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养殖中几种常见疾病的有效防治方法详细分析

2024-04-24黄兵兵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1期
关键词:羊群患病疫病

黄兵兵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畜牧业迅速发展,规模化养殖正在逐渐取代传统养殖方式,机械化技术与智能化设备促使我国羊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若未对羊病进行有效预防,一旦染病将会对畜牧业生产、繁殖等多方面都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甚至會导致疫病的大范围暴发,对人类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构成威胁。我国常见的羊病主要分为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与寄生虫病。

羊养殖过程中疫苗接种不及时、饲养管理不科学等因素易导致各种疾病发生、传播,大幅度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和积极性,不利于羊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学防治羊病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羊梭菌性疾病、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及羊口蹄疫等羊养殖中几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一、细菌性疾病防治方法

1、羊梭菌性疾病

该病是由梭菌属的病原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的总称,病原菌包括产气荚膜梭菌、腐败梭菌等。产气荚膜梭菌,又称魏氏梭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非运动性厌氧芽孢杆菌。在一定条件下该细菌可致病,引起家畜反刍动物的气坏疽、胃肠疾病和肠毒血症。其中B型产气荚膜梭菌是新生羔羊痢疾的病原,羊羔出生后10d内会感染此病,临床症状包括大量出血、腹痛和快速死亡。病理变化是部分或大部分回肠出现严重肠炎,黏膜坏死,浆膜表面可见气泡。羊梭菌性疾病多为急性发病,病程较短,病情发展速度非常快,具有较高的死亡风险,且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治对策。发病立即隔离治疗,首选林可霉素、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羔羊10mg/kg,每天2次,连用3天。

2、羊布鲁氏杆菌病

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布鲁氏菌病是一种重要的细菌性人畜共患病,动物中特有的6种布鲁氏菌病中有4种可引起人类感染。布鲁氏杆菌呈革兰氏阴性,带菌后成为该菌的天然宿主。大多数细菌传播由于接触了受污染的脓汁、精液、乳汁及流产胎儿、胎盘、子宫分泌物或吸入雾化的细菌等,或由于饲料、土壤或用具等环境污染而传播病菌,吸血昆虫(蜱)也可成为传播媒介。羊布鲁氏杆菌病典型临床症状是繁殖障碍,感染可导致流产和不孕症、乳汁产量下降或产弱胎等生殖症状,还能引起公羊的睾丸炎和附睾炎,影响养殖场羔羊的繁育。多数病羊出现关节炎和滑液囊炎导致的行走障碍等症状。正常情况下羊布鲁氏杆菌病造成的死亡率较低,但该病的致残率较高,且根治难度较大,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有很大影响。

3、羊沙门氏菌病

该病多因感染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多布林沙门氏菌等所导致。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其中在晚冬或早春更易发生。病羊或带菌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一般呈散发性。各日龄的动物都可能受到感染,但幼龄羊羔和怀孕或刚产羔的母羊最易感。沙门氏菌可在羊群中引发多种症状,包括精神萎靡、下痢、胃炎、肠炎、败血症、咳嗽等,沙门氏菌病感染妊娠母羊后会导致流产或死亡。预防沙门氏菌病需要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如饲料和饮水的质量安全检查工作,对新饲料进行化验,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冬天做好保温防风工作,秋季做好防潮工作。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抓住最佳治疗时机。链霉素和四环素族抗生素对本病有一定疗效。链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5~25mg,肌肉注射,1天2次,连用3~5天;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20m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

二、传染病防治方法

1、螨病

螨病作为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常常引发羊群的广泛传播。需要采取药物干预,无论是注射还是口服,都是防治此病的有效途径,这些方法不仅能迅速恢复患病羊的健康,而且对羊的生理状态无不利影响。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实际病情灵活决定,如遇到复合感染的情况,复方药物是首选。当前,伊维菌素在对抗线虫病和螨病疗效显著,推荐剂量为体重 50~100mg/kg,每周施用1次,连续3次。另一种选择是双甲脒,以500mg/kg的浓度涂抹于羊体表面。此外,药浴法也是一种常用方法,将螨净稀释1∶400后,确保药液温度保持在36~38℃,连续进行2~3次药浴,每次间隔5天。

2、羊肠毒血症

这种疾病也是羊群常见传染病的一种,其发病率较高、传染性很强,一旦污染了羊群饮用的水源,往往会在养殖场内快速传播,进而导致大批羊生病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羊肠毒血症一般是因为羊羔食用太多精料造成的,常出现于2岁以下的小羊中,是一种急性坏死性的传染病,由病菌感染引起,这种病菌会对羊的消化道系统带来严重损坏,造成消化系统坏死,并且还会继续恶化引发内脏穿孔。除此之外,羊肠毒血症还会通过粪便进行传播,因此在饲养羊群时应当加强对羊群健康情况的观察与记录,一旦发现异样必须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目前对于羊肠毒血症,常采用的处理方法是用磺胺脒喂服病羊,首次喂服0.2g/kg;其次也可以使用头孢霉素、卡那霉素等注射液对病羊进行肌肉注射,用量是20mg/kg,每日注射2次。除了对病羊进行治疗以外,还应当对羊圈进行彻底的消杀,具体操作是用3%的火碱液喷洒圈舍,消除病羊污染。

3、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简称胸膜肺炎,是由于感染丝状支原体而导致羊发生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危害严重。全年均有发病,以冬季及初春发病较多。成年羊比羔羊易感性强,病愈后易复发,具有地方流行性和接触传染性强的特点。本病在羊舍内多发,病后死亡率较高,一般每年2~5月份为高发季节,6月以后逐渐下降。1年中有2个高峰期:分别为3月初~4月底,以及10月末~11月初。当羊只患病后,其体温、呼吸道、肺脏以及胸膜等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传染病的致死率较高。本病常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造成大批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规模化的养殖场出现这类传染病的概率较高,并且在长途运输羊只的过程中,若管理不当,就会诱发羊支原体肺炎。即便通过治疗手段使患病羊只痊愈,但也会影响到养殖的质量和效率,导致料肉比异常升高,为养殖者带来较大损失。在防治羊传染性胸膜炎的过程中,饲养人员要全面贯彻自繁自养的理念和原则,在运输羊只的过程中,尽可能远离疫区。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健全饲养管理机制,实现对外地传入羊的全面隔离,经过科学合理的检疫后,确保外地传入羊不存在疫病后,再采用混群的饲养模式。针对羊传染性胸膜炎的流行地区,要将免疫接种落到实处。

4、羊口蹄疫

口蹄疫是一类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可以在猪、牛、羊等偶蹄动物中快速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口蹄疫病毒颗粒呈圆形,具有多型和易变的特性。FMDV感染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跛足和鼻、口、乳头、蹄部水泡性病变。口蹄疫主要通过未经处理的污染食品(如泔水)感染宿主。病毒首先侵入羊的口咽,然后全身扩散,形成从口腔到乳房、乳头和蹄部的囊泡。同时,感染羊只表现出体温升高、唾液分泌过多、产奶量减少等临床特征。容易继发感染导致体重下降、长期丧失生产力。该病很容易在动物之间传播,但死亡率很低。大多数死亡发生于患有心肌炎的幼龄动物,即心肌变性。该病毒有7种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现象、病毒在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强、高传染性、宿主范围广及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使疫病的防控非常困难。要严格畜产品的进出口,加强检疫,不从疫区引进偶蹄动物及产品;按照国家规定实施强制免疫,特别是种羊场、规模饲养场必须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

5、蓝舌病

羊蓝舌病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BTV)引起在反刍动物间传播的一种传染病,病羊口腔、鼻腔和胃肠道黏膜发生溃疡性炎症变化为主要特征,主要通过库蠓等吸血性节肢动物叮咬传播。但通过伤口或注射器注入感染性血液也被认为是BTV感染的途径。病毒复制发生在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细胞和内皮细胞中;因此,蓝舌病以血管损傷伴黏膜和皮肤出血、组织梗死、广泛水肿、发热、充血、跛足、呼吸障碍和口腔糜烂和溃疡为特征。迄今为止,已记录了27种BTV血清型,经典BTV血清型1~24临床感染最严重和最易感染的是绵羊,但患病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品种、毒株、群体免疫或个体动物的遗传。许多其他种类的家养和野生反刍动物包括牛也易受感染,尽管发病率和死亡率低得多,但仍然要做好防控,降低疫病发生引起的损失。肌肉注射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控制炎症进展。注射高免血清,通过给患病羊只注射与蓝舌病病毒相同的血清型号的高免血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三、寄生虫病防治方法

1、羊球虫病

羊球虫病是由多种球虫寄生于山羊或绵羊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引起的一种常见原虫病。绵羊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球虫属的胞内原虫特异性引起的。所有日龄的绵羊都易感,但临床最常发生于断奶前羔羊。羔羊因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中的孢子状卵囊而感染,临床表现为腹泻、痢疾、脱水、食欲不振、消瘦、贫血、被毛粗乱,甚至死亡。孢子状艾美耳虫卵囊对环境有很强的抗性,艾美球虫的致病强度和影响取决于当地的环境条件和个体的免疫力。任何降低羔羊免疫力的因素都有可能增加羔羊的易感性。大多数反刍动物具有良好的物种特异性免疫力,但这不是绝对的,与免疫剂量成正比,并与牧场再次污染有直接联系。在临床防控中要及时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必要时添加药物预防。

2、棘球蚴病

棘球蚴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即棘球蚴寄生于羊、牛和马等多种动物体内或寄生于人体引起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其成虫隶属带科、棘球亚科、棘球属,又称包生绦虫。棘球绦虫成虫常寄生于犬、狼、猫等终末宿主的小肠内,它们通过寄主动物的粪便将卵释放到环境中,再附着在最终宿主的皮毛上,来促进它们的传播。感染通过直接接触宿主、间接通过饮用水或食用受污染的水果和蔬菜传播。感染细粒棘球蚴的家畜,能够导致器官被破坏,造成生长缓慢、产奶、产肉和产毛减少,或造成出生率降低。由于棘球蚴病感染中间宿主的高度多样性,它正在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养殖中要对棘球蚴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预防羊棘球蚴病的发生,将危害降到最低。

四、羊疫病的有效预防措施

1、疫苗接种

为预防羊疫病的传播,疫苗接种是一个重要的预防策略。首先,疫苗接种可以在羊群中建立免疫防线,有效降低羊疫病的发病率。同时,它有助于减少疫病传播,从而维护整个养殖业的稳定;其次,疫苗接种的策略应该基于当地的疫病和季节性因素进行制定。养羊者需要与兽医密切合作,了解疫苗的可用性和适用性,以制定适当的接种计划。此外,对于新引入的羊只,应尽早进行检疫和接种,以确保其不会引入新的疫病;最后,养羊者应注意记录疫苗接种的信息,包括接种日期、疫苗批次等,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查阅和追溯。

2、做好羊圈日常消毒工作

在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对羊圈的消毒工作,系统合理地组织羊圈定期消毒,春夏季节每3天1次,秋冬季节每7天1次。疫病流行期或疾病高发期则应每天消毒,并采用多种药物混合的方式来增强消毒效果。一般情况下常规的消毒药物有戊二醛、聚维酮碘等,强度较高的消毒药物有过氧乙酸、火碱等,使用时按照说明书确定用量后将其全方位喷洒在羊圈中,尤其要注意卫生死角重点消毒。对于已经患病的羊羔,要对其养殖环境进行更高强度的消毒清理工作,若羊羔病亡,应当将其无害化处理,以免病毒残留危害羊群安全。

3、隔离和检疫

隔离和检疫是预防羊疫病传播的关键策略。首先,隔离和检疫措施有助于防止患病或潜在感染的羊只与健康羊只接触,从而遏制了疫病的扩散。同时,这些措施也有助于早期识别患病羊只,减少疫病进一步传播的风险;其次,隔离和检疫应根据养羊场的具体情况制定。此外,新引入的羊只应当首先进行隔离,并接受检疫检查。这可以确保其不携带疫病,以免将潜在的感染引入羊场。另外,定期的检疫是维护羊群健康的重要环节。兽医应定期对羊群进行检查,尽早发现感染和疫病症状。任何疑似患病的羊只都应立即隔离,以防止疫病传播给其他羊只;最后,养羊者需要建立健全的检疫和隔离设施,以确保患病羊得到适当的照顾和治疗。

4、树立科学的羊病防范意识

在养羊过程中,养殖户会受传统养殖方式的影响,还会沿用陈旧的养殖观念和养殖手段。这些养殖户没有树立对羊疾病的防范意识,不利于养羊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养殖场应提升对羊病防控工作的重视,不断创新预防手段,采取多元化的防范措施。在养殖生产中,大多数的养殖户认为投入大量资金预防疾病是没有必要的,原因是如果没有发生疫病钱就自花了。很不愿意投入资金构建预防隔离设施,结果是疫病来了不能有效应对,只能承受疾病造成的损失,所以养殖场一定要加强对养殖环境的建设,要重新认识科学合理防范的重要性,并且要制定科学完善的疫病防治体系。要针对羊群活动的主要环境和饲料槽以及羊群的排泄物采取全面的消毒,避免发生大规模的传染病。如果出现羊突然死亡的情况,不能随意处理,一定要采取无害化的处理方式,防止死亡羊只携带疾病造成羊群暴发疫病。另外要根据养殖数据和资料对羊的饲养管理进行调整,提高羊只自身抵抗力。

羊常见疾病的发生除了由于细菌、病毒、支原体、寄生虫等生物的感染而导致外,还有是由一些日常饮食因素及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疾病,比如营养代谢困难、食盐中毒等原因引起胃肠道失调的疾病。因此密切关注不同品种、不同性别、不同时期、不同状态羊只的生长情况,保证羊群养殖环境卫生的状况达到养殖标准,加强免疫措施,及时救治,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羊病的发生,保障畜牧业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羊群患病疫病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为照顾患病家父请事假有何不可?
野生动物与人兽共患病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羊群莫名蒸发疑案
“glifo”帮助患病儿童圆提笔之梦
不止一个
猪主要疫病的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