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落实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救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

2024-04-24王晓梅田培培霍介介

中外医疗 2024年3期
关键词:脑梗死流程情绪

王晓梅,田培培,霍介介

曹县人民医院,山东菏泽 274400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脑血管疾病类型之一,因脑部血管突发性阻塞,导致供血不足而引起的脑组织缺血和坏死[1-2]。发病后将引起意识改变、肢体瘫痪、语言障碍、视力问题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若未及时接受救治,随着病情进展将加重脑组织受损,增加致残和致死风险,危及患者生命[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急性脑梗死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发病占比达到70%以上,临床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4]。发病早期及时救治对改善患者预后的意义重大。急诊护理流程是一项流程清晰、节点明确、抢救有序的护理措施,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就是大脑”,要求急诊护理工作中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及时采取针对性救治措施,促进脑血管再通、脑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优化预后[5-6]。因此,本研究为探究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作用效果,随机选取2022 年5月—2023 年5 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9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 例中男25 例,女20 例;年龄54~83 岁,平均(65.45±4.18)岁;发病时间0.5~2 h,平均(1.04±0.32)h。观察组45 例中男29 例,女16 例;年龄56~85 岁,平均(65.51±4.25)岁;发病时间0.4~2 h,平均(1.11±0.34)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SD00743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临床影像学检查结合症状表现明确为急性脑梗死;具备溶栓条件;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既往有脑梗死发病史者;同时合并脑出血者;有血液系统疾病者;癌症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者;发病前存在语言功能、运动功能障碍者;有精神系统疾病、认知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依照医院急诊管理制度,接到急救电话后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前往现场。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病情作初步评估,予以吸氧、静脉输液等常规处理措施。转移患者回急诊接受救治,到达医院后经绿色通道进行检查、评估、治疗。

观察组落实急诊护理流程。①在接到急救电话后,3 min 内出发,途中通过电话联系家属,指导患者简单的处理措施,做好情绪安抚,稳定情绪。到达现场后,及时对患者进行适当流量吸氧,评估患者病情状态,询问家属患者的既往病史,遵医嘱予以药物静脉输液。②转运流程优化:完成生命体征初步评估后,搬运至救护车。运送途中将患者初步评估信息通过微信发送至院内急诊,沟通患者基本情况,使院内充分做好接诊准备。同时护理人员向家属介绍病情,讲述溶栓治疗的必要性,预先签署知情同意书,缩短抢救时间。途中对于意识状态良好的患者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避免情绪过于应激。③院内接诊优化:到达医院后,提供患者信息,分诊护士根据预先通知迅速开启绿色通道,第一时间采集患者血液样本、生命体征监测、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病情及溶栓治疗方案,及时采取抢救治疗。④溶栓抢救优化: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对于抢救过程中异常指标及时沟通医师处理,与医师做好护理配合有序完成溶栓治疗。治疗后,及时告知家属患者的状态,稳定情绪,叮嘱后续的注意事项以及康复指导等内容。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功能评分:在护理前后评定患者负面心理情绪与生活自理能力情况,使用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测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分值为20~80 分,评分临界值分别为50 分和53 分,分数高则代表越严重的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使用巴氏量表(Barthel Index, BI)测评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总分值范围0~100 分,分数越低代表生活自理能力越差。②观察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量表(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从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关系4 项维度评定,每项分值0~100 分,分数高则说明生活质量好。③观察护理满意度:利用科室自拟满意度问卷测评,总分0~100 分,80~100 分表示十分满意,60~<80 分表示比较满意,<60 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心理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符合正态分布,行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护理满意度),行χ2检验,用例数(n)和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 值P 值焦虑情绪评分护理前54.51±3.16 55.11±3.25 0.887 0.377护理后42.15±2.28 38.45±2.64 7.115<0.001抑郁情绪评分护理前56.64±3.35 56.91±3.67 0.364 0.716护理后41.16±2.97 37.15±2.84 6.546<0.001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护理前65.15±4.15 66.21±4.23 1.199 0.233护理后71.15±4.26 82.01±4.34 11.979<0.00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物质生活、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关系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 值P 值物质生活护理前78.36±3.35 77.28±3.61 1.471 0.144护理后84.18±3.35 88.14±3.53 5.458<0.001心理功能护理前79.46±5.43 78.82±4.18 0.626 0.532护理后85.54±3.18 89.43±3.25 5.738<0.001生理功能护理前70.25±4.16 71.54±3.35 1.620 0.108护理后75.46±4.93 80.54±4.28 5.219<0.001社会关系护理前78.61±3.51 77.83±3.71 1.024 0.308护理后81.41±4.68 86.32±4.39 5.133<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因大脑动脉粥样性硬化,导致脑血管循环障碍,诱发脑组织急性缺氧、缺血坏死的常见脑血管疾病[7]。该病的病因复杂,高血压、血脂以上、糖尿病等均为诱发因素,患病人群集中在中老年群体。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以意识障碍、语言、肢体等功能障碍为典型表现,若未及时治疗病情将迅速进展,加大脑组织损伤,甚至诱发脑疝,严重危及生命安全[8]。据相关研究指出,急性脑梗死的抢救效果与抢救时间存在必然联系,治疗时间每延迟60 min,增加20%的病死率,积极予以急救护理可提高急救效率[9]。

常规急诊护理是临床普遍使用的护理模式,虽可以满足患者急救护理基本需求,但护理流程的衔接存在一定的不足,整体效果仍不理想[10]。本研究将急诊护理流程作为观察组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形成对照。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分别为(38.45±2.64)分、(37.15±2.84)分、(82.01±4.34)分,均优于对照组的(42.15±2.28)分、(41.16±2.97)分、(71.15±4.26)分(P均<0.05)。说明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调节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良好的急救质量。王芳等[11]在其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其观察组护理后SAS 评分(41.68±4.83)分、SDS 评分(42.50±5.19)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83.69±6.35)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更优(P均<0.05)。分析原因: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优化,在院前抢救方面,接到急救电话后迅速响应,确保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可在3 min 内出发前往现场[12-13]。在途中对患者情况基本了解并指导家属正确的处理方式,避免患者错误护理而导致病情加重。达到现场后及时生命体征评估并安排转运,途中对家属进行治疗方案的宣讲,缩短院内沟通时间,同时将患者病情信息发送至院内,确保院内院外的充分衔接,缩短抢救节点时间[14-15]。另外,在转运途中平复患者心理情绪,避免情绪激动而产生强烈的应激。在院内接诊环节,由于院内事先了解患者情况,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开启绿色通道,及时对患者进行检查、抢救。急诊护理流程下各抢救节点分工明确、衔接有序,最大限度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质量,促进患者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对急诊护理各项流程梳理优化,患者尽早接受溶栓治疗,为血管再通、血流再灌注争取更多的机会,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逐渐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急诊护理流程急救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流程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急性脑梗死急救效果,缓解负面心理情绪并促进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猜你喜欢

脑梗死流程情绪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情绪认同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