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中型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024-04-25曹长峰

新农民 2024年7期
关键词:农作物规范化标准化

曹长峰

(巩留县水利服务站,新疆 伊犁 835400)

大中型灌区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该区域生产的农产品,在市场中占比较高,落实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可提升区域农业生产能力,增加优质农产品的产量。相关人员要正确认识大中型灌区的作用,分析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制定科学的灌区建设方案,以提高灌区的灌溉效益,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1 大中型灌区建设现状

我国现已建成大中型灌区超7 300处,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生产灌溉体系,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用于大中型灌区改造资金超160亿元,预计对500余处灌区进行改造,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动农业迅速发展。但由于大型灌区建设时间久远,部分基础设施老化,无法保证稳定的运行状态,运行期间容易出现故障,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灌溉需要,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至关重要。“十四五”期间,推动大中型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首要任务,预计改造1 200余处灌区,提升原有大中型灌区的性能,改造后灌溉面积将扩大超过113.33万hm2,不仅能提升灌溉的质量,还可增加灌区农作物产量。现阶段,推进大中型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依旧为相关部门的重要任务,并已完成多处灌区改造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大中型灌区的灌溉范围不断扩大,为农业生产创造便利条件,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增加农村地区居民的就业机会,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1]。

2 大中型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意义

2.1 保证粮食安全

尽管目前我国粮食产量较高,但粮食供求依旧存在缺口,农业生产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而大中型灌区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种植结构优化,可使农作物产量提升,补足粮食供求缺口,确保我国粮食储备量充足。我国人口数量众多,粮食需求量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粮食安全受到社会的重视,推进大中型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可保证农业用水的安全性,避免被污染的水资源被用于农业生产,农作物可健康生长,不会影响粮食安全。且利用大中型灌区完成农田灌溉,可使灌溉方式更合理,补充农作物生长所需水分,维持农作物良好的生长态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从而不断缩小我国粮食供求缺口,满足人们生活所需,更容易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灌区的建设使灌溉用水量更为科学,降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感染病虫害的可能性,培育的农作物质量更高,不仅能增加区域粮食的产量,还可保证农作物的品质,使培育的农作物满足市场需求,可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受威胁[2]。

2.2 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基础,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中,农业生产人员大多按照自身经验,确定农田的灌溉方式与施肥量,难免破坏农田周边生态环境,而大中型灌区的建设可有效解决该问题,规范生产人员用水与施肥行为,减少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不良影响。大中型灌区建设期间,相关人员应坚持环境保护理念制定建设方案,在灌区周围大量种植树木,不仅能优化灌区周边生态环境,还可起到稳固灌区水土的作用,保证灌区内农田的土质,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为农业稳定发展奠定基础。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土壤中营养成分充足,可为农作物供给生长所需营养成分,农作物生长期间无需大量施肥,培育农作物成本降低,减少土壤中残留的有害成分,维持地区生态平衡,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实现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后,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在农业生产中主动约束自身行为。

2.3 促进经济发展

农业为农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结果影响地区经济发展,落实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丰富大中型灌区的性能,灌溉面积扩大,将更多农田纳入灌区范围,规范农田灌溉方式,可提高该区域农田的生产效率。灌区培育的农作物品质上乘且产量高,提升该地区农作物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农业生产创造的经济价值更高,继而增加农业生产人员的经济收入,改善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多,消费意愿提升,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差距。灌区的建设将农业生产人员从繁重的农务中解脱,农业生产人员有机会参与其他社会活动,精神生活更加富足,生活质量全面提升,从而加快了其他产业的发展速度,地区经济蓬勃发展。我国灌区由农民自行管理,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降低灌区管理难度,农业生产人员切实感受灌区建设创造的务农便利条件,积极参与大中型灌区建设,大中型灌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被完全展现[3]。

3 大中型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路径

3.1 增加资金投入

资金是实现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只有用于灌区建设的资金充足,引进更为先进的设备,才能保证大中型灌区建设效果,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应向政府争取资金支持,政府要正确认知大中型灌区建设的重要性,在确定年度财政预算时,将灌区建设纳入考虑范围内,按照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需要,为灌区建设项目拨付充足资金,以便相关人员制定更为科学的建设方案,提升新建成的大中型灌区的性能,使其覆盖面积扩大且灌溉质量良好,满足地区农业生产需要。政府部门需全程监督资金的流向,督促相关人员按照规范使用资金,确保投入的所有资金被用于灌区建设,提升资金的利用率,避免出现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关注灌区建设进度,根据建设实际情况,分析投入资金数额是否合理,灵活调整用于灌区建设的资金,使投入资金可支持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如期完成灌区建设工作,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灌区建设质量得到保证[4]。

3.2 提升人员素质

人员为灌区建设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素质影响灌区建设效果,为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目标,应注意人员素质的提升,制定更为科学的培训机制,提升参与灌区建设人员素质。提高建设人员选拔标准,丰富检验其素质的方式,并增设岗前培训环节,使建设人员了解完成工作需掌握的技能,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建设任务,保证大中型灌区建设质量。完善培训制度,组织面向建设人员的培训活动,为其创造系统化的学习机会,改变参与建设人员的思想意识,引导建设人员学习先进的技术,提升建设人员的科学素养,使信息技术在灌区建设中应用价值被完全展现,更容易实现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目标。健全考核机制,检验建设人员的学习情况,帮助建设人员发现自身能力不足之处,并分析现行培训制度存在问题,根据大中型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需要,不断调整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全面提升参与建设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灌区建设质量符合预期。

3.3 加大监管力度

在大中型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期间,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全程参与建设工作的开展,观察建设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灌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建设人员优化建设方案,使制定的灌区建设方案切实可行。将信息技术引入监管工作中,开发用于监督灌区建设的APP,监管人员发现灌区建设出现质量问题后,通过该APP上传相关信息至系统,由信息技术替代人工完成信息分析与处理,确定发现质量问题的性质,协助工作人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消除建成大中型灌区存在的安全隐患,延长灌区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重视后期维护工作开展,结束大中型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后,要关注灌区的实际运行情况,定期清理堵塞水流的污染物,确保水流流动顺畅,为农业生产活动供给所需水资源。同时提升农业生产人员环保意识,引导其正确应用基础设施,积极配合灌区监管工作开展,减缓灌区基础设施被磨损的速度,凸显建成大中型灌区的社会价值。

3.4 引入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在各领域应用广泛,灌区建设中可应用该技术。信息技术被引入大中型灌区建设,以信息技术替代人力完成基础设施的控制,主动采集展现农业生产区域的环境信息,借助信息技术分析采集的数据信息,深入开发数据信息的利用价值,作为管理系统自动调整运行方式的数据基础。灌区基础设施自动化程度提升,将各设施通过互联网与系统相连,实时向系统传输采集的信息,系统基于采集的数据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分析灌区内农作物的生长需要,灵活调整各灌溉设施的运行参数,使其发挥应有作用,补足农田所需水分。应用信息技术建成的大中型灌区,可利用信息技术监测基础设施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存在异常的设施,将监测结果告知维修人员,维修人员能快速确定故障设备的位置,及时采取措施维修设备。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灌区的运作方式,降低灌区基础设施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帮助农业生产人员完成农田灌溉工作,灌溉方案更加科学且合理,浇灌的水量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3.5 推广节水技术

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充足的水资源可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为实现大中型灌区建设目标,应注意推广节水技术,规范农业生产人员的用水方式,有效避免水资源被浪费,提升农业生产人员的节水意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降低节水技术的应用难度,使节水技术的应用范围扩大,更多农业生产人员积极配合大中型灌区的建设,用水行为受到约束;利用先进的基础设施完成农业生产活动,制定科学的灌溉方案,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大中型灌区的建设,也可促使灌区用水结构发生改变,进而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为此应加强思想教育,改变生产人员的思想观念,农业生产人员主动约束自身用水行为,按照农作物生长需要,合理制定农田灌溉方案,使区域内可用水资源被合理利用,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水分。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后,还要不断引进先进的基础设施,完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使设备出现故障可能性较低,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科学控制灌溉农田的水量,水资源被尽数输送至农田,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6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大中型灌区主要作用即为农业生产提供水利服务。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其对水利服务质量提出较高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可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为优质的水利服务。灌区的建设有助于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根据农业生产需要,考虑种植农作物的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基础设施,帮助生产人员控制灌水量、灌水速度,降低农业生产人员完成灌溉任务的难度,优化水资源的分配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作物生长可汲取水分充足,且不会造成水资源被浪费。实现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后,不断调整水价管理制度,按照生产的用水量设置水价,鼓励生产人员在不影响农作物生长的条件下,坚持节约用水的原则,通过控制用水量降低用水成本。灌区的建设可解决农业用水紧缺的问题,且为农业生产人员提供更为先进的水利设施,辅助生产人员完成生产任务,使农田内土壤湿度在科学范围内[5]。

3.7 完善灌区管理制度

完善灌区管理制度,改变农业生产形式,实现农作物规模化生产,可提升单位面积生产农作物的总量,强化土地的生产能力,使土地资源被充分利用,灌区内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高于传统生产模式。灌区内基础设施完善,且智能化水平较高,生产人员操作设备难度下降,更容易掌握设备的操作技巧,正确运用该设备完成生产任务,生产方式更为科学;并能及时为农作物生长补充水分,农作物健康生长,且不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目标后,水价制度发生变化,予以应用灌区完成生产任务的人员以补贴,并采取奖励措施鼓励生产人员节约用水,改变生产人员的思想观念,以更科学的方式完成生产任务,生产农作物品质良好且产量提高。除此之外,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灌区建设,工作人员应分析灌区土质特点,引导生产人员在不同区域种植合适的农作物,使种植的农作物茁壮成长,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增多,土地生产能力显著提升,深入开发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发展过程中,中大型灌区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至关重要,更符合农业生产的灌溉需要。相关人员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正确认知大中型灌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适应农业生产活动开展需要,不断调整建设大中型灌区的策略,赋予建成的大中型灌区更高的利用价值,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农作物规范化标准化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标准化简述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