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育”并举培育高质量师范人才
2024-04-22李瑞
李瑞
我国高等教育深受“五育”融合,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观念的影响。“五育”融合是目前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师范院校优师计划等政策的贯彻落实,对抓好学生素质教育和培养优秀教师队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云南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学生培养为例,深入探讨师范院校坚持“五育”并举,培养高质量师范人才的实践模式。
一、以“德”立人,实施“德育铸魂”计划
师范院校的德育培养聚焦以“德”立人,通过实施“德育铸魂”计划,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才能具备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的德育培养模式主要包括:课堂教育模式,即通过专门的思想政治課向学生传授国家法律法规、品德修养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社会实践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环境保护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社会问题和挑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校园文化建设模式,通过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熏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德育导师制模式,通过学业指导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个性化的德育指导,导师可以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情感支持和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德育课程融入模式,这种模式将德育内容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接受道德熏陶。云南师范大学优师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中德育的培养主要以“德育+X”模式深入开展,形成“德育+课堂”“德育+活动”“德育+社会实践”的“以点带面”的网状教育实践模式。
二、以“智”启人,实施“智育固本”计划
云南师范大学智育的培养模式主要分为四大类:传统教育模式,主要以学科知识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通过讲授知识、布置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这种模式适用于大中小学任意教育阶段。综合素质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含了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实践能力等,有专门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测评,根据单项测评结果可以评选出学生的专业素质奖、身心素质奖、实践能力奖等,根据总体测评结果可以评选出三好生、三好生标兵等奖项。个性化学习模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以云师大优师计划学生的培养方案为例,课程类别主要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三类课程中都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在学科专业教育课程中又细分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个性化发展选修课程。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以后教学的学科自主选择适合的课程。跨学科教育模式,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应用。前面提到的“个性化发展选修课程”再细分下去,就分为专业选修和跨专业选修。优师计划的学生以本学科专业为主,以跨专业学习为辅,通过跨专业教育模式,使学生触类旁通,能够将中小学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联系并贯通起来。
三、以“体”健人,实施“体育强健”计划
云南师范大学是培养基础体育教师、高层次体育科研人才、运动训练人才等的重要基地。体育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体育课程模式,通过开设专门的体育课程,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学习各种体育项目,培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全校学生的体育教学都是以体育课程为基础的,如果体育成绩不好,学生无法获得身心素质奖。体质健康测试模式,学生每一学年都有一次体测,体测达标是下一学年评奖评优的重要内容,从2024年开始,学生的体测达到良好水平(80分以上)才可以参与综合测评中的奖项评定。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模式,通过塑造积极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包括运动会、各类运动竞赛等。“阳光健康跑”活动,要求大一、大二全体学生完成既定考核目标,一学期内未完成目标公里数的学生视为体育科目不及格,并鼓励其他年级学生踊跃参与,充分发挥在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能动性,形成积极主动的体育文化氛围。体育社团模式,通过组织体育社团,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和交流平台,让体育社团学生负责承办学校体育教育相关的工作和比赛,提前参与和体验体育教师的工作。
四、以“美”化人,实施“美育浸润”计划
云南师范大学在实施“美育浸润”计划过程中,主要依托的模式也是课程设置,开设专门的美育课程,如绘画、舞蹈和戏剧等,让学生系统学习美育理论和实践艺术技能。这些课程可以是选修课或专业课,“专选结合”帮助学生培养符合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学院工作室和学生社团模式,学校有版画、陶艺、木作、摄影等实训工作室,学生成立了各类艺术社团,让学生在创作中发现美和感受美。艺术展览和演出模式,在艺术展览和演出中展示学生和教师的艺术作品和表演。展览和演出一般包括画展、音乐会、舞蹈演出、话剧表演等,以作品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节日里和典礼中。艺术家和文化学者讲座模式,常以论坛的形式邀请艺术家、设计师、文化学者等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和交流,为学生提供“美”的学习和“美”的启发。大中小学合作模式,以师大的“云南省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为例,其中美术学院开展的“峡江筑梦”主题写生实践活动,师生走进怒江州泸水市第一完全小学,开展了以“蓝晒”为主要内容的巡回授课。在福贡县拉甲木底完小,学校支教教师们开展了“染纸”的特色课程。在泸水市第一完全小学成功举办美育浸润艺术节暨美术教师核心素养培训等,将“美育”培养模式在大中小学实现一体化推进。
五、以“劳”塑人,实施“劳动淬炼”计划
云南师范大学每年都有“劳动教育月”的活动开展,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社会实训实践模式:结合社会资源,建立专业相关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校外劳动实践,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见习、实习,体验职业角色,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体验,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实践课程模式:学校开设实践课程,同时制定相应的实践内容。以师大文学院优师班学生的实践教学为例,包含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团活动实践、社会实践四类劳动实践课程。基础实践主要是以专业课程教学为依托,挖掘课堂教学实践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专业实践主要依托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和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基地,按照“教育见习、教育实训、教育实习、教育调查、教育研习”的顺序构建教育实践体系,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社团活动实践主要是通过课堂之外各学科特色社团活动的开展,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专业实践能力;校内其他劳动实践方面: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环境卫生、绿化美化、食堂劳作、班务整理、勤工俭学等劳动。举办“劳模大讲堂”“大国工匠进校园”“非遗我传承”、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榜样人物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自己的品性和人格。
“五育”并举是一种动态的、系统的、全面的教育方式,其关键在于把“五育”作为一个整体。师范院校坚持“五育”并举,是在理论与实践、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路径探索与路径选择、教育改革与教育宏观调控等方面的交织与互动中,使教育机制具有生命力,进而实现教育的理想目标。这一并举机制,不仅是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推动教育活动繁荣发展的主要动力。综上所述,坚持“五育”并举和培养高质量师范人才两者的关系如影随形。在这一关系的映射下,我们可以进一步结合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需要、高质量师范人才培养的目标,描绘出一个立体、全面的“五育”并举的教育实践路径,实现学生全方位、多层次、高深度的自我发展,成长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