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初中英语听说课堂教学途径与策略
2024-04-26王立文钱小芳
周 琼 王立文 钱小芳
引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准确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全面把握英语课程育人价值”(教育部 2022)。
课程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学科德育是落实课程育人的一种重要手段。学科德育是“中小学生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自我感悟或在教师的引导下领悟,并逐步内化生成的具有学科特征的道德与品质”(黄友初、尚宇飞 2021)。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肩负着课程育人的职责和使命。《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 2022)。因此,充分发挥英语学科德育价值有助于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在立德树人任务指引下,教师如何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学科德育成为新时代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立德树人现状及原因
然而,目前的英语课堂并未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教师发展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均存在问题。首先,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初中英语教学出现了“育分”而不“育人”的现象。这种现象部分源自学校对立德树人不够重视,仍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的主要标准,平面和单一化的分数结果难以直观地体现教师在德育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相应地,学校受教育经费不足和教育资源缺乏等因素影响,德育培训不足(吴丹银 2019),未充分落实学科德育,也未从教师视角转移到学生视角(李习中、杨红梅 2015),缺乏“教师德育专业化”的校本模式(檀传宝 2012)。其次,英语教师的德育素养有待提升。很多英语教师教育理念落后,德育意识不足,尤其对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不够重视,同时认为德育是班主任或德育教师的任务,对英语学科德育的价值和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实践德育的能力也不足,尤其是挖掘教材中德育内容的能力不足(吴丹银 2019)。课堂教学的活动设计和实施容易陷入表面化和公式化地提升主题思想和“灌输”道理的误区,未能提供足够的“支架”,难以引导学生探究和生成德育意义。少数教师虽然有学科德育的意识和行为,但是集中在阅读教学中,对如何在听说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不够重视,或者缺乏有力可行的途径。因此,结合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听说板块,探究听说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途径和策略。
二、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途径和策略
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充分分析教学内容,尤其是识别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德育价值,善于把英语知识教学与德育结合起来。
(一)探究主题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课程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教育部2022)。这六个要素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内容基础,其中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要素的作用。因此,教师只有依托语篇,在特定语境中围绕主题意义开展教学,并深入挖掘主题背后的思想内涵、传递的情感态度和文化价值,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部 2022)。
【案例1】
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7 Section B 1c—1d 的听力语篇是凯特(Kate)和她的妈妈在服装店购物的对话。对话内容紧扣本单元的重点语言:谈论服装的英语名称、颜色及价格。
常见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听三遍,每听一遍都需要完成一个听细节的任务并跟读和背诵。探究主题意义的教学需要围绕语篇的核心问题“How can we become rational customers?”展开,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分析和解决问题,探究现象背后的意义。在完成三个听力理解任务后,教师要求学生和搭档讨论以下问题:“Are they rational customers?What makes a rational customer?”使其根据文本推断理性消费者的特征,并基于这些特征,和搭档在真实的购物情境中编造购物对话。以下是学生对理性消费者特征的推断:
【课堂片段1】
学生 A:Yes.From the sentences “Do you like this T-shirt?—Mmm,yes,I do,but it’s eleven dollars.” I learn that a rational customer should buy things at good prices.
学生 B:Yes.From the sentences “But you have a green sweater.” I learn that a rational customer should buy things he/she really needs.In this way,we won’t waste resources and it’s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
学生 C:Yes.From the sentences “—Oh,do you like these trousers?—Oh,yes. How much are they?—Only sixteen dollars.—Ok,I’ll take them.” I learn that a rational customer should buy things he / she really likes.And the things should be at reasonable prices.
学生D:(该生基础较弱)从凯特和妈妈在决定买裤子前,她们一直在询问对方的喜好,并以此推荐服饰,我学到了:人和人之间,即使是母女,也要互相尊重、互相包容。
以上片段画线部分体现了学生对理性消费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如果按照常规教学,只关注基于语篇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语篇中所蕴含的育人主题,容易造成理解的浅层化和表面化,对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发展作用有限。然而,主题意义探究教学模式必然指向深入语篇的育人价值探究。同时,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合作精神,把本课所学创新迁移到真实的购物场景中,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意识到彼此应互相尊重与包容。可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设计启智增慧的活动,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
《课程标准》强调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教育部 2022)。因此,英语课堂活动的质量决定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有效发展,能力是否得到有力提升。然而,在英语听说教学中,有些教师只要求学生识记听力语篇中的词汇和句型,或只重复、机械地训练他们的听说能力,而忽视了语篇背后所承载的育人元素,这与《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育人理念背道而驰。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很难得到提升,核心素养无法真正在听说课堂中落地,育人目标更难以实现。因此,教师应在主题的引领下设计启智增慧的探究活动。
【案例2】
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9 Section B 1c—1d 的听力语篇是鲍勃(Bob)和劳拉(Laura)在谈论自己最喜欢的男歌手和女演员,对话内容围绕本单元重点即谈论人们的外貌展开。由于教材提供的素材有限,加之育人意识不强,大多数授课教师普遍设计的听后活动为“What does your favorite actor/actress/singer/dancer look like?”,让学生操练本单元的目标语言。学生的输出如下:
【课堂片段2】
学生A:My favorite dancer is of medium height and thin,and she is very beautiful.
学生 B:My favorite actor has blonde curly hair.He is handsome and cool.
此活动帮助学生很好地内化了目标语言。然而,学生的输出基本围绕演艺明星展开,大多使用beautiful、cool 等形容长相的词,甚至他们的梦想是当明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未充分考虑育人元素,也未意识到课堂作为育人的重要场域,对学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要更好地落实学科育人,就要将该听后活动改为“What does your favorite star look like?Why do you like him/her? ”,并强调star 指在某个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不仅指歌手、演员,还包括科学家、工程师、运动员等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人。这样,在谈论喜欢的原因时,学生会考虑品格、意志力、能力、贡献等因素。学生的输出如下:
【课堂片段3】
学 生 A:My favorite star is Yuan Longping.Although he is short and thin,he did a lot for our country.He was so hard-working and kind.
学生B:My favorite star is Su Bingtian.He is of medium height but strong. I like him best because he never gives up and he proves that even Chinese can do better in running than Europeans.
学生 C:I like Han Hong best. She is heavy and short,but she gives a lot of money to help the poor people.
在以上片段中,学生列举了自己心中明星的品质,表示只有内在品质优秀,才能更受欢迎和尊重。因此,蕴含育人元素的活动需要学生深入挖掘语篇内涵,调动逻辑思维等,也需要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和反思等。中高阶思维的活动设计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传递正能量,同时带给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为国家作贡献等精神的启迪。可见,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教学活动,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目的,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巧用可视化工具,培育文化意识
核心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而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课程标准》明确了文化意识的三级学段目标,要求学生能通过阅读简短的语篇获取、归纳中外文化信息,认识不同文化,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相较回答问题、做选择题等形式,可视化工具包含重要内容和内容之间的关系,能够呈现知识结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帮助他们在梳理和获取语篇内容后概括语篇主题,内化语篇知识和文化信息。
【案例3】
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2 Section B 1a—1d 的听力语篇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围绕主题“万圣节”展开,信息比较零散,主要内容是外国女孩简(Jane)正在向中国女孩吴玉介绍有关万圣节的庆祝时间、地点和活动等事实性信息。学生在完成教材的三个听力活动后,不能很好地理解并内化有关万圣节的信息。因此,教师借助KWL 可视化工具图,在图中采用圆圈图、流程图及思维导图三种可视化工具建构了文本信息结构图(见下页图1)。
图1:听力教学中使用的KWL 图
以上可视化文本结构图锻炼了学生的联想思维(K 部分),引导他们从问题出发(W 部分);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听力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在L 部分,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和流程图,深入理解文本,为听后输出活动搭好“支架”。因此,巧妙设计和运用可视化工具、知识结构图等可以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估课堂教学效果。
(四)依托英语学习活动观,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容易出现表层化、记忆化、碎片化的问题,不利于思维品质的培养。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英语学习活动观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求教师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设计逻辑递进、循环上升的活动链,帮助其逐步实现知识向能力、能力向素养的转变(王蔷、钱小芳、吴昊 2021)。
【案例4】
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8 Section A 2a—2b 的听力语篇是两个女孩正在根据一份水果沙拉配方制作水果沙拉。教师要求学生在本堂课学习结束时能用顺序词 first、next、then、finally 描述水果沙拉的制作过程及明白how much 和how many 在提问数量时的区别。教学活动如下:
1.学习理解类活动
在听前,教师出示自己制作水果沙拉的视频,创设情境,并提问:“Do you know how to make fruit salad?”,从而引入主题,是感知注意活动。同时,教师告知学生,自己参照听力文本中的配方制作,让他们产生学习期待。在听中阶段,教师提供听力策略,让学生听两次,分别获取水果沙拉制作中用到的配方名称;获取与梳理配方的用量,整合并形成配方的结构化知识。第三次听则让学生看着录音材料跟读模仿,在理解的同时内化。
2.应用实践类活动
首先,教师提问:“Do you know how to make fruit salad?”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学生在讨论后发现,文本只提供了配方与用量,缺乏具体步骤,即分析判断活动。之后,学生根据常识及上堂课中学到的目标词汇,合作讨论制作的具体步骤,即内化与运用活动。该活动体现了学生课堂活动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等逻辑性思维能力。
3.迁移创新类活动
教师提问:“Do you like this kind of fruit salad?If not,can you make your favorite kind?”,并创设情境。劳动教育课要求中学生会制作简单的菜。在本堂课,教师要求学生和搭档讨论喜欢的水果沙拉配方及制作过程,并在周末根据此配方实践。该想象与创造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学生需要按照正确步骤描述自己的制作过程,发展逻辑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可见,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的听说课强调在听力文本情境中引导学生生成结构化知识,开展交流与表达的实践活动,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从而解决语言与思维割裂的问题,实现其思维从低阶向高阶的递进。
(五)开展促学评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教学评价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教学评价时,教师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程晓堂(2022)指出,形成性评价是日常教学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和实施的评价活动,主要目的是促进他们学习。教师应对学生展开形成性评价,如纸笔考试与非纸笔考试结合。例如,在案例5 中,教师将课堂测验作为一种形成性评价手段,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
【案例5】
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3 Section A 1b 的听力语篇是一段妈妈要求彼得(Peter)分担家务的对话,目标语言包含6 个做家务的短语和运用“Could you please...?”礼貌地提出请求,以及Sure、All right 等答语。以下分别是常规课时的课堂测验(节选)(见图2)和育人课堂测验(节选)(见图3)。
图2:听力课常规课堂测验
图3:育人导向的课堂测验
不难发现,第一种测验的内容虽然是针对本课时的重点测验,但是无情境,只是机械性练习,不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并进行深度学习,也忽视了评价的育人功能。在第二种测验中,学生既需要运用本堂课目标语言填空,又需要对文本进行分析、综合,从而为完成三个开放性问答题奠定基础。这样,学生既内化了目标语言,又锻炼了思维能力。另外,学生在语篇主题的引领下体会榜样的力量,即从小会做家务的孩子更能够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完成此次测试后,大多数学生表示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反思自己的劳动意识。
可见,要想有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突出育人目标的形成性评价,与六要素的课程内容要求类似,也需要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中依托语篇设计评价任务,因为语篇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使其通过读写等技能理解、应用相关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并解决相关问题。因此,这种评价任务既能反映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灵活掌握情况,又能体现其思维能力,并反映其相关文化意识,也能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结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科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途径。在学校学科德育力度不够尤其是教师学科德育素养有待提高的情况下,结合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听说课教学案例,提出探究主题意义,设计优质活动,巧用可视化工具,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落实促学评价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学途径和策略,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提升学科德育意识和学科德育能力,将德育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助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