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引导干预在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2024-04-24杨子李伟岚郑琰吴景辉

癌症进展 2024年3期
关键词:螺旋导图肺癌

杨子,李伟岚,郑琰,吴景辉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放射科CT 室,2 肝胆胰外二科,郑州 450000

肺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效果与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只有明确疾病严重程度,才能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因此在治疗前采取合适的方法评估肺癌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十分必要[1]。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具有分辨率高、无创及操作简单等特点,可多角度、全方位观察病变,近年来在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2]。由于多数患者对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的认知度较低,对检查的配合度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多层螺旋CT 的成像质量,从而增加了误诊、漏诊风险[3]。因此,临床还需在开展影像学检查前,加强对患者的指导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才能保障检查的顺利进行。但传统引导干预多以口头宣教的形式开展,若患者理解能力较差,难以完全了解检查的相关内容,整体引导效果欠佳。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枯燥、复杂的信息整理成有条理、有组织的图形,方便患者记忆[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思维导图引导干预在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的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 年版)》[5]中关于肺癌的诊断标准;②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③年龄18~85 岁。排除标准:①存在多层螺旋CT 检查禁忌证;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合并免疫性或代谢性疾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80 例肺癌患者,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引导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思维导图引导干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引导干预。检查前通过口头宣教的方式告知患者检查的相关知识及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嘱患者完全摘除身上的金属、玉器等物品;检查过程中做好相关防护工作,指导患者正确呼吸;检查后做好相关的健康指导。

观察组患者给予思维导图引导干预。①成立思维导图引导小组:小组成员由4 名医护人员组成,要求小组成员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及需求对引导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按检查前、检查时和检查后的顺序绘制肺癌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思维导图。②思维导图引导干预措施:将绘制的肺癌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思维导图打印出来后分发给患者,小组成员逐条为患者及家属讲解。针对年龄较大且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还需配合视频宣教,同时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针对比较重要或十分难懂的内容,需反复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讲解结束后小组成员还需收集患者提出的意见,并及时反馈给组长,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开会讨论,根据患者提出的意见不断修改并完善思维导图内容。③肺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思维导图内容:a.增强扫描前,向患者介绍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目的、原理、方法、造影剂、重要性、注意事项等,并强调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嘱患者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前4 h禁食禁水,禁止做其他造影检查,避免粪便或造影剂影响增强CT 扫描图像质量;若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甲亢等合并症,医护人员需实时陪同;糖尿病肾病患者还需在检查前48 h 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情况,无异常则可进行增强CT 扫描,扫描前48 h 停用二甲双胍;检查开始前摘除所有金属物品,同时佩戴围脖等医院配备的防护用品,保护敏感器官。b.增强扫描时,调节检查室温湿度,做好保暖工作;扫描过程中采用鼓励性语言对患者进行鼓励和支持,若患者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可考虑给予镇静剂,避免患者上举双臂时疼痛难耐。检查期间嘱患者听从医师指导,正确进行呼气和吸气,减少呼吸伪影;在注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时,若患者肾功能正常或中度降低,两次碘对比剂注射的间隔时间应至少4 h,对于肾功能重度下降或接受透析的患者,两次碘对比剂注射的间隔时间至少应达到48 h。c.增强扫描后,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检查是否成功,并做好指导工作;告知延迟显像的患者及家属并非检查失败,避免患者及家属紧张、不安;注入碘对比剂后主要经肾脏和胃肠道排出,因此检查结束后嘱患者多饮用温开水,促进造影剂排出,减少肾毒性;嘱患者留观20~30 min 后方可离开,期间让患者自我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胸闷、血压下降、心率异常、头晕或迟发性过敏等反应。针对存在检查风险的患者,检查后还需对其进行静脉补液并检测EGFR表达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CT 图像质量:优,图像无伪影,十分清晰;良,有少量伪影,但不影响检查结果;可,有严重伪影,对检查结果有一定影响;差,图像模糊,严重影响检查结果的判定。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②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6]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7]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HAMD量表包括抑郁情绪、认知、睡眠等条目,评分﹤7 分为正常,7~16 分为轻度抑郁,17~24 分为中度抑郁,﹥24 分为重度抑郁;HAMA 量表包括焦虑情绪、紧张害怕、记忆力和注意力等条目,评分﹤7 分为正常,7~14 分为轻度焦虑,15~21 分为中度焦虑,≥22 分为重度焦虑。③采用自制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检查依从性:完全依从,自觉配合检查;基本依从,在医护人员督促后接受CT 检查;不依从,全程抗拒CT 检查,该量表效度为0.864,Cronbach’s α系数为0.892。总依从率=(完全依从+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④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包括对医护引导态度、引导及时性、引导正确性3 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 图像质量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CT 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CT 图像质量[n(%)]

2.2 心理状态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HAMA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HAMA 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HAMD、HAM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HAMD、HAMA 评分的比较

2.3 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依从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12)。(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依从情况[n(%)]

2.4 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引导态度、引导及时性、引导正确性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5)

表5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的比较(x-x-±s)

3 讨论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是临床常用于诊断肺癌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之一,成像清晰度较高,在肺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8-9]。但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的指导内容较多,特别是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和检查时的引导工作,而接受检查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及理解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对CT 增强扫描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常规引导干预在宣教时多以口头宣教为主,多数老年或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难以完全理解宣教内容,检查时极易出现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不仅会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还会影响增强扫描图像质量,增加误诊、漏诊风险[10-11]。

思维导图是一种极具发散性的图文工具,主要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将需要引导的内容一一列出,并利用丰富的线条、色彩、图形等吸引患者的注意力,便于进行指导[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CT 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臧玮娜等[14]研究结果显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 检查期间对患者进行思维导图干预,其图像质量优良率高达96.00%,高于接受常规干预患者的80.00%,提示思维导图引导在保障增强CT 图像质量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可能是因为思维导图引导可将繁琐的增强CT 检查相关知识转化为层次分明的图形,并按检查前、检查时、检查后的顺序进行梳理,便于患者理解,可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积极配合影像学医师进行检查,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图像的清晰度[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HAMA 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HAMD、HAMA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思维导图引导干预可帮助缓解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患者的不良情绪。分析原因为,思维导图引导干预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宣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趣味性,使患者更容易理解,且针对不同理解能力、年龄的患者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可确保每例患者均能了解检查相关知识,避免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17-18]。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接受思维导图引导的患者,对医护引导态度、引导及时性、引导正确性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接受常规引导干预的对照组患者,表明思维导图引导干预可有效提高肺癌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检查依从性。分析原因为,相较于常规引导干预,思维导图引导干预通过组建干预小组,并让小组成员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绘制肺癌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理解、移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有效的沟通能让患者更容易理解宣教内容,不仅能提高患者对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的认知程度,使其积极配合检查,还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19-20]。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引导干预能够提高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提高依从性和满意度。

猜你喜欢

螺旋导图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旋风“螺旋丸”
螺旋变变变
第6章 一次函数
奇妙的螺旋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