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匠心鞠躬

2024-04-24谢思球

今古传奇·当代文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青檀沙田泾县

谢思球

20世纪80年代,中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曾数次造访泾县宣纸厂。一次,他在捞纸车间里看着看着就愣了神。“捞纸”是宣纸生产过程中最为神秘的环节,只见两两一组的捞纸工人,娴熟地操纵着一张竹帘,在纸浆池里晃一晃,一张湿漉漉的宣纸就出现在竹帘上了。再移动竹帘,轻巧地一掀,宣纸就落在了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纸堆上,然后进入下一道晒纸工序。一张张宣纸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它从无到有,整个过程,耗时不过几秒,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捞纸工人就像变戏法一般,眨眼间就完成了。

即使是外行,也能看得出其中的一些门道,宣纸的秘密完全在池子里的纸浆中。可纸浆的具体成分,外人就无从知晓了。凡是目睹过捞纸操作的人,面对这般神奇的场景,没有不叹为观止的。在一次参观时,李可染就情不自禁地向捞纸工人深深地三鞠躬。他深情地说:“没有你们就没有我。”

无独有偶,20世纪,一个日本客商也被这捞纸的场面深深地迷住了。此人是个商业间谍,他前来打探宣纸的秘密。他当然知道宣纸的秘密就在池子中的纸浆里。工人们当然不会让他随便接触纸浆。此人想了个点子,他站到池子边,像李可染大师一样,也向捞纸工人深深地鞠躬,却故意让领带拖到了池子里。他起身后,带着湿漉漉的领带,如获至宝般地离开了。日本人对领带中的纸浆进行了严格的分析和化验,结果并没有从中发现什么神秘的成分,可以说一无所获。那宣纸的秘密究竟在哪里呢?

时令进入秋天,青檀刚刚落叶,若在此时进入皖南泾县,到处都能看见百姓在砍伐青檀枝条。砍伐青檀是有讲究的,要选取老桩上三年生的枝条。也就是说,三年生的枝条最适宜用作宣纸原料。时间短了太嫩,韧性不足;时间长了青檀的纤维会老化。所以,就像割韭菜一般,青檀的枝条都是三年砍伐一次。青灰色的枝条吸足了三年的阳光和雨水,弹性十足,充满活力。伐下来的青檀枝条大约有两三米长,整齐划一,长枪一般,被捆成一束一束的,放在公路边,等待着被车辆运走。这只不过是第一步,它们离一张宣纸的距离,还差着十万八千里。

植物也是有生命的,檀并没有化为柴薪,别看它只有三年寿命,此后,它们将以另一种方式存在。在一张薄薄的宣纸里,将会获得更加长久的生命。据考证,宣纸的寿命,可以达到一千零五十年。纸寿千年,并不是一句妄言。

青檀的枝条被砍伐下来后,先要将檀皮从枝条上剥下来,开始灰渍、洗涤、蒸煮、摊晒等前期工序。摊晒的过程较为漫長,将经过粗加工的檀皮摊放在朝阳的山坡上,除了偶尔翻晒,就不用去管它了。经过长达十个月左右的晾晒,历经一个寒暑的风吹雨打,“吹尽狂沙始到金”,青檀的白色纤维就显露出来了。这个过程称为自然漂白。

宣纸的主要原料除了青檀,还有泾县特有的沙田稻草。顾名思义,这种稻草长于沙田,秆高节少,色泽金黄,纤维性强。沙田稻草在撕除枯叶、破节、浸渍、晒干、蒸煮等十几道工序后,同青檀皮一样,也要放到野外摊晒,天然漂白,成为“燎草”。宣纸的前生,像一位隐居在皖南山中的高士,侣烟霞而友泉石,吐纳日月精华,吸取天地灵气,内心笃定,自我修炼,“任尔东西南北风”。“独坐幽篁里,深林人不知。”只有如此,时候到了,方能成得大器。摊晒檀皮和稻草的山坡极为壮观,白色的檀皮如白浪翻滚,金黄的稻草如金沙泻地,各成奇观。灵山秀水的滋养,独一无二的原材料,独具匠心的加工,注定了宣纸不会出落成凡俗物品。

到时候了,该让这对孪生兄弟见面了。青檀和燎草经过选检,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入作坊,正式开始了室内加工。更精细的工序开始了,混后的皮草经过碓皮、切皮、漂洗,加入杨桃藤汁之类的植物胶,再进行踩踏。踩踏即踏料,顾名思义,自然是用脚踩踏,踩匀,使皮草充分混合,成为料球,像个面粉团。然后是袋料,将踏成团的料球,放进纱布袋里,扎紧袋口,系在一根竹竿上,在水池里来回搅动。原料中的浆汁经过过滤,源源不断地注入水中,形成纸浆。接下来才是捞纸、晒纸和检纸,一张宣纸总算大功告成。

从投料到成纸,宣纸的生产一共要经历十八个环节,计一百零八道工序,历时三百多天。慢工出细活,匠心出精品,久久为功,千锤百炼,哪一道工序都不能出问题,否则,就可能功亏一篑。

宣纸的兴盛,与泾县小岭村曹氏家族有关。八百多年前,南宋末期,为躲避战乱,曹氏一支在曹大三的率领下,来到泾县小岭。然而小岭山多田少,资源匮乏,无法维系生存。面对窘境,曹大三没有消沉,更没有改迁别地。当时,泾县及周边的老徽州地区,多有造纸作坊,曹大三及其子孙亦以此为业。不同的是,曹大三对当时的纸业现状并不满意,他苦心孤诣,决心要造出一种举世无双的纸来。整个唐代,加工纸风行,什么墨光、冰翼、凝霜、蝉翼等佳纸丽笺层出不穷,宣纸匿名不显。

宋代,宣纸的需求量虽有所增加,但泾地宣纸生产却日渐衰微,无法满足需求。曹大三率族来到小岭定居后,不断改进工艺,精益求精,将宣纸制造技艺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泾县宣纸遂一枝独秀,名扬四海。曹氏纸坊精品宣纸的出现,震惊了世人,一时惊为天物。“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到了清代,小岭有十三个山坳,当地人称山坑,坑坑造纸,一时间就有了“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的热闹场景。

青檀、沙田稻草,当天物遇上匠心,想不出绝世精品都难。宣纸离不开泾县这方水土的天然馈赠,“皮、草、水、技”,缺一不可。日本人也曾处心积虑地将青檀的种子带回国内,精心培育。无奈,由于气候和土壤的差别,制出来的和纸就是无法与宣纸媲美。宣纸属于泾县,属于皖南的这片山水。离开了这里,它就水土不服,南橘北枳,天壤之别。曹大三迁居泾县小岭时,周边地区以纸为业者众多,何以最终只有曹氏掌握了宣纸秘诀?

这当然与曹大三及其子孙的聪慧和努力有关。在家族资料和当地志书中,鲜见他们如何攻克技术难关的文字记载,但是,仅从宣纸生产烦琐却绝对有条不紊的工序里,可以看出,它们绝非一日形成,而是在长期的生产中点点滴滴不断积累和改进的结果。它们是一条长长的链子,一环咬着一环,且耗时长久,稍有闪失,就会前功尽弃。匠心,需要敬畏的态度,专注的精神,日复一日的艰苦磨炼,还需要神助般的灵光乍现。

宣纸是天赐神物。没有它,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就无所依附。所以,李可染大师才会情不自禁地向纸工鞠躬。他是在感谢纸工们的匠心,将天物变成了神器。

对着光亮举起一方宣纸,可以清晰地看见纸内有一团一团如云朵般的絮状物,这就是青檀的纤维,它已去芜存菁。风起云涌,像林涛起伏,又像万叶吟风。檀的灵魂仍在,只不过,通过匠心的加工,通过一双又一双手,它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获得了新的生命。宣纸的最大特点就是洇墨。洇,指水墨着纸后向四周散开。依助于檀的纤维,纸上的水墨获得了无数坦途,它天马行空地奔跑着,如花般地自由绽放着,成为一门辉煌的艺术。

宣纸没有秘密。不过是青檀、沙田稻草和山泉,不过是匠心。

(责任编辑 秦思缘 mbqlg@qq.com)

猜你喜欢

青檀沙田泾县
从盐田到沙田
墨韵书香
沙田镇:“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
沧桑之美 熊梅生
二月,青檀如一张宣纸开始舒展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青檀种群结构及分布的统计分析初探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
男子信用卡诈骗10万余元还不上钱玩“躲猫猫”
枣庄青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