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2024-04-24郁佳佳顾焱
郁佳佳,顾焱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眼科,江苏无锡 2140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习惯不断发生改变,使得糖尿病发病人数越来越多。该病可对患者机体各个器官逐渐形成损伤,继而引发各种并发症,视网膜病变是其中常见并发症之一[1-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发生改变,致使视网膜出血慢性损伤,视力变得模糊,甚至会导致失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影响患者的视力,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影响。该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非增殖性病变发生在疾病的早期阶段,临床治疗通常以控制血糖为主,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以防止疾病恶化,但仍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疾病发展的后期,会演变成增殖性病变。目前,临床治疗尚不能得到理想效果,为此早期采取有效治疗方法尤为关键。为提高治疗效果,一般会采用药物联合治疗方式。甲钴胺药物能够修复神经细胞,改善患者神经病变症状。前列地尔是血管扩张药物,能够增加眼部血流,改善视网膜血液供应[3-4]。本研究随机选取2021 年1 月—2022年12 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80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各40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20 例;年龄35~73 岁,平均(54.00±6.33)岁;视网膜病变病程2~10个月,平均(6.00±1.33)个月;体质指数21~26 kg/m2,平均(23.50±0.83)kg/m2;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10 例,高中12 例,专科及以上18 例。观察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36~72 岁,平均(54.00±6.01)岁;视网膜病变病程间2~11 个月,平均(6.50±1.50)个月;体质指数21~26 kg/m2,平均(24.00±1.01)kg/m2,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9 例,高中10 例,专科及以上21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知晓本次研究且同意;②患者无其他严重眼部疾病;③凝血功能正常;④无精神、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长期服用抗血小板、抗凝等药物者;②合并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中央/分支静脉阻塞等眼部疾病者;③对所用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钴胺500 μg(国药准字H20050352;规格:0.5 mg),和100 mL 生理盐水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1 次/d,持续治疗4 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0μg 前列地尔(国药准字H10980024;规格:2 mL∶10μg),和10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1 次/d,持续治疗4 周。
1.4 观察指标
1.4.1 治疗效果 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眼底出血、玻璃体混浊等症状明显缓解,视力改善在3 行以上;有效:眼底出血、玻璃体混浊等症状有一定缓解,视力改善在2~3 行之间;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出现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于治疗4 周后评估。
1.4.2 临床相关指标 测量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厚度、眼压值,其中视力采用标准视力表进行检查,视网膜厚度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美国光视医学有限公司;RTVue XR Avanti)测量,眼压值通过眼压计(日本佳能;TX-20)测量。于治疗前、治疗4 周后评估。
1.4.3 不良反应 包含恶心呕吐、面色潮红、头痛。于治疗4 周后评估。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临床指标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最佳矫正视力治疗前0.17±0.08 0.16±0.09 0.525 0.601治疗后0.38±0.10 0.27±0.09 5.171<0.001视网膜厚度(μm)治疗前420.10±82.62 421.46±84.51 0.073 0.942治疗后168.65±64.54 319.38±65.47 10.369<0.001眼压值(mmHg)治疗前19.14±1.65 19.45±1.52 0.874 0.385治疗后16.63±1.14 17.06±1.28 1.587 0.117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在临床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高发并发症,主要由于高血糖引起的视网膜血管损伤所致。其发病机理可概括为:高血糖引起视网膜微血管损伤,导致视网膜缺血和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易破裂出血,进一步加重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新生血管、微血管瘤、黄斑水肿、棉絮斑等,可导致患者视力模糊、视力下降。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失明[5-6]。诊断可通过眼底彩照、检眼镜、OCT、眼底造影等方法,以此评估视网膜中是否存在异常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分为增殖性和非增殖性,由于患者初期症状不明显,忽视对其的治疗,单纯控制血糖。到医院就诊时,病情往往已经恶化发展。如果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导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新生血管,视网膜病变进展到增殖期。目前,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其疗效显著,可清除出血,可使牵拉脱位的视网膜复位。但由于手术过程中会剥离增殖膜,容易牵拉到新生血管而引起出血,增加手术难度。有研究表明,药物治疗有助于控制血糖,改善视网膜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氧化应激,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7]。前列地尔是一种血管扩张剂,为白色至微黄色乳状液,可扩张血管,增加眼血流量,改善视网膜供血,减少视网膜血管渗漏和水肿,并通过增加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前列环素来改善病变。甲钴胺是维生素B12 的衍生物,可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促进视网膜血流,具有抗缺氧和抗炎作用,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神经病变症状[8]。
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P<0.05),与段涛[9]研究中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P<0.05)的结果具有一致性。治疗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均提高,视网膜厚度、眼压值均减少,并且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更高,视网膜厚度更低(P均<0.05)。两组眼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两组采用的治疗方法,均能够改善患者视力,说明两种药物均有一定效果,可减少视网膜厚度,降低眼压值,并且观察组效果更佳。究其缘由可能为前列地尔可以进一步减少视网膜血管渗漏和水肿,从而减轻病变程度。同时,还可以促进视网膜血流,改善缺血状态,有助于保护视网膜免受损害[10-13]。最佳矫正视力的提高、视网膜厚度和眼压值的减少可能是由于前列地尔通过改善血管状况、减少水肿和渗漏,进一步促进视网膜组织的修复和恢复。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安全性高。采用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对于单独使用甲钴胺,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可能是因为前列地尔的血管扩张作用能够减轻视网膜的缺血状态,从而减轻因为缺血引起的眼底血管病变、渗漏,减少眼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发挥出有效的治疗作用[14-15]。本研究结果与预期一致,在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中,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的视力恢复产生积极影响。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前列腺素和甲钴胺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可能因人而异。在使用这些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医嘱使用。同时,患者还应注意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等,以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综上所述,将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治疗效果得以显著提高,且治疗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