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融合+本硕衔接”的工商管理类拔尖创新人才选育模式探索
2024-04-22古银华吴雨
古银华,吴雨
(成都理工大学 管理科学学院,四川成都 61005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1]。做好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科学甄别具有创新特质的人才,并根据他们的创新特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2],“科教融合+本硕衔接”这种新兴教育理念能有效支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提高一流人才的培养与改革实效。
1 相关研究述评
1.1 “科教融合”
“科教融合”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办学理念,即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的融合,这一理念是由威廉·洪堡首次提出的[3]。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科教融合发展,“科教融合”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可以促进深度学习[4]。“科教融合”的内核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基于研究的学习为抓手,倡导发挥科研的育人功能,推动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相辅相成[5]。
1.2 “本硕衔接”
“本硕衔接”是指在本科生中实施本科阶段过渡到硕士阶段的衔接教育,以符合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6]。“本硕衔接”教育可以提升高等教育整体的教学质量,更好地挖掘本硕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水平,为社会输送高技能型人才[7]。部分学者对“本硕衔接”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并致力于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打造专业的导师队伍来实施“本硕衔接”模式[8,9]。
1.3 创新人才
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10],创新人才的主要特点为较强的独创性以及逻辑思维[11]。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下,拔尖创新人才也应积极构建分类培养体系[12]。因此,本文将工商管理类拔尖创新人才界定为在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工商管理类专业中,具备创造性潜能和素质,能引领和带动工商管理学术领域创造性发展的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在各个领域的创新性工作中发挥着引领作用,“早发现、早培养、早成才”成为高校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13-14]。
1.4 研究述评
已有研究为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针对工商管理类具体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选育模式的研究十分鲜见;其次,具有实操性的创新人才选育模式仍较少;最后,缺乏同时从多个视角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因此,本文以工商管理类为研究范围,同时从“科教融合”和“本硕衔接”的双视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育模式。
2 “科教融合+本硕衔接”选育模式的构建步骤
“科教融合+本硕衔接”选育模式的构建分为4个步骤:“三盘点”“三组建”“三开发”“一实践”。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选育模式的构建步骤
2.1 盘点阶段
盘点阶段运用档案法和访谈法等方法盘点专业、导师和学生。专业盘点是对学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进行盘点,涉及跨院系合作,需充分协调。导师盘点时优先考虑责任心强、科研项目较多的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初步建立指导教师库。学生盘点通过查阅学生档案,统计学生的学业、实践、比赛等成绩,初步形成本校的工商管理类拔尖创新人才库。
2.2 组建阶段
组建阶段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方法组建“科教融合”导师团队、“本硕衔接”学生自治联盟和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基地。“科教融合”导师团队是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成立多个导师团队,牵头工商管理各方向的人才培育。“本硕衔接”学生自治联盟是将学生按兴趣划分,加入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团队,成立多个跨本硕、跨院系、跨专业的“三跨”学生自治联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基地是基于双向选择机制,学生先自愿申请并加入感兴趣的自治联盟,由导师团队甄选拔尖创新人才,每位学生原则上只能加入一个基地,允许有限次更换基地。
2.3 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运用考察、调研和专家法等方法开发三个体系,即学生选拔体系、培育内容体系和培育方式体系。首先,基于海选、推选、考选等选拔方式,开发出选拔制度体系。其次,基于课程设置、科研项目、毕业论文等多种形式,开发出培育内容体系。最后,基于导师课堂教学、传帮带朋辈培训班、本硕组会、学术成果促进会等多种形式,开发出培育方式体系。
2.4 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主要运用案例法对以上模式进行实践,具体做法为以成都某高校为案例,对“科教融合+本硕衔接”的工商管理类拔尖创新人才选育模式进行试点和检验,并根据实践情况对以上三个步骤的内容进行完善。
3 “科教融合+本硕衔接”选育模式的运行机制
“科教融合+本硕衔接”选育模式的运行机制包括三个部分:基础性工作、选育机制和保障机制。具体如图2 所示。
3.1 基础性工作
重点完成“四大”基础性工作:(1)“科教融合”理念在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中的实现路径分析;(2)“本硕衔接”模式在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方式分析;(3)“科教融合+本硕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4)工商管理类拔尖创新人才的范围界定、胜任能力模型等。
3.2 选育机制
选育机制包括选拔机制和培育机制。选拔机制概括为“四选”选拔模式:(1)海选,对低年级本科生进行招新宣传或通过师生学术讲坛吸引有科研兴趣的学生参与选拔;(2)推选,通过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等教师推荐选拔;(3)考选,通过逐级晋升方式,选拔兴趣浓厚、态度端正、创新能力强的学生;(4)邀选,通过“绿色通道”的形式对学业绩点高、在科技比赛中获奖、项目申报成功的学生进行直接选拔。
培育机制可概括为“五三”培育模式。(1)三大组织:科教融合导师团队、“本硕衔接”学生自治联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基地。(2)三大环节,即本硕衔接课程设置、科研项目、毕业论文。(3)三大阵营:本硕联合组会、本硕学术成果促进会、师生学术讲坛。(4)三级指导:指导教师团队、博硕协导团队、顾问团。(5)三级培训: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
3.3 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概括为“二六”保障机制。(1)工商管理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评估机制包括:考研率(含推免)、创新项目申报率、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毕业论文优秀率、科技创新相关的比赛获奖、岗位就业率等。(2)工商管理类拔尖创新人才组织保障机制重点探索“六大支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批准成立学生自治组织、指导教师激励、培养场地支持、专项经费支持、科技创新平台支持等。
4 结束语
本文探索了“科教融合+本硕衔接”的工商管理类拔尖创新人才选育模式,提出了“科教融合+本硕衔接”选育模式的构建步骤和运行机制。本文从“科教融合”和“本硕衔接”的双视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育模式,回答了以下4 个问题:(1)工商管理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哪些特殊性;(2)如何尽早、精准地发现工商管理类拔尖创新人才;(3)如何科学、高效地培育工商管理类拔尖创新人才;(4)如何保障工商管理类拔尖创新人才选育体系的正常运转。本文为工商管理类专业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对策支持,可指导工商管理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实现工商管理类拔尖创新人才的早发现、早培养、早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