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飞扬靠描写
2024-04-25曹津源
曹津源
范文引路
爱的小橘子
鲁小莫
他去边区支教,为期一年。一年后,他的消息渐少,偶尔通电话,说起归期,总是支支吾吾。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乡间小路上,经别人指点,远远看见那所破旧的教室,她的心,猛地跳动起来。
在教室外的空地上,一群孩子大声笑闹。一个扎两个羊角辫的女孩子手里举着一个小橘子,尖着嗓子喊:“谁还想闻?”一群孩子,争先恐后地叫:“给俺闻,给俺闻!”女孩将小橘子凑到大家的鼻前,每个人都认真地抽抽鼻子。女孩得意地说:“这是俺姑姑捎来的,谁也甭想吃。”
当她走近时,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下来。他们瞪着懵懂的眼睛,仿佛她是天外来客。她将头扭向教室,一瞬间,眼睛湿润了。他出现在教室的门口,黑瘦,头发乱蓬蓬,披一件黄旧的军大衣。他也怔住了,不相信似的看着她,眼里有惊喜掠过。
两人的谈话是艰涩的。门外的北风呼呼狂叫,门缝不时吹进细细的黄沙。那天晚上没电,一支蜡烛隔在中间,烛光飘忽不定。他的谈话断断续续:“是说好了一年……这里的一切刚刚就绪……刚收了十多个学生……”她的心里一阵苦涩,舔舔干渴的嘴唇,忽然觉得连眼泪都没了。
“咚咚”,轻轻的敲门声。他起身开门,是白天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女孩。女孩将手从背后伸出来,递到他面前,说:“老师,给你。”是一只黄澄澄的小橘子。他笑了,推回女孩的手,说:“老师不要,你自己留着吃。”女孩不容分说,将橘子放在他手里,转身就走。
他看看手里的橘子,无声地叹口气。他将橘子放在她面前,说:“你吃吧,解解渴。”她说:“学生送给你的,你吃吧。”他又将橘子推回来,她推过去。一只小小的橘子,在两个人面前推来推去。她发现,橘子上有一个白色的斑点,那是腐烂的痕迹。他拿起橘子,剥开,取出一瓣放在嘴里,其余的给她。他的动作极快,但她还是看得清楚,他将腐烂的一瓣放在嘴里。
她的眼睛渐渐湿润。一个小小的橘子,告诉了她,为什么他无法离弃这里的孩子。
技法借鉴
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描写人物,是使人物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重要方法。
文中的“他”是一位老实憨厚、吃苦耐劳、热爱儿童、献身边区教育的当代青年,文章没有将“他”概念化、脸谱化,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让主人公“他”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景物描写。“破旧的教室”“门外的北风呼呼狂叫……烛光飘忽不定”,面对如此艰苦的办学环境,“他”卻选择了坚守和担当,这里的景物描写具有“以物衬人”的作用。
外貌描写。第3自然段中通过“她”的所见描写“他”的外貌,寥寥数语,人物艰苦朴素、事业为上的精神蕴含其中。
细节描写。作者用较多文字描写“小橘子”,架构起“举橘”“闻橘”“送橘”“让橘”“吃橘”“议橘”这一形象化的线索。一只小橘子勾连着、传达着丰富的信息:边区农村儿童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富有,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多元化选择和社会责任感……小橘子这个细节,成为全文构思链条中最活跃的元素,成为动人心弦的亮点。
动作描写。当读到“他”“动作极快”地将腐烂的一瓣橘子“放在嘴里”而不是弃之一旁时,我们都会和“她”一样“眼睛渐渐湿润”。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出“他”与边区农家学子深厚真挚的感情以及无声的大爱。
语言描写。“是说好了一年……这里的一切刚刚就绪……刚收了十多个学生……”断断续续的一句话,正是“他”执着坚守、扎根边区的朴素表达。
心理描写。“她”开始带着疑虑和不安而来,渐渐明白“为什么他无法离弃这里的孩子”,心理描写凸显“他”高尚精神的感化力。
侧面描写。文章描写了“一群孩子”争相闻橘子、“一个扎两个羊角辫的女孩子”“送橘”的动人场面。这些侧面描写具有“以人衬人”的作用。
上述描写手法不是孤立的,而是交融互补,构成个性化的感人场面。
我仿我秀
遨游“字海”夺冠记
卞思琪
“耶!我们赢啦!”我们在举行猜字谜比赛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方块字玲珑奥妙。这不,一场妙趣横生的猜字谜比赛正在火热进行。
比赛开始前,我们组的队员个个摩拳擦掌,兴奋不已,恨不得长出一双透视眼,能透视桌上那张倒扣着的纸——看到纸上的题目。哪怕早十秒思考也是好的,我将头搭在桌子上,希望能偷看到一点儿题目,可那纸紧紧挨着桌子,啥也看不见!
“三,二,一,开始!”陈老师响亮地发出开赛令。我们迅速将纸翻了个仰面朝天,认认真真读起题来。“哈,原来是这种题目哇!”小梅拍了拍胸脯,信心满满地说。前四题嘛,赛前看过的书上都有,我们早就研究过了,简直是送分题!
继续攻克下一题……咦?“要一半,扔一半”,这是啥字呀?我咬着笔头,皱紧眉头,眯着眼睛,冥思苦想。“会不会用的是拆字法?”小晶瞪大眼睛问我。对!“一半”的意思一定是把“要”和“扔”各取一部分!小晶这么一点拨,我们顿时脑洞大开,迅速得出谜底——“奶”。可是一波才平一波又起:“一边是红,一边是绿,一边喜风,一边喜雨。”看着这么长的题目,我们一下子慌了神。“镇定,要镇定!”我缓过一口气,托着下巴,紧盯题目。可是脑袋里好像刚被“大扫除”似的,什么都没想出来。“快到时间了,赶紧跳下一题吧!”小秋催促道。
陈老师居然还放“暗招”!她用电脑播放出“嘀嗒,嘀嗒”的钟声。这“嘀嗒”声啊,好像怪兽一般一步一步地逼近我,似乎下一秒就要将我吞掉;它又好似一枚吓人的定时炸弹,下一秒就会爆炸……我赶紧从慌乱中回过神来,这时小秋顿生灵感,虽然故作镇定,但声音里充满惊喜:“这不就是我吗——绿色是禾苗生长的颜色,红色是火燃烧的颜色!”小晶也激动地压低声音,接过话题:“是嘛,禾苗生长需要雨水,火焰燃烧借助风力。”小秋揭开谜底:“禾与火结合,不就是我名字中的‘秋字嘛!”
“嘀嗒”声骤停,陈老师现场收卷、批卷。答卷一张张批下去,到了咱们组,只见1个钩,2个钩,3个,4个……90分!我们组遥遥领先,引得我们一阵欢呼:“夺冠啦——”
中国的汉字似海般深邃,一撇一捺都是故事。比赛虽结束了,但我等少年仍会在“字海”中智慧地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