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镜头当代摄影艺术漫步
2024-04-25健一
健一
艺术在街头,连接社群与自由
参展画廊:常青画廊/GalleriaContinua
参展艺术家:JR
第九届PHOTOFAIRSShanghai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将于4月25日至28日重回上海展览中心。作为专注影像的当代艺术博览会,本届博览会设立核心、平台、洞见、广角等板块,汇聚来自全球20+座城市的50+家展商,并联合200+位艺術家,呈现1000+件影像艺术佳作,以集中展示摄影及数字艺术影像的重要成果与最新发展。
参展艺术家JR,1983年出生于法国巴黎。JR是一位在世界各地的街道、社区和公共空间自由展出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吸引了众多从不去博物馆参观的观众的注意。他的作品混合艺术和行为,所涉及的主题包括奉献、自由、社群和认同。
JR放大的照片主要张贴在城市中较为显眼的地方,例如建筑物、桥梁、屋顶甚至火车的表面。这些照片不仅要面对公众,还要帮助观众,通过艺术行为这一方式,参与到他们未曾期待过的场景中,巩固他们与周围环境的联系。JR的艺术是关于质疑并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对话。
JR的艺术生涯始于2001年,当时他在巴黎地铁发现了一部相机。2006年,他的巨幅肖像《时代肖像》(PortraitofaGeneration)张贴在巴黎中产阶级地区的墙壁上,那是一幅巴黎臭名昭著的郊区“暴徒”的肖像。2007年,他与搭档MarcoBerrebi创办了“Face2Face”,曾被认为是最大的非法摄影展。JR在八个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城市的边境安全围栏/分隔栏张贴了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巨幅肖像。2008年,“妇女是英雄”(WomenAreHeroes)项目关注到了那些被视为冲突目标的女性的尊严,因此他开启了漫长的环球旅行。2011年,他凭借在全球显著的成绩获得了TED奖,在那之后,他创建了“InsideOut”,用来鼓励全世界人民参与国际艺术项目,让大家拍摄照片并放置在自己的家乡。它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平台,能够让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通过参与国际性的艺术项目获得在社群里的一种身份认同感。
穿越时光的镜头
参展画廊:ATLASGallery
参展艺术家:艾略特·厄威特(ElliottErwitt)、恩斯特·哈斯(ErnstHaas)、威廉·克莱因(WilliamKlein)、尼科·洛马(NikoLuoma)、泰瑞·奥尼尔(TerryO'Neil)、马克·吕布(MarcRiboud)、杉本博司(HiroshiSugimoto)、巴斯蒂安·伍德(BastiaanWoudt)
ATLASGallery此次的展位结合了经典与当代,其中包括杉本博司的标志性海景摄影作品、马克·吕布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旅行时拍摄的中国签名摄影作品、他的标志性作品EiffelTowerPainter和《黄山》系列中的一些彩色作品,以及已故摄影师艾略特·厄威特记录日常生活的黑白照片。
作为对这些纪实作品的补充,画廊还将展出一些著名的时尚摄影作品,包括威廉·克莱因和泰瑞·奥尼尔的作品。此外,画廊还将展出巴斯蒂安·伍德的精美当代黑白作品,以及尼科·洛马的《改编》系列作品。
80—90年代摄影实验之旅
参展画廊:C14画廊|C14Gallery
重点参展艺术家:莫毅
在当代摄影艺术的丰富语境中,莫毅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创新手法脱颖而出,不仅颠覆了传统摄影的实践,更是在中国传统摄影理念的演进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摄影作品标志着从传统的写实摄影向概念写实摄影的转型,这一转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思想和表达方式上的重大突破。
C14画廊此次精心策划的展览,将展出莫毅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创作的七个重要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艺术家创作生涯中的关键时期,也反映了他对于摄影媒介的深刻理解和不断探索的艺术精神。在莫毅的镜头下,每一帧作品都是对现实与想象、传统与现代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剖析。
在这些系列作品中,观众可以期待看到莫毅如何巧妙地运用光影、构图和色彩,以及他如何在摄影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创造出既具有时代感又不失文化底蕴的视觉语言。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思想上的启发,引领观众深入思考摄影艺术的本质和可能性。
恋物癖与图腾
参展画廊:GalerieBacqueville
参展艺术家:汤玛士·德沃(ThomasDevaux)、戴维·德·拜特(DavidDeBeyter)
通过展示法国艺术家戴维·德·拜特(DavidDeBeyter)和汤玛士·德沃(ThomasDevaux)的精选作品,巴克维尔画廊(GalerieBacqueville)再次证明了其对新摄影方法的坚定支持。这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在美學上有所不同,但他们都探讨了同一个核心概念:现象是如何将一群人团结在一起的?
他们在西班牙和美洲的沙漠地区寻找外星生命或迹象的最微小证据;他们研究了消费者对某一物品产生强烈渴望的心理机制,为了满足这种渴望,消费者必须拥有这个物品。戴维和汤玛士在后期制作阶段或舞台上对摄影媒介进行了实验,他们从对立的角度审视了社会群体,这些群体是当代梦想和噩梦、神圣和亵渎、对未知和别处的渴望以及自我之旅的载体。
汤玛士·德沃的《图腾》系列中的照片非常引人注目。这些照片看似笔直、纤细,既具有催眠作用又具有反光性,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光环,吸引着观众的身心,激起难以抑制的欲望。这些照片利用了幻想和欲望的结构,但它们困住了我们对晚期资本主义表面和拟像的迷恋。这些作品更接近物体本身,它们舍弃了对商品的拜物教,转而支持新的图腾崇拜。
在他的《图腾》系列中,汤玛士进一步探讨了当今各种超越性表达之间建立的脆弱联系,并继续激进地批评了他对营销策略的看法。在2016年开始的《人造丝》系列中,主题和摄影过程在一个难以区分的标题中相遇。《人造丝》让人想起超市摊位和用于扩大光束颜色的光学技术。
与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类似,他的图像根据表面正面性简化为不透明甚至自恋的反射,以摄影方式构建其对象。他的照片根据一种完美的感知将焦点转向自己,这种感知本身就成为目的。我们自己的视觉奇观——作为目标而竖立起来——然后被消耗掉,就像《购物者》系列中缺席的面孔一样。
德沃的照片似乎是出于其感知目的而被消费,然而,这可能会让人忘记,动词“消费”实际上指的是一种有目的的破坏行为,而非仅仅是无意义的毁坏。当我们谈论“消费”,从字面上理解,我们指的是为了特定用途而进行的一种有益的消耗。当我们关注他的作品在光芒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的象征时,他的作品表现出额外的模糊性。
这些作品产生自己的光芒,它们通过光环效应扩散能量,为了片刻的交流而变得世俗。《图腾》系列中的照片采用二向色玻璃拍摄,遵循垂直和镜像构图,通过将观看者的身体融入颜色并将融入构图中。与观众的身体和形式的对抗揭示了一个隐藏的部分:使图腾形式具体化的神奇原始主义。
如果物品交易是卓越的社会纽带,那么广告就是一种象征意义。换句话说,是建立联系的手段。摄影协议通过维持一种法典化的、受监管的、毫米级的美学来产生光环,就像共同价值观谈判的地平线一样。此案细致而危险,违背任何道德立场,超越任何商业或宗教纵容。它旨在通过将观众的感受、信仰和欲望化身及物质投射为图腾物体,将技术和精神意图重新统一起来。因此,后者提供了一种神圣的建构,与其说是物品的建构,不如说是对发起该行为的愿景的建构。
《图腾》系列照片非常吸引人,它们利用了我们的幻想和欲望。这些作品挑战了我们对资本主义表面迷恋和对物质的欲望,但所追求的东西却迟迟不出现。通过摄影的过程,这个系列作品批判了市场的拜物主义,并带来了新的图腾崇拜。在《图腾》系列中,汤玛士·德沃深入探讨了营销策略,并尝试了多种表达超越现实的方式。2016年推出的《人造丝》系列,其主题和摄影过程以一种难以分辨的形式呈现。“人造丝”是利用光学技术来扩展光束的颜色。
这些作品的总体效果就是光的效果,它们散发出能量,带有光环效果,既是亵渎的变形,也是神圣时刻的福祉。《图腾》系列照片采用垂直构图和微距拍摄,将观众与色彩融为一体。这种对抗身体和形状的方式揭示了原始图腾的魔力和结晶。
沃尔特·本雅明曾提到光环的终结和文化价值的损失,以及工业复制技术的发展。而汤玛士·德沃在一个悖论中,成功地恢复了崇拜和神圣的概念,这要归功于市场定义的技术设备和规则。如果商业交易是社会的纽带,那么广告就是一种象征意义,是建立联系的方式。
摄影作品中的光环是通过维持一种规范化、受监管的、精确到毫米的美学来产生的,就像协商共同价值观的地平线。这种精细而微妙的方式超越了任何道德立场,不受任何商业或宗教的限制。它的目的是通过将观众的情感、信仰和欲望投射到图腾物体上,重新统一技术和精神意图。因此,這些作品提供了一种神圣的建构,不仅仅是物质的建构,更是源自行动的愿景的建构。
——MarionZilio,艺术评论家(AICA)和独立策展人(CEA)
荷兰新兴女性摄影师
参展画廊:MICKGalerie
参展艺术家:CarlieConsemulder、南达·哈根纳斯(NandaHagenaars)、LotteEkkel
MICKGalerie画廊将携三位荷兰新兴女性摄影师卡莉·康穆德(CarlieConsemulder)、洛特·埃克尔(LotteEkkel)、南达·哈根纳斯(NandaHagenaars)首次亮相PHOTOFAIRS。
卡莉·康穆德(b.1982)是一名荷兰摄影师,目前居住在德国慕尼黑。她的作品结合了抽象和具象的当代摄影。她的具象作品灵感来自形状、色彩和构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她试图从零开始塑造她所拍摄的世界,创造一种逃避现实的形式,以反思现代社会。她的抽象作品大多拍摄无人居住的场景,每幅图像都蕴含着潜在的、诗意的含义,邀请观众打开自己心灵深处意想不到的窗户,开启一段内省之旅。
洛特·埃克尔(b.1988)是一名自学成才的摄影师,在阿姆斯特丹生活和工作。她没有既定计划,只利用自然光捕捉诗意而直观的图像。她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瞬间中寻找静谧和美感,而这些瞬间往往被忽视。
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我们对世界的感知也在不断地演变。正如图像会随着光线或个人视角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对生活的体验也会随着观察视角的变化而变化。这种不断转换的意识始终存在于艺术家的世界观中,并成为她观察和创作的基础。而将她的图像串联在一起的是她对结构、线条和色彩的迷恋。
埃克尔的作品中精心选择的瞬间既反映了生活的美好,也反映了生活的日常;既反映了生活中的静止,也反映了生活中不断发生的变化。埃克尔将注意力集中在瞬息万变的瞬间,有时甚至是微小的细节上,从而消除了日常生活的喧嚣,彰显其壮丽之美。
荷兰摄影师南达·哈根纳斯(b.1988年)致力于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转化为图像,她的作品可以用诗意、直觉和情感来形容,而作品的黑白色调则受时间和永恒的概念影响。
对哈根纳斯而言,相机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是转变的象征,启迪她以新的方式看待生活。她将摄影视为成长和发现自己的一种方式,她说:“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并不总是那么容易,但我强迫自己这样做。”
哈根纳斯认为摄影从来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她的使命。她的祖母是一位艺术家,受祖母的启发,她不惧打破常规。她说:“我喜欢那些像是被画家的画笔触碰过的画面。”哈根纳斯玩弄光影,创造出一种既有节奏又忧郁的舞蹈。她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激励他人通过艺术分享自己的情感。哈根纳斯坚信,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名艺术家,只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或自己,就能激发创造和治愈的力量。
藝术探索与影像新境界
参展画廊:M艺术空间|MARTCENTER
重点参展艺术家:冯君蓝色(StanleyFung),骆丹
M艺术空间一直密切关注并与艺术家骆丹、冯君蓝和傅百林合作,他们的作品在之前的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上展出过,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这几年来,这三位艺术家一直在创作,他们的作品也在不断变化:一方面,他们在自己关注的领域里越来越深入,保持了细腻深邃的风格,充满了灵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创作形式、叙事方式等方面探索影像艺术的新可能。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一年里,M艺术空间希望在展示这三位艺术家的最新作品的同时,和大家一起重新关注影像艺术的可能方向,关注镜头背后的现实和精神世界,通过影像产生更多的联系。
这次,M艺术空间带来的是骆丹刚完成的《无人之境2023》系列作品。这个系列延续了《无人之境》的工作方式,也对人与世界的关系有了新的讨论。
冯君蓝,1961年出生于香港,是一位影像艺术创作者。他的肖像作品超越了客观记录的层次,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时间和人类历史的兴趣。在他的作品中,人是物质与神灵的结合,是被赋予永恒意识而焦虑的有限存在。
冯君蓝曾获得第一届阮义忠摄影人文奖一等奖,阮义忠评价他的作品“已不是容颜的留影,而是灵魂的肖像”。冯君蓝的作品体现出对时间、空间和人类历史的兴趣,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道在万物(静物)》《互为肢体》《草芥》《草书》《道在瓦甓》《骨中骨》等系列。
冯君蓝的影像作品常以单幅戏剧的形式呈现,表达出他独特的艺术观、宇宙观和人观。他作品中所描绘的人,既不是欲望的主体,也不是文化的动物,而是物质与灵性的结合。他们是被赋予永恒意识而焦虑的有限存在。
人物与空间的叙事
参展画廊:高台当代艺术中心|GaotaiGallery
参展艺术家:马海伦、田林、徐冠宇
高台当代艺术中心此次计划展出三位杰出艺术家田林、马海伦和徐冠宇的摄影作品,带领观众探索人与空间、文化与身份之间的深刻联系。田林的《雅玛里克山》系列通过2005至2015年间对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居民的肖像拍摄,展现了这一地区作为南北疆外来人口临时据点的独特人文景观。其创作的作品具有纪实性质,并呈现出温暖的人性关怀,触动人心。马海伦的《喀什青年》系列深入喀什,捕捉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展现了一代年轻人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自我。徐冠宇的《外籍人口》系列则通过装置艺术的形式,记录在美国持有不同签证的人们的生活空间,探讨身份、文化与空间之间的交织。
向早餐致敬
参展画廊:绝版影像馆|UPGallery
参展艺术家:安娜史塔希亚·萨莫伊洛娃(AnastasiaSamoylova)
绝版影像馆此次计划展出去年正式代理的俄裔美国艺术家安娜史塔希亚·萨莫伊洛娃的作品,此系列源自艺术家对所有启发摄影艺术圈的摄影大师的坚定致敬。那些通过展览辗转成为摄影集得以长久传世的伟大作品,萨莫伊洛娃尝试在早餐时刻深入观察、研究和追求。艺术家在主图像旁摆放了各种食物、物件等,重新建构了享用早餐的场景。今年,艺术家在持续进行此系列的创作,作为此系列在上海的首次展出,画廊将带来2件2023年的作品以及7件2024年的新作,期待能呈现艺术家独特的视觉风格。
最具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家
参展画廊:睿品画廊|RUIPINGallery
重点参展艺术家:陆元敏、蒙敏生
陆元敏,1950年出生于上海。其摄影作品在中国、日本、法国、美国、德国、奥地利、英国、爱尔兰和韩国等地展出,2007年获得第一届沙飞摄影奖。曾先后出版了《上海人》《苏州河》等画册。
“我拍摄的这些关于上海的黑白照片,它们像历史老照片一样,但是又不是那么的老,半新不旧,我身边的朋友看它们都看得进去,好像一切都是发生在昨天的事。”
——陆元敏
蒙敏生(1919—2007),祖籍广州,1919年出生于上海,青年时代移民即谋生于香港。20世纪50年代,他曾短暂在电影厂工作,由此开始了他的摄影生涯。
蒙敏生的摄影有少量沙龙作品,而绝大部分是纪实摄影,记录香港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景象。香港的农民、渔民、码头工人乃至作坊、工厂、社会活动、有轨电车、市井茶肆、民俗风情、中产阶级、港九工人运动、香港市政变迁等,在他的照片中都有反映。
对于生活在内地的人们来说,对香港的印象或想象大多就是摩天大楼、霓虹闪闪、跳舞赌马、消费天堂、金元世界、文化沙漠、时尚先锋等等。但这只是香港的一部分,并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香港,也可以说是充满娱乐感和实用主义趋向的报纸、电视、电影传达出来的媒体的香港。蒙敏生的照片,最大的價值在于他让我们看到了香港的另一面(劳动阶层),在翻检他的照片时,有大开眼界之感。
情感创造力的探索者
参展画廊:MEARTGALLERY
参展艺术家:塔莎(DashaArt)
塔莎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她的作品不仅仅是摄影,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她的“情感创造力”风格是对传统时尚摄影和艺术摄影的一种挑战与创新,她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摄影的无限可能。
在白俄罗斯的摄影界,塔莎的名字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标志。她的作品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在过去的五年里,她成功地创造了自己的摄影流派——情感创造力,这是一种融合了时尚摄影和艺术摄影的全新风格。
情感创造力,这是塔莎对自己的艺术风格的定位。她认为,摄影创意的诞生始于特殊的情感,而其他阶段,如准备、拍摄、修图等,也是在情感上经历的。这种风格的摄影作品是根据当下的特殊感觉创作的,它不同于传统的时尚摄影和艺术摄影,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传达。
摄影之友对话塔莎(DashaArt)
Q:你如何定义“情感创造力”这一艺术流派?它与传统时尚摄影和艺术摄影有何不同?
A:首先,在我看来,我的创作并不属于已知摄影流派的框架。我成功地将我的摄影艺术描述为“情感创造力”。对我来说,摄影创意的诞生始于特殊的情感。其他阶段,如准备、拍摄、修图等,也是在情感上经历的。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展示结果。
情感创造力是根据当下的特殊感觉创作的照片。
Q:能分享一下你的创作过程吗?你是如何从一个概念或情感出发,最终创造出一件作品的?
A:想法随时可能出现,因为我不是刻意想出想法的。灵感无处不在:在商店里、在街上、在我听音乐或做不寻常的梦时。当你提出不寻常的想法时,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因为创作新照片的过程就开始了。这个过程涉及多个方面,因此创造东西永远不会无聊。我会仔细考虑模特的外观、服装、发型、化妆和特殊细节。我会考虑片场的灯光、模特应该是什么样子,以及她在照片中应该如何摆姿势。拍摄结束后,最重要的时刻到来了——选择“正确”的照片,正是那些能让观众一次又一次观看的照片。
Q:你在创作时通常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否有特定的主题、故事或情感常常出现在你的作品中?
A:在创造力方面,最重要的是不要为自己设定界限。即使你提出的想法看起来不可能实现,但这只意味着你需要再考虑一下。
在我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很多主题,但最常见的主题是形式主题,其中最亮眼的方向之一就是前卫。首先,这是由于我出生和长大的维捷布斯克市。维捷布斯克是一座艺术家之城,这座城市拥有这个称号是有原因的。马列维奇、利西茨基、夏加尔、罗德科、列宾等世界各地的著名艺术家都与维捷布斯克市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的能量和特殊的地方有助于催生有趣的想法、发现新的名字和创造未来的艺术。
Q:在过去的5年里,你认为自己的作品有哪些显著的变化或发展?
A:在过去的5年里,我对艺术的钻研更加深入。我不仅开始创作照片,还开始创作绘画。绘画也帮助我实现我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我的照片和绘画相得益彰。我可以轻松地根据我的照片创作一幅画,反之亦然,这非常令人兴奋。
我还大大扩展了我的展览活动,近年来我通过展览访问了许多国家。最重要的展览之一是2020年迪拜世博会,我成为唯一一位为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馆创建艺术区的艺术家。
同样在2020年,我赢得了一个重要头衔——2020年度欧洲专业摄影师(欧洲摄影师联合会竞赛)。
Q:如何看待技术在你的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是否使用任何特殊的技术或工具来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A:对于任何专业人士来说,一个重要因素是专业设备的可用性。这是我所关心的,也是我所需要的。
我工作的主要意义是创作过程和手工设计的创作。你在我的照片中看到的实际上都是制作的服裝、发型、化妆等。因此,我不需要特殊的技术来创作我的艺术。
Q:你的作品将在上海PHOTOFAIRS上展出,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你希望观众从你的作品中获得什么样的体验?
A:我相信我的照片和创意构图中的神奇极简主义甚至可以给经验丰富的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十多年来,我一直在创造一种吸引观众的特殊摄影形式。
我很荣幸能够参加上海PHOTOFAIRS,这也是对我创造力的认可,以及我能够在世界上最好的摄影博览会上向广大观众展示我的艺术的喜悦。
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重要的国际交流经历,我很高兴白俄罗斯和中国有着友好的关系。
Q:你是否有与其他艺术家合作的经历?这种合作对你的艺术创作有何影响?
A:我经常与来自不同领域的设计师合作。例如,我可以为服装设计师提出想法并实施不寻常的照片拍摄。我也有拍摄创意珠宝、配饰等的经验。这是一种美妙的互动体验,在协作的过程中,美丽的艺术诞生了。
我的照片和设计经常会启发其他设计师创造新的艺术。它给我带来欢乐和愉悦。
Q:对于希望进入艺术界的年轻艺术家,你有什么建议或鼓励的话语?
A:艺术的世界是一段艰难而漫长的旅程,成为一名艺术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个艺术家都必须无怨无悔地将一生奉献给这条道路,接受困难和喜悦,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不要偏离正路!继续做你喜欢的事!
交汇点上的摄影视角
ArtBase香港2024(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于3月28日至30日举行,选址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今年有来自40个国家及地区合共243间艺廊参展,比往年再增加66间。今年ArtBasel设有5大主题展区及2大专题活动,包括艺廊荟萃、艺术探新、亚洲视野、策展角落及艺聚空间。
香港,这座东方之珠,不仅是全球金融的枢纽,更是亚洲乃至世界艺术市场的重镇。每年,这里都会上演一场场艺术盛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在这里,一众艺术机构和画廊以无比的热情和专业,策划着一场场令人瞩目的艺术展览,共同打造属于艺术的狂欢。
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亚洲艺术界的天花板——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这个世界级的艺术博览会,每年都会汇聚来自全球的顶尖画廊,展出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从现代艺术到当代艺术,从绘画到雕塑,从摄影到装置艺术,各种艺术形式在这里交汇,构成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艺术画卷。观众在这里可以一览世界各地的艺术风貌,感受艺术的无界限和无限可能。
ArtBasel香港2024展区介绍
1-艺聚空间(Encounters)
“艺聚空间”将展出16件大型艺术装置作品,主题为“我是我所遇见的一切的一部分”(IamapartofallthatIhavemet),其中11件将特别为ArtBasel香港展会而创作,为2013年展区创立以来的最高纪录。此外,澳大利亚艺术家丹尼尔·博伊德(DanielBoyd)的作品将会在太古广场作场外展出。
2-策展角落(Kabinett)
“策展角落”是为参展艺廊内的主题式个展而设的,以亚太地区个展项目为焦点。今年参与的艺廊数目为创纪录的33间,重点项目包括:
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带来中国艺术家毕蓉蓉创作的装置作品,深入探讨不同城市与文化之间的模式差异、互联网、个人记忆及艺术家周遭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JohyunGallery(釜山):展出已故韩国艺术大师朴栖甫最近系列的绘画作品,展示艺术家作品中非凡的物质性、韵律与技艺。
HeraldSt(伦敦):呈献香港出生、现驻伦敦的艺术家郭绍恒的丙烯颜料与水墨作品,展现出艺术家对酷儿互动、家居生活与艺术史的影像探索。
YavuzGallery(新加坡、悉尼):带来知名泰国艺术家PinareeSanpitak的最新作品,展现她对有机结构与物质之间的长期探索,以及神圣与世俗二元性的展现。
JessicaSilverman(三藩市):呈献美国艺术家LoieHollowell的一组粉彩立体画作,探索性意识、生殖与灵性主题。
AnnelyJudaFineArt(伦敦):展出俄罗斯先锋艺术家KasimirMalevich在1913年至20世纪20年代早期的纸上作品,包括AlexanderRodchenko、AlexandraExter、NaumGabo、ElenaSemenova以及GustavKlucis等对非客观主义艺术作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家作品。
3-艺廊荟萃(Galleries)
“艺廊荟萃”集合全球201间頂级艺廊带来高水准作品,当中的亮点包括纺织艺术及数码艺术作品:
AlisonJacques(伦敦):呈献SheilaHicks对布料与纺线的开创性运用;
Bank(上海):展出欧洲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纤维艺术运动代表人物MarynVarbanov的作品;
TaroNasu(东京):展出以探索不同形式的原始声音而著名的视觉及声音艺术家池田亮司作品;
Galerien?chstSt.StephanRosemarieSchwarzw?lder(维也纳):
呈献近期“希克奖2023”入围艺术家苗颖以人工智能创作的影像作品。
4-艺术探新(Discoveries)
“艺术探新”展区共有22间参展艺廊,聚焦新晋艺术家个展,集中探讨现代社会城市化发展与公共空间转变议题。
Tarq(孟买):孟买艺术家SameerKulavoo被家乡快速发展的步伐启发,作品探索印度大都会城市化扩张对居民的影响。
FineArts,Sydney(悉尼):展出李要那的雕塑作品,邀请观众一同直视人造结构对公共空间的影响方式。
其他重点作品包括FizaKhatri以油画、绘画及雕塑花环组成的装饰性装置艺术;由JhaveriContemporary(孟买)展出、Fitzpatrick(巴黎)首次在亚洲展出AnhTran的新作;李继忠的多频道录像与摄影装置,探讨香港在“冷战”时期扮演的信息交流与情报中心角色。
5-亚洲视野(Insights)
“亚洲视野”展区重点展示亚洲及亚太地区的艺术家作品,集合20间艺廊,聚焦具有历史性的作品。包括首次参展的√KContemporary(东京)呈献20世纪前卫书法艺术家比田井南谷的作品,以及同样是首次参展的PTTSpace(台北),将会展出已故大师席德进的作品,他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以肖像画探索欲望,是东亚地区酷儿文化的先驱人物。
ArtBasel香港2024焦点活动
光映现场
“光映现场”由多媒体艺术家兼电影制作人李振华担任策展人,自3月27日至3月30日,于湾仔会展举办10场免费放映会,放映节目包括:
《椒麻堂会》(2021年)
《Sex》(2021年)
《唔好意思遲咗覆》(2021年)
ThreadRoutes-ChapterIV(2014年)
UselessSacrifice(2022—2023年)
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
“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将于3月27日至30日在会议展览中心演讲厅举行,由巴塞尔艺术展亚洲内容顾问兼编辑、身兼作家与编辑的StephanieBailey策展,建立国际文艺界重要人士对话交流的平台。活动邀请来自逾15个国家及地区的讲者举行对谈节目,包括与日本传奇艺术家大竹伸朗与村上隆对谈,畅谈他们与日本东京之间的关系。
除了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各大画廊也是香港艺术界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展示着重要的艺术家作品,更是推动艺术创新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这些画廊中,你可以看到名家的经典之作,也可以发现新兴艺术家的创新之作。这些作品或深邃内敛,或大胆前卫,或充满哲理,或洋溢着生活气息,展现了艺术的多元和丰富。
每年的香港艺术月,各大画廊都会拿出自家最重要的艺术家,举办一场场重磅展览。这些展览不仅是艺术的展示,更是艺术家之间的竞技和对话。观众可以在这里看到不同艺术家的风格碰撞,感受到他们的创作激情和艺术追求。这种“神仙打架”的场面,无疑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享受和思考空间。
香港的艺术机构和画廊,以其专业和诚意,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个高品质的艺术平台。他们不仅关注艺术的商业价值,更注重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通过各种展览和活动,他们推动了艺术的交流和创新,也为公众提供了接触和理解艺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