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苏州地区血流感染患儿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2024-04-24高晶晶周惠智陈海鹏许丽君徐卫东王亚南
高晶晶,周惠智,苏 宁,袁 垆,陈海鹏,许丽君,徐卫东,王亚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 检验医学中心,江苏 苏州215002)
血流感染是危重感染性疾病之一,随着侵入性操作增加、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以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数量的增加,血流感染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1-2]。然而多重耐药菌的大量检出也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3-4]。及时准确的病因诊断以及早期适当的抗菌治疗直接影响血流感染治疗结果[5-6]。本研究收集2018至2022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血流感染患儿临床信息,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特点,以期为该类患者的病因诊断和抗菌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896例血流感染患儿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年龄小于18岁的患者,送检非重复血培养阳性且临床确认为血流感染,病例资料完整。患者按年龄进一步分类如下:新生儿(≤28日龄)、婴儿(>28日龄,且≤1岁)、幼儿(>1岁且≤3岁)、儿童(>3岁且<18岁)。
1.2 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
采用多种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包括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德国Bruker)、Phoenix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美国BD)、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法国梅里埃)。采用最小抑菌浓度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法、Kirby-Bauer (K-B)纸片扩散法或 E试验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标准判断药敏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WHONET 5.6软件对病原菌种类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剔除同一患者重复分离菌株。计数资料以例数(n)或百分比(%)表示。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评估病原菌分布随年龄变化。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儿一般资料
2018至2022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血培养阳性的896例血流感染患儿中,男性有502例,女性有394例,男性多于女性;按患儿年龄分析,新生儿是主要的好发年龄段,共有719例(80.2%),其次为婴儿148例(16.5%);按科室来源分析,患儿主要集中在新生儿监护室和新生儿病房(分别占51.9%和43.4%)。见表1。
表1 血流感染患儿一般情况
2.2 病原菌分布及构成
896例血流感染患儿中,866例(96.7%)为单一细菌感染,30例(3.3%)为混合细菌感染。共分离病原菌92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10株(65.9%),革兰阴性菌309株(33.4%),真菌7株(0.8%)。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32.6%)、头状葡萄球菌(12.0%)、肺炎克雷伯菌(10.8%)、大肠埃希菌(5.4%)和产气克雷伯菌(4.4%)。见表2。
表2 2018—2022年患儿血液样本中病原菌分布及构成
按主要病原菌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分布及构成分析发现,非新生儿组中产气克雷伯菌的占比显著高于新生儿组(χ2=7.152,P=0.007),而其他病原菌在两组中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主要病原菌在不同年龄组中的分布及构成
2.3 病原菌耐药特征
2.3.1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常见药物的耐药情况 本研究中,分离数量最多的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超过75%,对克林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在30%~50%,对四环素和利福平耐药率相对较低(10.0%左右);头状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超9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较低(5.0%左右);肠球菌属对红霉素和米诺环素耐药率较高,超60%,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均敏感(100.0%),而屎肠球菌对这两种抗菌药物表现出极高耐药率(>90%);无乳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9.4%、64.7%和82.4%,对左氧氟沙星有一定的耐药率(35.3%),未检出青霉素耐药无乳链球菌。此外,所有阳性球菌中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见表4。
表4 主要革兰阳性球菌对常见药物的耐药情况
2.3.2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情况 在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总体耐药性最严重,其次是产气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一代和二代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超过80.0%,对头孢西丁、环丙沙星、三代及三代以上头孢类药物的耐药率超过45.0%;产气克雷伯菌对氨曲南和其他头孢类药物耐药率均超过50%,对左氧氟沙星具有一定的耐药率(10.0%左右);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超过60.0%,对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以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在10.0%左右;阴沟肠杆菌除对二代头孢类药物耐药率为94.7%,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小于3.0%。肺炎克雷伯菌、产气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2.0%、12.2%、8.0%和0.0%。4种肠杆菌目细菌对阿米卡星均敏感。见表5。
表5 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常见药物的耐药情况
2.3.3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 本研究中,主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reus,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epidermidis,MRSE)、耐甲氧西林头状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Capitis,MRSC)、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Klebsiellapneumoniae,CRKP)、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Escherichiacoli,CREC)以及碳青霉烯类耐药产气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Klebsiellaaerogenes,CRKA)。2018至2022年,表皮葡萄球菌中MRSE总检出率为77.8%,其每年检出率相对稳定,在80.0%左右。头状葡萄球菌中MRSC总检出率为94.6%,在2020年前其检出率呈上升趋势(90.9%~100.0%),2020检出率高达100.0%,2020年后呈下降趋势。肺炎克雷伯菌中CRKP总检出率为22.0%,2021年检出率最高,达到62.1%。与2021年相比,2022年几种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均有所下降。此外,本研究中共分离到3株MRSA,4株CREC和5株CRKA。见表6。
表6 主要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
3 讨论
血流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患者负担重,及时的经验性治疗对于治疗成功至关重要[7]。了解当地血流感染病原种类及耐药模式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更好地管理该类疾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8至2022年896例血流感染患儿临床资料、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发现患儿以新生儿为主(80.2%),男性多于女性,96.7%为单一细菌感染。分离的926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多数(65.9%),与ZHANG和ZHOU等[8-9]研究结果一致。所有分离菌株中,表皮葡萄球菌的分离率居首位,其次为头状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产气克雷伯菌,与国内其他报道有所不同[10-11],推测可能与不同地区、不同医院收治的患者背景及临床经验性抗菌药物使用习惯有关。产气克雷伯菌在非新生儿组中占比高于新生儿组,提示不同病原菌在不同年龄组中分布有所差异。
革兰阳性球菌中,分离量最多的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NS)。表皮葡萄球菌中MRSE和头状葡萄球菌中MRSC的检出率分别为77.8%、94.6%。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3株MRSA(检出率为25.0%)。研究表明,不同地区患儿血流感染中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检出率有所不同,通常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更高[12-1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对于重症感染者仍可首选这些抗菌药物。肠球菌中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对利奈唑胺保持较低的耐药率(<3.0%)。无乳链球菌可引起新生儿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15]。本研究中,共分离到34株无乳链球菌(3.7%),对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耐药率较高,临床应谨慎使用这些抗菌药物。
革兰阴性杆菌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居多,它对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76.0%、51.0%,高于2021年中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监测水平,而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低于CHNIET监测水平[16]。本研究中,未检出对阿米卡星耐药肠杆菌目细菌。随着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增加以及碳青霉烯酶在细菌中的传播,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尤其是CRKP的检出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健康和医疗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7-18]。本研究中共检出CRKP 22株,平均检出率为22.0%,与CHINET监测数据相近[16],但22株CRKP中有18株均为2021年检出,是否有院内感染爆发的可能,值得引起重视。与2021年相比,2022年患儿血流感染中MRSA、MRSE、MRSC、CRKP和CRKA等几种主要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表明该院细菌耐药和医院感染控制呈现良好局面。此外,本研究中仅分离到7株真菌,数量较少,有待搜集更多菌株,以评估真菌的耐药性。
综上所述,2018至2022年苏州地区患儿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不同细菌耐药情况不同,临床应定期监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以指导该类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