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诊断中多层螺旋CT 多平面重建技术的作用
2024-04-22黄平
黄 平
(江西省乐安县人民医院CT室,江西 乐安 344300)
在骨科疾病中股骨颈骨折属于临床多发且常见症,其指的是股骨颈基底部以上与股骨头颈交界处以下位置的骨折,发病后患者往往会出现髋关节活动障碍、髋部疼痛等症状特征,主要特征为有深压痛出现于腹股沟中点下方,下肢轴向叩击痛[1-2]。股骨颈骨折的患病人群以中老年者居多,且女性占比高于男性。就当前而言,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后延迟不愈等均是需要面对的问题。对于上述并发症情况,为能减少其发生,股骨颈骨折能否可以解剖复位非常重要[3]。股骨近端解剖结构较为复杂,股骨颈骨折分型能一定程度影响病患预后,所以,对于股骨颈骨折,若术前可准确诊断同时对其分型,不仅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选取,而且对手术预后的准确评估也有重要作用。X线检查是临床常见诊断方法,然而受自身分辨率、股骨近端解剖结构等因素影响,无法将股骨颈骨折全面且清晰显示出来[4]。故而,建议临床应另寻一种更为有效合理的检查方法。有研究报道指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开展,相较于X线检查,能将骨折严重程度情况清晰地显示出来,而且还能将骨折部位复杂的解剖结构直观、全面地显示出来,不但有助于医师后期手术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而且对预后情况评估也有重要意义[5]。本研究就股骨颈骨折诊断中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应用的作用效果情况做如下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2022 年4 月我院收治的98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前对患者开展影像学检查,依照检查方法应用的不同划分为A组(n=35)、B组(n=63)。A组中男13 例,女22 例;年龄40~82 岁,平均年龄(67.52±3.32)岁;骨折原因为跌倒伤18 例,车祸伤11 例,其他例数6 例;骨折位置为左侧20 例,右侧15 例。B组中男24 例,女39 例;年龄40~82 岁,平均年龄(67.49±3.28)岁;骨折原因为跌倒伤32 例,车祸伤17 例,其他例数14 例;骨折位置为左侧37 例,右侧26 例。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原因、骨折位置等基础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选取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已经手术检查结果确诊;近期有明确外伤病史的新鲜骨折;伴有无法行走、站立,患肢外旋畸形或缩短,患侧髋关节红肿等表现;临床病例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
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股骨颈病理性骨折;合并恶性肿瘤;合并造影剂过敏;合并严重基础性病症。
1.3 方法
A组选用X线检查。实施飞利浦DR影像系统,DR参数:管电流、管电压参数分别为500 mAs、62.0 kV。X线片进行包双髋关节骨盆前后位透照,在股骨头位置聚焦X线,若有特殊情况,可选取髋部斜侧位。
B组选用多层螺旋CT平面重建技术。选择640层螺旋CT,型号为GE Light speed,扫描参数:层厚、管电流、电压参数分别为1 mm、50 mAs、130 kV。指导患者平躺于扫描床上进行扫描。以骨盆髂前上嵴下方1 cm处至耻骨联合下缘水平处作为扫描范围。待完成扫描后,对病患横断面扫描图像应用多层螺旋CT后处理工作站采取矢状位、冠状位重建,2 mm为图像重建层厚度。结合手术医师要求,对角度合理的图像进行选择,同时保证能将骨折线清晰显示出来。在完成检查后,挑选2 名临床经验丰富的诊断医师分析诊断、阅读扫描图像。
1.4 评价指标
(1)诊断符合率:观察分析A组、B组的诊断符合率。
(2)Garden分型分布和诊断符合率:依照病患骨折移位程度,对Garden分型划分:其中,I型是指不完全骨折;II型是指完全骨折,且未有移位情况出现;III型是指完全骨折,同时伴有部分移位情况;IV型是指完全骨折,同时完全移位。随后,观察分析A组、B组的诊断符合率。
(3)骨折分型和诊断符合率:观察分析A组、B组的骨折分型诊断符合率。
(4)术后随访预后:术后,经进行为期1 年随访,分析A组、B组的股骨头坏死率、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诊断符合率比较
A组的诊断符合率为85.71%,低于B组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诊断符合率比较(n,%)
2.2 2 组Garden分型分布和诊断符合率
A组的诊断符合率为74.28%,低于B组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Garden分型分布和诊断符合率比较(n,%)
2.3 2 组的骨折分型血管显影和诊断符合率
从研究中可知,在血管显影方面,B组中19 例经颈型旋股内外动脉主干显影均清晰,13 例支持带动脉清晰显影,6 例支持带动脉显影稀疏,同时分布较为扭曲;头下型未发现显影;14 例基底型能够清晰可见动脉显影。
A组的诊断符合率为68.57%,低于B组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骨折分型血管显影和诊断符合率比较(n,%)
2.4 2 组术后随访预后
术后随访发现,A组的股骨头坏死率、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率分别为25.71%、22.86%,均高于B组的3.17%、1.5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术后随访预后(n,%)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临床多发且常见骨折疾病,据统计,在人类骨折中股骨颈骨折的占比能达到3.6%[6]。由于股骨颈骨折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者居多,而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通过临床实践、资料整理发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骨骼强度减弱,骨量丢失,再者股骨颈上滋养血管孔密布,即便暴力程度较小也会诱发骨折,如髋部突然扭转、不慎滑倒和床上跌下等;(2)病患髋周肌群出现退变,尤其是老年者,肌力缩减,对于髋部有害应力无法有效及时进行对抗,再者髋部所受应力相对集中,从而会提高骨折的发生率[7]。而且,临床发现,伴有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多存在无法站立走路、髋部疼痛等症状。对于股骨颈骨折,骨折端是否出现移位,或是骨折出现位置等,均会对骨折断端血供情况产生影响。如果患者骨折端血供情况不佳,则会对骨折正常愈合情况产生影响,严重者还会出现并发症,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不仅能对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对其生活质量带来影响。对于上述所提出的,在多学者的研究中也有证实,以股骨颈骨折者为对象,通过研究其股骨头血运情况一致表示,骨折端移位程度、股骨颈骨折发生部位均会对骨折近端血供情况产生影响,骨折线越向股骨头靠近,越能清楚地发现骨折端移位情况,从而会进一步提高股骨颈供血血管受损情况,从而会影响骨折近端血供,从而会提高并发症的发生,如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折延迟愈合等[8]。也有报道指出,对于股骨颈骨折病患,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可达到20%~40%,骨折不愈合的概率能达到10%~20%[9]。对此,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及早开展有效合理的临床治疗非常重要。然而,要注意的是,在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病患前,为能更好地确保手术治疗疗效,可术前诊断检查的开展非常重要,依照骨折具体分型,对治疗方案个体化制定或选择。举例,若股骨颈骨折患者为Garden I型或II型,可予以其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或是保守疗法(包括髋人字石膏固定术、牵引术等);若股骨颈骨折患者为Garden II型或III型,可结合病患年龄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或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临床上,对于Garden分型的判定,常选取X线检查作为辅助方法,但由于此肩擦方法为二维图像,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病患患侧下肢一般处于外旋位,并不是标准中立位,因此,X线检查的实施,无法将骨折移位情况准确且真实地反映出来,从而也使得医师无法对股骨颈骨折的分型情况进行准确判断。有研究报道指出,通过研究股骨颈骨折病患X线分型可知,解剖分型一致性占比只有53.6%,Garden分型一致性占比只有57.6%,都相对偏低。对于这一情况,为能更好地保证骨折分型的准确性,建议另寻一种为更为准确有效、合理的检查方法。
螺旋CT检查的开展,其具有多排宽探测器结构,是能够对多个层面图像参数同时获取的成像系统,研究发现,相较于X线检查,其扫描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和速度均相对较高,能够将X线检查存在的不足情况有效弥补,特别是扫描层厚,即便厚度为0.64 mm也能进行扫描,而且还能更好地保证图像分辨清晰度。因螺旋CT特点,能使容量扫描成像真正意义上实现。不仅如此,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能力也相对较强,能够重建矢状面与冠状面,甚至还能予以三维重建,可对骨折断端进行多角度和全方位观察,能帮助医师对隐匿性骨折情况更早发现,同时还能全面分析骨折移位情况和数量,对分型诊断准确性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对于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应用,也有研究学者证实了,螺旋CT扫描具有操作便捷、速度快等,无需病患对体位频繁更换,其是一种无间断容积扫描,患者接受度更高,能使患者痛苦减轻,降低机体受损发生[10]。多平面重建技术的实施,指的是从不同角度、方位对骨折情况进行观察,具有一定的细致性和准确性,可利用相关技术采取手术刀模拟操作,能将其他无需观察部位的干扰排除,能保证对关节面的观察更具确切性,对后期手术治疗的开展提供依据支持。不仅如此,对于股骨颈骨折,多平面重建技术的应用,可以立体观察其范围和位置、程度和四周结构,经顶部与后部可对骨折线的走行和宽度进行了解与观察,通过对重叠部分切割,能够清晰显示骨折内部细节,以及骨折片移位、嵌插和分离,能有效保证手术方案的制定更具合理性,确保操作手术操作实施安全。上述他人的研究分析与本研究分析所得结论一致。
在本研究中,以98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术前对患者开展影像学检查,依照检查方法应用的不同分组并予以不同检查方法,一组为X线检查,一组为多层螺旋CT平面重建技术。从结果分析中可知,A组的诊断符合率为85.71%,相较于B组的100.00%更低(P<0.05)。在Garden分型方面,B组的I型为20.63%、II 型38.10%、III 型30.16%、IV 型11.11%;在骨折分型方面,B组的经颈型30.16%、头下型47.62%、基底型22.22%,诊断符合率均为100.00%。其原因是,螺旋CT的开展,其扫描速度快,通过进行轴位断层扫描,不受体位、解剖结构因素影响,能保证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还能有效降低疼痛不适感,不仅如此,螺旋CT有较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尤其是多平面重建技术,无需将病患扫描剂量增加,只需1 次扫描便能开展矢状、冠状重建图像,能将骨折情况准全面且真实地显示出来。不仅如此,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实施,还能使误诊及漏诊情况发生降低。螺旋CT对于骨折线的走行,骨折端有无成角、移位和程度,骨折四周碎片分布、大小和多少,以及软组织受损情况也能清晰地显示出来,尤其是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够从多个方位、不同角度对骨折情况进行全面观察,能保证检查医师开展工作更加便捷,同时也能方便骨折医师对CT片的阅读,方便更清楚地掌握病患骨折情况。另外,在上述研究结果分析中可知,经术后随访发现,A组的股骨头坏死率、骨折愈合延迟或不愈合率分别为25.71%、22.86%,均高于B组的3.17%、1.59%(P<0.05)。这说明相较于X线检查,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的实施能有效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预后评估。对于股骨颈骨折分型,Garden分型为常用标准,有研究报道表明,自I~IV型骨折严重程度增加,也会一定程度提高互股骨头缺血坏死、骨折不愈合发生率,对合理选择临床治疗方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一直以来,对于II型股骨颈骨折病患的治疗,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属于主要治疗手段,虽然其具有受损小、操作便捷、缩短卧床时间等优势,但手术成功率不高;而长期临床实践指出,分型有误是导致病患手术失败的原因,其中,对于骨折分型,X线检查的实施会一定程度提高误诊情况发生,从而影响后期开展治疗时对方案的正确选择,会提高患者不良预后,使患者治疗痛苦增加。相比之下,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开展,能将股骨颈骨折移位情况准确、全面地显示出来,同时能对骨折端的移位和嵌插、短缩和成角等情况准确反映出来,有助于后期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能使不良预后发生降低。
在赵金国等[11]研究中,以老年股骨颈骨折者为例,共计91 例。根据术前检查方法不同分组,即螺旋CT组、X线组。对于Garden分型,X线摄片的诊断符合率为84.85%,相较于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诊断符合率98.28%更低(P<0.05)。术后经进行14 个月的随访观察,X线组得到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率分别为27.27%、24.24%,相较于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3.45%、1.72%更低(P<0.05)。由此可得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病患的预后评估、分型和诊断,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实施相比于X线摄片检查,其诊断效果更佳。上述赵金国研究报道内容与本研究分析相符。
综上所述,在临床诊断股骨颈骨折,以及对其分型、评估预后其中,采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取得的诊断效果明显高于X线检查,能有效保证检查的开展更具直观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对后期合理选择治疗方案能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