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浸润、凝聚

2024-04-22

云南教育·视界 2024年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共同体少数民族

玉溪技师学院始建于1978年,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融中高级技工教育、中高职学历教育、技能培训鉴定和就业服务于一体的全日制公办国家级重点职业院校。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5049人,共有26个少数民族的学生2247人,少数民族学生占总人数的44.5%。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玉溪技师学院借助地区特色、师资力量、多民族生源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因地制宜地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把学院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阵地,较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院教育教学中,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学院师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一、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教育

学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机制,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局面,深化宣传教育引导,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把牢政治方向,夯实思想信仰之基。学院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指导思想,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要务”抓落实,“第一遵循”抓贯彻,打牢统一思想认识的阵地基础。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培训等形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政策及重点工作相关学习研讨和专题培训,提升干部职工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政策及重点工作知晓程度。二是建章立制到位,提升新时代民族工作之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云南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作为指导思想,明确将民族工作列入学院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和目标计划,健全民族团结教育管理制度和教师绩效评估机制,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不断提升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三是构建党政共管格局,凝聚多方育人之力。坚持党政“一把手”牵头抓总,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亲自研究部署,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民族工作,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作为主要阵地和文化基地的重要作用,把共同体意识建设融入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全局,形成“党政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协调、家校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全方位厚植民族团结基因

学院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师生日常学习生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进头脑”,在潜移默化中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是发挥统编教材价值引领,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坚持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保障各年级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各学段课堂教学课时量,着重突出党的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二是整合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两个共同”“两个维护”“五个认同”等理论与思想融入到思政课程教学中,通过打造优质思政课堂,让学生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知识。鼓励引导专业课教师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补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思政元素,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实现课程思政精准渗透。三是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学院还充分利用宣传橱窗、党建长廊、教室墙壁、文化小景、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平台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文明礼仪等开展主题文化宣传,通过多维度、立体化宣传方式,引导师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成为民族团结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拥护者,从而营造起中华民族共同体凝心聚力的良好氛围。四是打造传承红色基因摇篮,确保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头脑”。学院以“云岭红烛育人先锋”活动和“学党史感党恩勤学习”行动等为载体,常态化开展社团活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各类活动,加强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引導学生学好党的创新理论,增强师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命感。

三、坚持打造“石榴籽”校园文化品牌,营造各族师生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学院坚持把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根”和“魂”,积极搭建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交往交流活动,对学生开展文化熏陶。一是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荣誉感。积极将民族团结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通过每天集中晨读、每周“国旗下的讲话”、每周三下午社团活动等多种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身边的榜样”“唱响红歌”等系列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领会中华民族精神的实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二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注重抓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国庆大阅兵》《战狼》《长征》《我和我的祖国》等专题教育影片,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深刻认识少数民族同胞在国家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其国家认同感。三是加强励志教育,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积极搭建平台,支持学生创办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陶艺、扎染、汉服等各类社团,精心组织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结合国庆节、少数民族节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弘扬少数民族精神。充分发挥网上阵地作用,利用学校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广泛宣传少数民族学生先进典型,在少数民族学生中营造不断进取的励志氛围。

四、坚持多层次全方位技能人才培养,为玉溪高质量发展聚才赋能

学院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党管人才,高质量持续深化“人才强校”战略,从少数民族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少数民族学生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玉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一是打造民族干部成长摇篮,培养堪当重任的少数民族干部教师队伍。学院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重视吸收少数民族党员,以党员帮扶、党员示范岗为依托,鼓励和号召广大党员参与到民族团结工作中来,学院现有少数民族干部教师81人,占干部教师总人数的17%,其中副厅级干部1名,正处级干部1名,科级干部10名。积极培养少数民族青年教师54名,指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专业引领,组织参加各类培训,学院少数民族教师在教学一线业绩突出,多次获得省、市级的奖励。二是打造民族学生资助新机制,推进民族学生资助育人工作走深走实。积极争取市民宗局对玉溪市六种人口较少民族学生的资助,从2017年开始,就读我院的六种人口较少民族的学生均能享受到每人每年3000元补助,连续资助四年,直至学生完成学业;突出扶贫重点,认真落实对怒江、迪庆籍农村学生的资助,就读我院的迪庆、怒江籍学生均能按政策享受到每生每年2500元的资助,确保了少数民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三是打造校政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助力民族学生成长成才。积极打造校政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不断拓宽技能人才培养和就业通道,2022年以来,学院学生在国家级比赛中荣获三等奖1个,在省级各类技能竞赛中荣获金牌9个、银牌9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4个,技能竞赛成绩和水平始终保持全省同类职业院校前列。为100余家企业与4467名毕业生搭建双向交流桥梁,助力学生实现体面就业。与本土99家企业深度合作,培养企业在职高级技工6815人,培养学徒毕业生即工匠型人才2000余人,培养人数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为玉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玉溪技师学院供稿)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共同体少数民族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民族团结之歌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