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植文化土壤 培育时代新苗

2024-04-23蒋思行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4年1期
关键词:青绿大唐扎根

蒋思行

费孝通先生称中国社会为乡土社会,“土”是人的根基。斯言诚哉,即使久居于城市的钢铁森林,我们也万不可失掉身上的“土气”,忘记滋养我们的土壤。吾侪青年恰似一株株幼苗,唯有扎根富含营养的土壤,方能不断拔节生长。

土壤深厚,庄稼繁茂,挥洒汗水,收获草木葳蕤。

时代猎猎风起,无数人站在路口,选择回归土壤,书写生命,播撒希望。忆往昔,十万军民开荒耕耘,将“北大荒”凿成“北大仓”,用肥沃的土壤孕育出生命的口粮;塞罕坝人代代坚守,让草木扎根土壤,创造“沙退人进”的绿色奇迹;看今朝,袁隆平甘做“泥腿子专家”,让土壤滋养出片片金黄;徐淙祥以“为了种好粮,俺能不要命”的决心,用土壤助力脱贫摘帽。

选择回归,深耕土壤,他们汲取着土壤中的营养,鸣奏出生命的乐章。那蓬勃生长的又岂止是一畦畦作物?那更是对民生福祉的关照,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对农业創新的求索,是无私的奉献,忘我的付出,无尽的追求!

土壤深深,文化源源,向内求索,终得花团锦簇。

围困于钢筋水泥中,我们愈发远离真实的土壤,但我们仍可用文化的土壤缔造精神的花园。叹!叶嘉莹于诗词的土壤中扎根,用“掬水月在手”的初心照亮求索之路。赞!《只此青绿》绛唇高髻,一舞千年,成为脱胎于诗画土壤中的一朵奇葩。赏!“大唐密盒”于大唐历史探骊得珠,以脱口秀的形式寓教于乐。

泱泱中华,文化博大。厚植文化沃土,利于我们探索文化之滥觞,吸取其精华并创造性转化,让传统文化与当代表达“握手”、与现代生活“拥抱”,在更高维度上实现中华文化的返本开新,以一池春水激荡起当代青年精神的澎湃。

揆诸当下,社会同样为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优质的土壤。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青年一代心怀世界格局,不再拘于黑暗的一隅;不断突破的技术创新,点燃青年心中热爱,让对未知的好奇成就破土而出的勇气;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充盈青年精神世界,让青年向着骄阳拔节生长。

吾侪青年,恰似一株株幼苗,怀着成长的期许,扎根于现实的土壤,必定能浸润耕耘的精神;扎根于文化的土壤,必定会饱蘸文化的精粹;扎根于社会的土壤,必定能理解创新的精魄。

让我们在富有营养的土壤中奋发向上,成为国之栋梁!

/点  评/

本文紧扣“土壤是有营养的”这一主题,从真实的土壤与文化的土壤两方面展开论述。在论述过程中,作者善于运用饱含时代气息的例子,如《只此青绿》,“大唐密盒”等,使文章鲜活、富有新意。在行文过程中适时点题,巧妙扣题,使结构紧凑,主旨突显。此外,作者也善于把握写作视角,回扣青年身份展开论述,使文章针对性更强。

猜你喜欢

青绿大唐扎根
梦里大唐知多少
青绿人家
山河间的一抹青绿
寻迹大唐
梦回大唐
如何在大唐朋友圈优雅炫富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
仿古脱古 清代青绿山水画
一辈子扎根在农村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