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避免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

2024-04-25李建生

《学习方法报》写作·高考 2024年44期
关键词:土石观照全局

李建生

考场一类文八大关键点(四)

【前言】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是:整体由局部组成,整体离不开局部;局部又隶属于整体,服从整体。认识了事物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我们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就要着眼于有机的整体。当然,我们也要学会抓住关键和要素,从已知的局部推知未知的全局,从个别认识一般。古人云“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我们要学会见微知著,见近知远,见显知隐,锻造自己的远见之功、先见之明。

【画重点】

1.审题立意时如何做到整体观照与局部把握?

2.从整体与全局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时,应注意哪些要点?

3.如何在选用材料时做到局部考究、以一当十?

审题立意:整体观照与局部把握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由果溯因找规律,除此之外,还要善于对材料进行整体观照与局部把握。对于材料,我们首先要整体理解,方法是尽量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把握材料的总体方向而不至于有所偏离。但是整体的观照之外还须进行细节与局部的把握:逐字逐句分析揣摩,弄清楚材料有几层意思,有什么样的内在逻辑,关键词句有哪些,这些都要求我们对局部细节进行仔细分析。

以下述材料为例:

《管子》: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韩非子》: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从整体着眼,材料中两句话的关键词有“不辞”“不立”“不择”,可见两则材料均阐述了兼容并包的道理,具有相似性。但具体分析这两则材料,则发现有不同之处:《韩非子》中“太山不立好恶”与其他三个分句不同,“不辞水”“不辞土石”“不择小助”实际上均是从正面入手,也就是不拒绝的至少是“不坏”的东西,而“不立好恶”则让我们思考“恶”的东西如何容纳,兼容之后如何转化、吸取。如此思考,文章的立意或许会向更深处推进。在这里,我们以学生习作《不辞之舍》的核心段落为例进行展示:

故而,我以为,兼容并包之中亦当有所舍,即不辞之舍。何为不辞之舍?就是在兼容并包的大前提之下,有选择性地兼容,而不是一味地为了“成其高”“成其大”,营造出一种假象的繁荣,空有一袭华袍,其内容却满是虱子。

兼容并包的来源其实无须担心,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自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而如何有选择性地兼容却是关键,亦是难点。仅从互联网上的管控与选择而言,需要政府的宏观“大手”进行推动。微博与朋友圈等社交软件的出现与流行的背后正是因为其“不辞土石”。低门槛,高保密,谁也不知道这个账号的背后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因此,账号背后的秘密操纵者也就想当然地以为自己无须为自己的“土石”去承担一定的责任,以至于任性而为。或许,选择性兼容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将这类软件进行实名制。

但所谓不辞之舍,在“舍”的行为基础之上还有一个前提,即“不辞”。“舍”,是舍去一些暴力、无营养甚至是反动反社会的言论与思想,以此来推动文化、思想以及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不辞”则是指我们不应为了单方面的利益,或自己的意识驱动而主观性地选择删除。这一点,或许北大校长蔡孑民就是一个极佳的例子。

文章正是在关注“不立好恶”的基础上整体把握了材料,从而写出了具有深度的文章。如果仅仅抓住“水”“土石”“小助”等概念,写“要懂得包容”“成大事要不拘小节”等主题,对材料的把握就会有所偏颇。

因此,如果审题时只看局部不看整体,或仅观整体丢了局部,都会对文章的立意造成重要的影响,甚至有时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文章写得再好,也难得高分。

分析问题:全局视野,發人深思

在对某些现象、事件进行思辨分析时,如果能从整体与全局的角度去分析问题,那文章的立足点会更高,视野会更阔。全局的视野就是看事物既要看正面,也要看负面;要看到这一点,也要看到另外一点。比如我们看到个别官员的贪污腐败,并不能就此妄下“领导已严重堕落腐化”的论断,因为还大有兢兢业业奉公廉洁的人民公仆在;新闻报道某某作家、科研工作者的成果系剽窃他人所为,也不能据此以偏概全地说中国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抄袭之风盛行,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总之,看问题时不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毛病,不陷入盲人摸象的思维误区,这样,我们分析问题才能更准、更深。

当然,我们对个别现象不妨适当地放大分析,将其危害上升到全局的高度,将问题的分析引入深处发人深思,这是全局视野的“变式”运用。比如选秀节目一度如雨后春笋,有评论家发出了“娱乐至死”的呐喊,以引起人们对娱乐可能误导受众的正视与反思;对近些年兴起的名人故里之争,我们也不妨从文化改造与传承的角度来谈文化与商业联姻的利弊;看真人秀节目抢占收视率的怪相,我们也可以议论电视节目的“三俗”(庸俗、媚俗与低俗)恶风……或许,这样的分析反而会显得入木三分。

当然,分析问题的全局视野不是看问题的面面俱到,而是站在更高的立足点去深入地观照。写作议论文,尤其不能“凡事都要一分为二地看”,既分析现象或问题的好的一面,又看到其不足之处,仅仅留下个利弊对半分的宽泛论证的“效果”,实为浅显之作、狭隘之论,这种思路尤不足取。

选用材料:局部考究,以一当十

这主要是指写作中选材取材的典型性。议论文中,必须选用最有代表性、最有说服力的“个别”“局部”材料。个别不等于一般,局部也不能代替整体,但典型的材料既是生动具体的“这一个”,又是“一般”的,是最能体现同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普遍意义。它应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因而能起到“以一当十”之效。当然,这要求我们要以老舍先生所说的“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的态度,严格地比较遴选论据,不用则已,一用就能获得以一斑而窥全豹的效果。

当然,文章的结构布局也要有一个整体观。比如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总论点、分论点和主要论据要有“纲目”意识,使总论点、分论点和论据间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这是重要的写作过程,同时也是重要的写前思维过程。

猜你喜欢

土石观照全局
强风化地层上土石围堰的截流结构设计及施工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Cahn-Hilliard-Brinkman系统的全局吸引子
量子Navier-Stokes方程弱解的全局存在性
《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导读课实录——对一部名著的多元观照
市政道路高填方区域土石混填技术研究
落子山东,意在全局
不同水环境下土石混填地基水平推剪试验研究
新思路:牵一发动全局
创作札记:在日常生活的观照中采撷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