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毒血凝酶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和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4-04-24王淑
王 淑
(南充市中心医院儿科,四川 南充 637000)
目前,新生儿疾病发病率呈现较高的水平,是临床关注的重点[1]。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主要和胃黏膜应激相关。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患者的症状包括血压降低、四肢冰冷等,病情加重甚至可危及生命。奥美拉唑具有很好的抑酸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胃液分泌,使胃内部环境得到改善,从而使胃黏膜免受酸性物质的侵蚀,同时还可以减少对黏膜破坏,加速黏膜修复,使出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2]。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联合应用蛇毒血凝酶治疗能迅速止血。蛇毒血凝酶是一种酶类止血剂,可以加速血小板聚集,在出血部位可以加速血栓的生成,药物进入体内在5 ~30 min内起效,药效可以维持48 ~72 h,起到止血效果[3]。蛇毒血凝酶具有类凝血酶样的功能,可以在损伤处血管内加快血小板的聚集,同时还可以释放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因子,使其分解,形成纤维蛋白1 单体,从而迅速止住损伤部位的出血。本次研究从南充市中心医院2021 年1 月—2023年12 月期间接诊的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中选择74 例进行研究,目的是分析蛇毒血凝酶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3 年12 月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4 例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根据掷骰子法分为参照组(37 例,传统治疗)与研究组(37 例,蛇毒血凝酶治疗)。两组患儿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此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儿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在出生后30 天内发病;(2)经临床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
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不全的患儿;(2)合并全身出血性疾病;(3)合并假性呕血以及便血;(4)合并先天性消化道畸形;(5)合并咽下综合征。
1.3 方法
参照组给予传统治疗。给予患儿禁食、抗感染治疗,纠正酸中毒治疗等。为患儿肌内注射维生素K1(安徽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789,10 mg:1 mL×10 支),剂量为每天5 ~10 mg。同时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武汉长联来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278,40 mg×10 瓶)治疗,静脉滴注,每天1 次,每次10 mg。治疗时间为1 周。
研究组给予蛇毒血凝酶治疗。为患儿肌内注射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95,1 mL:1 IU×12 支],每天1 次,每次0.3 IU。治疗时间为1 周。
1.4 观察指标
(1)治疗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评价标准:经过治疗,48 h内未见有咖啡样或鲜红的流质,且大便颜色变白,即为显效;经过治疗,当患儿服药72 h内不再流血,胃管内没有出现浓稠的咖啡样或鲜红的流质,大便颜色转为正常,即为有效;达不到以上效果者,视为无效。(2)凝血功能指标。使用血凝分析仪(美国BECKMAN 公司,型号:ACL9000)检查,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3)应激指标。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型号:AU5800 型)检测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4)咖啡样物或鲜血消失时间、隐血试验转阴时间。(5)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呕吐、便秘、皮疹等。
1.5 统计学处理
研究指标均通过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数据(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计量数据(凝血功能指标、应激指标、咖啡样物或鲜血消失时间、隐血试验转阴时间)分别以(%)和(均数±标准差)表示,并对应经χ2、t验证差异,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比较
如表2 所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如表3 所示,治疗后,两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 0.05);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儿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凝血酶原时间(s)纤维蛋白原(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n=37)65.23±5.9653.06±5.89★15.63±1.5612.00±1.05★1.45±0.601.79±0.25★参照组(n=37)65.31±5.7962.12±6.05★15.66±1.6114.66±1.52★1.43±0.461.66±0.28★t 值0.05866.52680.08148.75830.16092.1066 P 值0.9535<0.00010.9353<0.00010.87260.0386
2.3 应激指标比较
如表4 所示,治疗后,两组丙二醛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
表4 两组患儿的应激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
组别丙二醛(μmo1/L)超氧化物歧化酶(U/m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n=37)59.89±8.1230.25±3.69★26.44±3.5242.93±5.65★参照组(n=37)59.90±8.5536.23±5.42★26.46±3.7736.91±4.85★t 值0.00525.54760.02364.9177 P 值0.9959<0.00010.9812<0.0001
2.4 咖啡样物或鲜血消失时间、隐血试验转阴时间比较
如表5 所示,研究组咖啡样物或鲜血消失时间、隐血试验转阴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两组患儿的咖啡样物或鲜血消失时间、隐血试验转阴时间比较(h,±s)
表5 两组患儿的咖啡样物或鲜血消失时间、隐血试验转阴时间比较(h,±s)
组别咖啡样物或鲜血消失时间隐血试验转阴时间研究组(n=37)15.39±4.0835.85±6.79参照组(n=37)23.41±5.3152.63±8.98 t 值7.28509.0663 P 值<0.0001<0.0001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呕吐、便秘、皮疹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1%。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呕吐3 例、便秘5 例、皮疹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3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807,P=0.0585 >0.05)。
3 讨论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机制复杂多样,该疾病会导致胃肠道黏膜出现急性表浅性糜烂、坏死等。在应激条件下,交感神经兴奋、血管痉挛、氧自由基释放等可引起肠道黏膜损伤。缺氧缺血时,黏液代谢紊乱,导致黏膜屏障受损。在应激过程中,血管动力肠肽、肾上腺素等引起肠道黏膜、黏膜下层血流减慢、毛细血管阻力增大、动静脉短路,还会导致肠黏膜缺血坏死[4]。早产儿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发育不全,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较高。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长期禁食会使消化道发育及胃肠激素分泌受阻,引起新生儿喂养困难、新生儿胆汁淤积等并发症,因此,对其治疗具有重大意义[5]。感染、休克、创伤、颅脑损伤等原因会激发神经-内分泌代偿,使得交感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加,进而增加胃肠道黏膜的兴奋性。在压力条件下,胃肠黏膜局部血流分布显著下降,导致肠上皮细胞出现缺血坏死,导致其对机体的保护功能下降。上述因素导致了氢气在胃黏膜内的反向传播,导致胃黏膜受损,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溃疡、出血等病理变化。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会使其病情恶化。而失血过多容易引起休克,严重的还会危及新生儿的生命。所以,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主要是尽快地止住出血,同时尽快地进行输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多见于新生儿的疾病,由于感染、窒息等原因,会启动人体的神经-激素代偿,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分泌过多的儿茶酚胺,导致胃酸过多,对胃肠道的刺激加剧。尤其是早产,在出生2 h 以后就会产生酸性物质,导致胃pH 低于2,这会增加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糜烂和出血的风险[6]。
奥美拉唑是一种具有高碱性和高脂溶性的质子泵抑制剂,给药后能够快速进入患儿的胃黏膜上皮细胞中,阻止胃液的分泌,提高胃液酸碱度,减少肠黏膜损害,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提升止血效果[7]。凝血机能与出血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若凝血因子激活部分凝血活酶及凝血酶原持续时间增加,同时降低了其凝血循环速度,提示凝血周期已变长,存在出血风险。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常用的应激指标,丙二醛是细胞膜内的过氧化产物,能较好地反映细胞内的过氧化作用。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人体内一种具有保护作用的物质,它可以提高活性氧的清除率,减少细胞内的氧化胁迫[8]。
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使用蛇毒血凝酶和奥美拉唑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使凝血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蛇毒血凝酶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有明显的疗效,能加速止血[9-10]。此药是从巴西矛头蝮蛇的毒液中提取出来的止血药物,它是一种血液凝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子,其止血效果显著。此药具有促进病变部位血小板聚集、促进凝血因子分泌等作用,不会对血液中的血小板产生刺激。此药能够使血液凝固,使其在受损的地方快速聚集,并分泌出血小板因子、纤维蛋白单体等凝血因子,结合成难溶性的纤维蛋白,从而达到防止出血的目的。在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想要达到止血的目的,就必须让凝血因子能够充分地起到凝血的作用。应用适当的抗凝剂,提高其止血效果,对于改善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不良预后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蛇毒血凝酶是一种具有促凝、抗凝作用的蛋白质,在机体内广泛存在。此药的使用范围也比较广,除了可以进行静脉注射外,还可以进行局部注射。研究表明,蛇毒血凝酶可以使出血点的血小板聚集,并分泌血小板因子Ⅲ等多种凝血因子,从而加快凝血酶生成[11]。蛇毒血凝酶有类似于凝血酶的功能,蛇毒血凝酶是没有活力的,它不会导致血小板的凝集,也不会被活化释放出血小板因子Ⅲ。在受损的情况下,蛇毒血凝酶可以发挥类凝血酶的作用,并对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系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可以进行静脉或者是局部给药,它的起效非常快,效果也非常强,在注射5 ~20 min 后就会产生效果。它可以把正常成人的出血时间减少1/2 到1/3,并且可以保持2 ~3 天的止血作用。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只会起到止血的作用,并不会影响血中的凝血酶原数量,所以不会形成血栓。值得注意的是,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在低剂量时具有一定的止血效果,大剂量可显著减少血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同时可降低血黏度、凝血功能,具有抗凝功能,所以在用药时一定要避免过量使用。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在新生儿胃肠道出血中具有用药简便、起效迅速、长期有效、可反复使用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总之,蛇毒血凝酶可以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2]。
根据此次调查数据提示,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较参照组更短,纤维蛋白原水平更高,研究组治疗后丙二醛低于参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参照组,研究组咖啡样物或鲜血消失时间、隐血试验转阴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传统疗效相比,蛇毒血凝酶治疗可以增强疗效,并且改善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凝血功能指标、应激指标,还可以缩短咖啡样物或鲜血消失时间、隐血试验转阴时间。
综上所述,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运用蛇毒血凝酶治疗效果显著,对改善凝血功能具有突出疗效,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