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04-23

新华月报 2024年8期
关键词:中华价值观民族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构筑日益强劲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矢志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

2014年春,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北大校园,在同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要求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凝结为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

为民族复兴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

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

有价值才能凝聚力量,有力量才能追寻梦想。

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包含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成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

为民族复兴提供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曲阜的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时指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德,既是个人之德,也是一种大德,即国家之德、社会之德。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之所以越来越清晰可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立人之德、强党之德、兴国之德的坚定追求与积极践行。

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无本之木,而是有根有源。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滋养。

2014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柏林同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座谈时强调:“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我们正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一些重要内容就是源于中华文化。”

“富强、民主”连通“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的质朴理想;

“公正、法治”汲取“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崇法思想;

“诚信、友善”吸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仁者爱人”的价值追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个关键词,无不体现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的汲取与运用。从传统中发现精神基因,从文化中汲取志气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出深厚的文化自信,焕发出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深深熔铸在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

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从“革故鼎新”到“改革创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

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1年9月,在陕西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

廉政文化、修身智慧、民本思想被引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家风,成为正党风、转民风的重要抓手;诚意正心、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变为党员干部修身的自觉……

古今相通的思想理念,因其“一脉同源”彰显出连续性和稳定性,又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变迁不断赓续发展。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强化价值观自信,铸就民族之魂,走好复兴之路。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

教育引导、制度保障、实践养成……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全党全国全社会行动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参天大树根深叶茂、生机勃发。

2023年12月底,“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39场活动在福建泉州举办。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成就为引,宣讲严守纪法规矩。

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使全体人民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坚守共同理想、实现共同梦想的信心与决心。

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民法总则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开篇第一条,成为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鲜明写照。

从印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到推动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中,到体现在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团体章程和各行各业的规章规范中,再到推动完善见义勇为、诚信建设、慈善捐赠等方面的政策和法律……

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路上,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在全社会凝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气神”。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里,乡风文明位列其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節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随着一系列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生动局面。

“关键少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广大群众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只有落细、落小、落实,才能不断深化,使其融入亿万人民的血液,化作自觉的行动和信念。

新征程上,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就一定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新华社北京1月27日讯。记者黄玥、董博婷、齐琪)

猜你喜欢

中华价值观民族
我的价值观
我们的民族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