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民族瑰宝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024-04-25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
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的部署要求,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23 年工作安排,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聚焦中医药发展重点环节,确定5 个方面调研重点、14 个重点问题,采取“省市县乡”四级人大同步开展工作的方式,组织对全省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中医药事业产业改革发展成绩显著
从调研情况看,全省各级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中医药工作一系列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认真组织实施中医药“一法一条例”,我省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中医药大省、强省地位持续巩固提升。
(一)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山东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山东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 年)》《关于加强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山东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起横向协调有序、纵向衔接通畅的中医药管理体系。
(二)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省政府统筹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加大中医医院基本建设和中医专科投入力度。出台医保支持中医药发展20 条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机构实现医保定点全覆盖。政府办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传染病院全部设立了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覆盖率达100%。全省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面推广普及中医经典、治未病、外治、康复、护理“五个全科化”服务模式,中医医疗机构特色优势和临床疗效不断提升。
(三)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强化人才引育,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山东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进一步壮大我省中医药人才队伍。在省自然科学基金中专门设立中医药联合基金,对中医药基础研究给予重点支持。印发《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工程实施方案》《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擦亮“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三张名片,在两届世界文明论坛大会上设立中医药体验区和博览馆。
(四)中医药产业规模和实力进一步壮大。制定《山东省道地药材和特色药材认定办法》,发布道地药材、特色药材和“鲁十味”名单,编制《山东省中药材标准》《山东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开展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企业专项检查,制定印发《山东省中药药物警戒工作平台建设规划》,中药饮片抽检合格率逐年提高。支持中药产业创新发展,实施“鲁药振兴”工程和“中药突破”计划。出台《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服务规范(试行)》等,促进中医药跨界融合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虽然我省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家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相比,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还存在短板弱项。
(一)中西医并重方针落实不够,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政策机制亟待完善。有些部门和地方对依法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中医药的科学性认识不到位,在中医药管理中套用西医药理论和标准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部分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规模、人员编制达不到国家标准。在医保政策实施中,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少、收费低问题普遍存在。
(二)中医药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够。中医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问题仍然存在。
(三)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一是高水平中西医结合人才、科研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仍然相对匮乏,缺乏符合中医发展规律的中医师评价标准,不能满足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二是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师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三是基层中医药人员不足,基层中医师职称评聘受制约,骨干人才流失严重,中医药公费医学生招生规模大幅缩减。四是中医药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有待进一步强化,部分院校的中医药教育中医经典的设置偏少,一些老中医学术思想和老药工传统技艺面临失传。五是民间中医队伍良莠不齐,管理亟待加强。
(四)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水平有待提高。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总体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薄弱的问题比较突出,中医药学现代化研究进展缓慢。中医医院、中医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各类主体缺乏创新联动机制,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不足,原研药和创新药研发积极性不强,中药产品智能化生产、中医药数据库搭建等方面进展缓慢。
(五)中药材质量和中药产业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医药行业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标准规范推广不足、应用面窄,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中药材质量规范建设相对滞后,现行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模式难以科学、全面地控制和评价饮片质量。中药审评审批政策不适应中药产业发展需要,政策激励作用不强。中药产业规模偏小,山东道地药材、特色药材品牌建设工作相对滞后,需要打造出具有齐鲁地域特色优势的中药材品牌体系。
三、推动全省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大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力度,全面推进中医药“一法一条例”正确有效实施。进一步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继续扎实推进“一法一条例”学习宣传贯彻,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中医药工作纳入考核体系,依法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创新普法方式,丰富普法内涵,大力普及中医药法律法规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加大“一法一条例”实施成果的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关注中医药、认同中医药、信任中医药、依法保护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2023年11月3日,2023首届山东省中医药文化节暨中医药科技成果及产业博览会、首届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直通车(山东站)在济南开幕。(资料图片)
(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机制,加大中医药发展保障力度。全面落实“一法一条例”关于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体制的规定,加快山东省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聚焦破解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难点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符合山东实际、具有山东特点的中医药发展体制,不断激发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落实对公立中医医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责任,灵活运用地方支持政策,鼓励、引导社会投入,提高中医药发展竞争力。进一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管理和支付方式,完善院内制剂的医保报销政策,扩大基层慢性病中医药防治纳入慢特病报销的范围,适当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报销比例,降低起付标准。加快探索建立体现中医药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机制,调动医务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
(三)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引领,加强市级中医医院特色优势建设,推进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促进省域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加强综合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和中医药人员配备,建设一批中西医协同的“旗舰”医院、“旗舰”科室,培育一批中西医结合团队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疗中心。加强全省治未病中心和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康复保健中的优势作用。加强中医医院临床救治能力建设,打造临床疗效卓越、特色优势明显、创新能力突出、综合实力雄厚、辐射带动强劲的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
2023 年9 月,在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中医药体验馆,中医经典科专家正在为巴西外宾把脉。(资料图片)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中医药专业院校建设力度,推动中、高职中医药专业院校提质增效。依托齐鲁卫生健康人才工程,完善优化五级师承制度,加大中医全科医生培养制度,继续实施“西学中”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培育中医药骨干人才。加强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和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持续做好中医药领域泰山学者、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齐鲁卫生健康人才遴选培育工作,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医药学科团队。加强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特别是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和适宜技能的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基层中医医师运用中医药方法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水平。进一步改革中医药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制定体现中医药学科特点的评价指标,在编制管理、基本待遇、执业前景、诊疗能力方面为中医药人员特别是基层人员提供更多优惠条件。
(五)加强科研创新,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统筹推进中医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布局建设一批中医药科技创新基地、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中医药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企业、医疗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技术解读中医药原理,产出标志性中医药科研成果,推动中医药理论创新。加大对中医药老字号传承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传统制药技艺的保护、继承和研究。推进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种植养殖,实现中药材优质优价。将强化中药质量监管与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摆在同等位置,在依法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同时,进一步优化中药审批、饮片炮制政策,出台鼓励中药产业创新奖补政策,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构建中药现代流通体系,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