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伏羲文化高质量传承发展路径思考

2024-04-25陈葆

发展 2024年1期
关键词:台山伏羲文化

陈葆

伏羲是人文始祖、智慧之灵、教化之圣、铸魂之师。伏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点,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第一缕曙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底蕴、底色和底版。伏羲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基因密码,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传承发展伏羲文化,对于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大力发掘研究伏羲文化的内涵、意义和价值,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统领,以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动伏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甘肃力量。

一、深入发掘研究,创建学科体系,厚植传承发展之根

伏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博大。多年来,伏羲文化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形成一批重要成果,在國内外产生较大影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研究的深度、广度、高度还不够,系统性、创新性、前瞻性成果还不多,深化伏羲文化发掘研究任务艰巨。

一是突出发掘研究重点。充分利用丰富的伏羲文化文物遗产、典籍史料、故事传说、民间艺术、民间习俗等,综合运用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种方法,对伏羲文化的丰富内涵、历史意义、精神实质、时代价值、精神标识、文化精髓及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以及与中华文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关系进行深入发掘研究,形成伏羲文化学科体系,为伏羲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有力借鉴和理论支撑。

二是重新申办全国性社团。2002年12月,由民政部批准、甘肃省及天水市发起,在北京成立了全国性伏羲文化研究机构——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该会凝聚全国数十家社科院、综合性大学,数百名专家学者,开展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伏羲文化研究及开发。遗憾的是,2016年因年检未及时报送有关资料,被依规处罚而成为“离岸社团”。甘肃省及天水市有关部门要加强与民政部等有关部门的对接,积极申请成立中华伏羲文化促进会,坚决扛起全国伏羲文化研究重任,积极团结、吸纳、组织、协调全国各地伏羲文化研究团体和专家学者,持续深入开展伏羲文化研究工作。

三是精心办好伏羲文化论坛。作为公祭伏羲大典重要文化支撑的伏羲文化论坛,至2023年已成功举办21届。要全面总结多年来举办伏羲文化论坛的经验启示,借鉴外地的先进理念和好的做法,精心组织策划,突出主题重点,广泛征集论文,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全方位研讨伏羲文化的学科体系、发展方向和应用途径,深入探寻中华文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方案,进一步彰显伏羲文化的精神力量和时代价值。每届论坛要对研讨论文重要观点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伏羲文化论坛综述和资政报告,印送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党委政府参阅。

四是充分发挥研究平台作用。2005年创办的《伏羲文化研究》学术期刊,至2023年已出刊40期。2016年开通《中华伏羲文化网》。“一刊一网”要坚持以弘扬伏羲文化为己任,精心设计栏目,突出主题特色,广泛征集稿件,提高办刊水平,联络海内外伏羲文化工作者,凝聚伏羲文化研究力量,展示伏羲文化研究最新成果,成为联系海内外伏羲文化工作者和研究者的桥梁纽带,为伏羲文化学习研究和交流传播提供有力支持。

二、深化遗产管理,加大保护力度,筑牢传承发展之基

甘肃伏羲文化资源丰富,境内分布着伏羲庙、卦台山、古风台、龙马洞、娲皇村、女娲洞、三皇庙等诸多文化遗产、遗址、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伏羲庙和卦台山。伏羲庙本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始建于明宪宗成化十九年(1483年),先后历经多次维修,形成全国规模较大建筑群。庙内古建筑有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钟楼、鼓楼、来鹤厅等,新建筑有朝房、碑廊、展览厅等6座,新旧建筑共有76间。卦台山又名伏羲画卦台,是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考证,卦台山上有距今7000-5000年仰韶文化遗迹,隋代有白鹿禅院,宋代有三阳寨所属的蜗牛堡,北宋就有伏羲庙存在,元代确立了一年两祭定制,成为伏羲祭祀中心。卦台山城垣内建有伏羲庙,现有先天殿、东朝房、西朝房、钟楼、鼓楼、午门古建筑6座,古柏11株。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些伏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考古价值,弥足珍贵,非常难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要高度重视,倍加珍惜,严格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伏羲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

一是落实管理措施。伏羲文化相关景区景点等管理单位,要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充分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方式尤其是先进信息技术,加强对伏羲文化遗产的有效管护。

二是坚持依法保护。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9月27日批准出台的《天水市伏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为加强伏羲文化保护、推动传承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贯彻落实《条例》,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普及。开展《条例》进社区、乡村、企业、校园、景区等活动,让知法、懂法、守法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充分发挥伏羲文化保护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要落实主体责任。伏羲文化保护传承部门要做到守土知责、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自觉扛起伏羲文化保护传承的主体责任,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伏羲文护保护传承。

三是及时抢救修缮。实施伏羲庙、卦台山、女娲祠等保护工程,修缮古树、古碑刻等遗迹景观。伏羲庙的保护建设始终没有中断,近期按照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中轴线牌坊、宫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5座单体文物建筑屋面进行挑顶,木基层及木构件进行保护修缮。实施卦台山遗址修复保护工程,重点对卦台山遗址文物本体城堡6个马面、6段堡墙因自然风化、地震、降雨、排水不畅和人工干预造成的坍塌、裂隙、表面风化、基础掏蚀、植被破坏等,进行修复治理,对卦台山伏羲庙主体建筑保护修缮,对瓮城缺损墙体补夯,对城堡堡门抢险加固,对卦台山景区分心石、龙马洞、伏羲洗脚石等遗迹恢复保护。

四是加强非遗保护。加大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太昊伏羲祭典、女娲祭祀仪式等传统记忆的保护力度,抢救性保护伏羲女娲故事传播文化空间,及时整理非遗传承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加大非遗传承人扶持力度,确保伏羲文化遗产持续有效传承。

三、深耕公祭大典,培育知名品牌,塑造传承发展之形

公祭伏羲大典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伏羲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复公祭伏羲大典;2005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将公祭伏羲大典提升为省级规格,确定每年6月22日(夏至日)举行;2013年开始,公祭伏羲大典由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和甘肃省政府共同举办,提升为部省共祭;2014年开始,在天水与台湾海峡两岸同日同时举办共祭伏羲大典;2014年8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审批,公祭伏羲大典成为甘肃省长期保留举办的重点节庆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至2023年,公祭伏羲大典成功举办34届。公祭伏羲大典规格不断提升,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已成为甘肃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世界华人寻根祭祖的重要平台。要进一步提升伏羲公祭大典的整体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文化品牌,有力推动伏羲文化传承发展。

一是提升公祭大典规格。建议由全国人大或全国政协作为公祭伏羲大典的主办单位,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文化和旅游部和甘肃省政府共同承办。主办、承办单位安排现任领导出席公祭大典。

二是规制公祭大典活动。综合古今伏羲祭祀沿革、祭祀仪式、礼仪变迁和风俗习惯,本着“隆重、肃穆、神圣、和谐”的祭祀原则,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公祭伏羲大典流程。对目前的“全体肃立、起乐,击鼓鸣钟,恭读祭文,鞠躬敬祭,乐舞告祭,敬献花篮、谒庙拜祖”祭典仪程再完善、再规范。重点对乐舞告祭环节再精炼,加入演唱《说伏羲》片段,形成乐舞歌并茂。同时,在全国范围征集祭文。文本撰写坚持尊古联今、与时俱进,彰显历史性、原创性、时代性,组织专家评审后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审定。

三是扩大祭祀地域范围。由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牵头,继续提升海峡两岸(大陆、台湾)共祭伏羲大典水平;由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牵头,在香港、澳门实现共祭伏羲;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牵头,在海外华人华侨聚集区多地共同祭祀伏羲,逐步实现两岸四地(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华人华侨共同祭祀伏羲格局。

四是进行电视网络直播。每年6月22日公祭伏羲大典举办当天,由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全国大型网络平台及港澳台重点媒体现场直播盛况,并邀请全国历史文化学者连线访谈,形成融媒体全方位、多视角宣传效应,进一步扩大公祭伏羲大典在全球的影响力。

四、深度开发利用,推动文旅融合,创新传承发展之路

弘扬伏羲文化,重在保护传承,贵在创新发展。要以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一中心、三大展示区”(伏羲文化传承保护示范中心,伏羲文明功绩及祭祀礼仪展示区、伏羲画卦及易学研究展示区、史前文明高地展示区)建设为抓手,以推动伏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途径,全力促进伏羲文化创新性发展。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建文明景区为抓手,全力开展伏羲文化相关景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智慧停车场、星级公共卫生间及数字化管理系统设施。

二是促进景区晋等升级。以“一山一河一川道”为重点,全面开展卦台山景区升A行动,采用“卦台山十乡村旅游”模式,将卦台山周边的渭南镇张新、张石、吴村三个行政村纳入景区管理范畴,统筹规划,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开发改造民宿,打造特色餐饮,创意设计伏羲时代农耕文明体验场所等;建设渭河流域凤凰山—卦台山—导流山段绿色生态文化廊道,将伏羲文化与生态屏障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保护和展现“三阳开泰、八卦始成”的中华文化源头自然风貌。把卦台山打造成为集寻根祭祖、文化传承、旅游观光、养生休闲于一体的伏羲始祖文化产业园和4A级旅游景区。以“一庙一节一古城”为重点,采取“伏羲庙+天水古城”模式,以伏羲庙为核心,统筹天水古城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培育形成集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消费圈;依托公祭伏羲大典,把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打造为全国知名节庆品牌,把伏羲庙大景区创建为5A级旅游景区。

三是延长文旅产业链条。开辟旅游线路,做“火”游的文章。着力打造以伏羲庙为中心的羲皇故里寻根祭祖游、以卦台山为中心的易学观光体验游、以大地湾遗址为中心的文明起源访古探幽游、以天水主城区为中心的拜谒始祖休闲娱乐游,以及始祖文化考古研学游、丝绸之路陇上明珠游、羲皇故里龙城古韵游等旅游线路,广泛吸引游客登卦台、拜伏羲、探古今、聚人气,领略感受羲皇故里、伏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开展演艺活动,做“活”娱的文章。继续打磨提升音乐舞蹈剧《一画开天》和秦腔剧《伏羲伏羲》等精品演艺剧目,争取旅游旺季在伏羲庙、卦台山等景区常态化演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伏羲文化。开发文创产品,做“优”购的文章。根据市场需求,创意设计一批伏羲文化旅游商品,促进创意、研发、生产、营销一体化发展,满足游客需要,让伏羲文化旅游商品成为伏羲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文旅产业新的增长点。

五、深情演绎传播,走向国际舞台,开拓传承发展之域

作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伏羲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各地应推动伏羲文化一体化协同发展,合力打造伏羲文化发展共同体,促进伏羲文化国际化传播,更好展现充满活力的如意甘肃形象,为世界读懂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贡献甘肃力量。

一是创新传播方式。适应新媒体、“互联网+”新形势,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手机、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手段,应用先进信息技术,让伏羲文化插上网络的翅膀,弘扬和传播伏羲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各地。

二是讲好伏羲故事。从历史、理论、实践等多重逻辑角度,系统化、通俗化、立体化普及阐释伏羲文化基本内涵、历史意义、精神标识、文化精髓、时代价值,打造更多传播精品,讲好伏羲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推动伏羲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三是深化交流互鉴。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伏羲文化及中华文明,让伏羲文化及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為人类和平发展进步提供正确精神指引,携手解决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台山伏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口碑炸裂!早造超90%的客户盈利,这家品牌苗在台山养虾圈一夜爆火
伏羲创八卦
台山都斛镇党建引领赋能科技兴农
八台山独秀峰
35元/尾却还是一苗难求!台山养殖面积锐减80%,这个品种还有未来吗?
伏羲画卦
谁远谁近?
伏羲宝宝的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