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FGA基因c.2185G>A变异所致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分析*

2024-04-22潘晓浩何卫黄建芳郑晓勇

临床检验杂志 2024年2期
关键词:错义证者杂合

潘晓浩,何卫,黄建芳,郑晓勇

(1.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浙江温州 325001;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中心,浙江温州 325015)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也称凝血因子Ⅰ,主要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血浆浓度约为1.5~4.0 g/L[1]。Fg作为凝血酶的关键底物直接参与凝血过程的共同途径,并且通过连接活化的血小板建立巩固的纤维蛋白网络,从而发挥重要的止血作用[2]。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congenital fibrinogen deficiency,CFD)是指由于纤维蛋白原基因FGA、FGB、FGG缺陷导致纤维蛋白原含量和/或结构异常的一种遗传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显性或共显性遗传[3],包括两种类型:Ⅰ型是一种定量缺陷,其特征为循环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检测不到(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或降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Ⅱ型是一种定性缺陷,其特征为纤维蛋白原活性下降而抗原水平正常(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或纤维蛋白原活性及抗原均下降但不成比例(低且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4]。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非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深静脉或髂股段近端静脉。DVT的主要不良后果是肺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5]。本研究对1例由FGA基因错义变异导致的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congenital dysfibrinogenemia,CD)患者出现DVT进行临床资料和基因变异分析,探讨FGA基因变异与DVT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21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收治的1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及家系其他成员共2代3人,均无自发性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史,否认父母近亲婚配。家系遗传图谱见图1。

c.2185G>A杂合变异女性先证者正常男性已故男性正常女性已故女性

1.2主要仪器与试剂 STA-R Max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法国Stago公司),TC-96/G/H(b)A LifePro热循环仪(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3730XL基因测序仪(美国ABI公司),AU5800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DNA提取试剂盒(批号:S7425)由北京天根生化科技公司购入,纤维蛋白原检测试剂盒(批号:220302)由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引物:根据参考文献[6],由上海桑尼生物科技公司合成覆盖FGA、FGB和FGG基因所有外显子区域及侧翼序列的26对引物。

1.3标本采集与处理 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2.7 mL,以0.109 mol/L枸橼酸钠1∶9抗凝,3 000 r/min离心15 min,上层乏血小板血浆用于凝血指标的检测,下层血细胞用于提取基因组DNA。

1.4实验室表型指标检测 在STA-R Max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上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和纤维蛋白原活性(Fg activity,Fg:C);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s)含量。在AU5800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纤维蛋白原抗原(Fg antigen,Fg:Ag)含量。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和仪器说明书进行。

1.5DNA提取及PCR扩增 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PCR反应体系包括2×Taq PCR Master Mix 12.5 μL,双蒸水8.0 μL,DNA模块2.0 μL,10 μmol/L上、下游引物各1.0 μL。用LifePro热循环仪扩增,反应条件:95 ℃预变性5 min,95 ℃变性30 s,55 ℃/56 ℃退火30 s,72 ℃延伸30 s,共30个循环,再72 ℃延伸10 min,4 ℃保存。PCR产物送上海桑尼生物科技公司进行电泳和纯化,然后使用3730XL基因测序仪进行直接测序。

1.6测序分析 通过Chromas软件与美国NCBI基因库所公布的FGA、FGB和FGG基因序列(GenBank M64982、M64983和M10014)进行比对,分析测序峰图,发现变异位点后检测家系成员相应的变异位点区域。

1.7蛋白模型分析 用PyMol软件分析FGA基因变异前后Fg蛋白结构的改变。

2 结果

2.1临床资料 先证者,女性,47岁,汉族,为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入院。既往无肝肾疾病史,也无明显自发性出血倾向,自述月经不规律,周期为30~60天,经量近2年来较前增多。入院当日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9.64×109/L,血红蛋白108 g/L,血小板计数130×109/L,PT 14.9 s,TT 33.3 s,Fg:C 0.94 g/L;肝、肾功能及肿瘤标志物均正常。由于患者凝血功能存在异常,临床予术前分次输注血浆(总计1 000 mL)。后按计划进行手术,术中出血约200 mL。术后静脉滴注人纤维蛋白原1 g,并复查双下肢静脉B超示:两侧下肢深静脉无明显异常发现。术后3天患者诉下肢肿胀感,予再查双下肢静脉B超示:右侧胫后及腓静脉血栓形成、两侧小腿肌间静脉丛血栓形成。考虑患者目前抗凝风险较大,暂不使用抗凝药物,继续监测血栓变化,注意防范发生肺栓塞,后患者血栓自行消融出院。

2.2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实验室表型检测结果 先证者和其母亲TT延长,PT稍延长,Fg:C降至正常对照的一半左右;其父亲TT、PT和Fg:C均正常,家系成员其他凝血指标均无明显异常(见表1)。

表1 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主要实验表型及基因检测结果

2.3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基因分析结果 先证者及其母亲的FGA基因第6号外显子均存在c.2185G>A杂合错义变异(p.Glu729Lys),其父亲该位点为野生型(表1、图2)。

注:A,先证者c.2185G>A杂合错义变异;B,c.2185G野生型;箭头所示为变异的位置。

2.4蛋白质模型分析结果 在野生型FGA蛋白中,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Glu729,分别与Arg854形成4个氢键,与Ala855形成2个氢键;当它变异为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Lys729后,与Ala855形成的氢键不变,与Arg854仅形成1个氢键,且侧链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Fg蛋白结构改变(图3)。

注:A,野生型;B,变异型;绿色虚线表示氢键。

3 讨论

CD是由Fg基因(FGA、FGB、FGG)变异导致血浆中Fg:C下降而Fg:Ag基本正常的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7],其中FGA和FGG基因杂合错义变异导致的CD占大多数。CD患者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无症状者约占55%,有出血症状者占25%,有血栓形成者占20%,部分患者既有出血表现也有血栓形成[8]。目前通过对基因组数据库中约140 000个个体的外显子/基因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估计其患病率高达0.3%至1%[9]。对于CD的诊断,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容易造成患者被漏诊或误诊[10]。关于CD的治疗英国血友病中心医师组织建议:对于轻度出血或要进行小手术的患者,可考虑单独使用氨甲环酸;对于严重出血或要进行大手术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浓缩纤维蛋白原,以维持Fg:C>1.0 g/L;对于个人或家族史中有严重出血或Fg:C<0.1 g/L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浓缩纤维蛋白原进行长期预防,以维持Fg:C>0.5 g/L;对于无症状且无出血/血栓形成家族史的患者,可考虑在术后进行常规血栓预防,但只在异常出血时才进行纤维蛋白原替代治疗[11]。

本研究中的先证者为一名47岁女性,此次为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入院,平素无自发性出血倾向也无血栓形成史,术前发现Fg:C为0.94 g/L。为纠正凝血功能,术前分次输注了血浆,术后静脉滴注人纤维蛋白原,术后3天发现患者出现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进一步检查发现该患者Fg:Ag为2.10 g/L,Fg:C/Fg:Ag为0.45,排除继发性因素及家系调查后,考虑可能为CD患者。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及其母亲的FGA基因第6号外显子均存在c.2185G>A杂合错义变异(p.Glu729Lys),测序结果与实验室表型相符。该患者出现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与手术、输注血浆及CD共同作用有关。

Fg是由位于4号染色体(4q28-30)长臂端的3个独立基因FGA、FGB、FGG按顺序编码产生的3条同源多肽链Aα、Bβ、γ,通过29个二硫键连接最终形成的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340 kDa对称性六聚物[(AαBβγ)2],主要包括1个中央E区和2个外周D区[12]。近年来研究发现[13],血浆中还存在另外一种具有αE结构域,相对分子质量为420 kDa的Fg。αE结构域是由FGA基因第6外显子编码产生,αE的球形羧基末端(αEC)由2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β链和γ链的C末端非常相似。Aα链的羧基末端(αC)可与活化凝血因子、纤溶酶原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相互作用,该结构域还通过与其他αC结构域形成分子间关联来实现Fg的侧向关联,从而直接促成血栓的形成[14]。由于αE结构域位于αC上,因此高度表明该结构域在Fg的细胞内组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的c.2185G>A杂合错义变异位于Aα链C端的αE区域,Li等[15]对该变异位点分析表明p.Glu729在同源氨基酸序列间呈高度保守,4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均显示为有害变异。蛋白质模型分析显示p.Glu729Lys变异使得氨基酸侧链发生了改变,与Arg854形成的氢键数量减少了,导致αE区域空间结构紊乱产生空间位阻,阻止同一Fg分子中2个延长链的连接,从而影响纤维蛋白原的组装,使得Fg:C水平下降。也有研究表明[16],αC区域的变异容易出现血栓形成或异常出血。

另外,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和指南,c.2185G>A变异属于可能致病变异。

综上,本研究通过对1例Fg:C降低并出现DVT患者进行分析,发现了1个FGA基因c.2185G>A杂合错义变异,该变异不仅与患者及其家系成员Fg:C水平降低有关,而且可能也是该患者出现DVT的原因之一,但具体致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错义证者杂合
利用AlphaMissense准确预测蛋白质组的错义突变
新生儿异常Hb Q的家系分析*
GJA8基因错义突变致先天性白内障一家系遗传分析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不育系材料选育中常见的育性分离及基因型判断
MKRN3基因与儿童中枢性性早熟
一个两次多囊肾胎儿孕育史家系的临床分析及遗传咨询
1例肝豆状核变性合并杜兴型肌营养不良症及其家系报道
从翻译到文化杂合——“译创”理论的虚涵数意
1例AxB血型家系调查遗传方式及血清学特点分析
CYP2A13基因8种错义突变与肺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