切实提高日常巡查与准确检查覆盖面,2023年共检查种子生产经营主体1200余家,抽检主要农作物种子293个。畜牧业(含动物卫生监督)领域,建成宿迁市动物卫生监督视频监控与智能识别系统,在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厂、病死畜禽收集点和无害化处理厂等116个场所,设置可视化监管系统和智能分析预警网络;围绕兽药经营、饲料生产经营、屠宰场所、动物诊疗机构等6类主体,逐月排定重点检查主体和范围,构建常态化监管、有重点整治的工作机制。渔业领域,重点针对内河水域非法捕捞等违法违规行为多发情况,在古黄河等重点水域建立协管员队伍,发动基层力量参与举报监督;在黄墩湖部署渔政无人机智能舱,通过航线规划、自动巡航、数据调度等方式,有效提升执法监管覆盖面和精准度。农机执法领域,先后组织开展农机合作社入户执法检查、道路安全联合执法、“铁牛卫士”等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持续抓好种养环节药物使用、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私屠滥宰等领域常态化执法,认真落实监督抽检、执法抽检任务,积极推动食用农产品质量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落地实施,全年对1300余家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入户宣讲。
拓展专业能力,在服务乡村治理上善作善成。全力服务普法宣传,充分将释法说理贯穿于执法全过程,在市内媒体开办“农业法治园地”专栏,针对农资打假、动物防疫、卫生用农药购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与群众生活紧密的执法领域,组织开展“我执法·我普法”系列宣讲会,深入各类主体发放宣传材料,力求通过对生产经营户的政策宣讲和检查指导,将法理情理讲清楚、把条文规定讲明白,让执法一线变成普法前沿。全力守护群众利益,聚焦假劣农资坑农害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突出矛盾问题,主动联合公安、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会同市检察院开展黄河廊道渔业资源保护专项行动,与江苏京宿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签署《黄河故道渔业资源保护合作协议》,探索设立公益护渔岗3个,借助环卫人员覆盖范围广、机动作业性强的优势,协同查找违法线索、清理违禁渔具、保护水域生态。全力护航“三农”事业,按照靠前服务、拓宽路径、主动作为的思路,以护粮食安全、护生态安全、护生产安全、护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业执法护发展”主题服务,组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农机执法上门服务、养殖安全用药入户警示等各类活动。
增强创优能力,在提升执法效能上聚焦聚力。每周编印《农业综合执法工作信息动态》,汇总通报全市农业执法案件查处工作情况,建立重自身建设、树良好形象、比主责主业的工作导向。注重实施考核激励,以县区农业(渔政)执法机构、市支队内设大队(科室)为主体,建立平时与定期、定性与定量、自查与总评相结合的执法效能评议体系。市支队结合执法文化墙建设,建立执法工作实绩季度展示榜,晒出各大队工作成绩、评选季度执法之星,作为执法效能评议的重要内容;全市农业执法机构根据执法效能评议情况,每年按照一定比例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组织交叉执法教学,面向县区采取互相检查、现场办案、实地讲解的形式,先后组织开展假劣农资、兽药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现场执法教学活动。加强案卷审查管理,建立完善立案、扣押、处罚决定等6个风险点位的内部审批流程,形成由法规科扎口的案件内审机制,围绕证据认定、法律适用、文书制作等方面逐案进行书面审核。每年组织案卷评查,抽取种植业、动物卫生监督、农机、渔业渔政、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案件,进行县际间背靠背交叉互评,逐步消除执法薄弱环节、案卷问题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