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校”育籽,一路芳华
2024-04-22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边境线长,民族众多,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教育基础薄弱,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2018年,云南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同年9月启动“万名校长培训计划”。作为新时代校长培养及教师队伍建设的有益探索,该计划旨在通过5年努力,培训1万名中青年校长、副校长和校长后备干部,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1月10日,来自云南16个州市的1035名校长齐聚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十期结业典礼现场,集体起立共唱西南联大校歌,致敬联大精神的同时为自己为期130天的培训画上句号。
至此,为期5年的云南“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圆满结束,培育的“万粒种子”已播撒在云岭大地,破土生长。
中越边境国门小学“人人有特长”“人人有梦想”
葫芦丝、舞蹈、书法、卵石画、篮球、足球……走进中国与越南边境的金水河国门小学——中国教育版图的末梢,这里的每一名小学生,或多或少具备一项特长。
金水河国门小学位于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靠近中越金水河口岸。近年来,该校把“艺体特色办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开展舞蹈、书法、卵石画、篮球、足球等22个活动项目,实现学生“人人有特长”的艺体教学格局。
金水河国门小学副校长杨雄介绍,这所小学前身是创办于1974年的金水河镇口岸小学,2021年更名为金水河国门小学,学校距金平县城29公里。目前,学校共有19个教学班、897名在校生,其中越南籍学生8人。
“边境大山里的孩子,要想走出去,只能靠成绩。”这不仅是家乡学生的希望寄托,也是杨雄等教育工作者的信条。曾经,基础设施薄弱、教育观念落后,仅能开展日常教学。“学习异常‘枯燥,如日出日落般恒定,輟学时有发生。”
随着中国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不断向边境地区延伸,该校近年来以课后服务和乡村少年宫为抓手,开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学校虽开展了文体活动,但缺乏创新形式。”
2021年3月,杨雄前往位于昆明的云南师范大学参加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开启其12年职业生涯中最长的一次脱岗培训。
在云南师范大学,杨雄与来自城市、乡村、边境的校长们一同学习交流。“培训不仅让我意识到快乐学习的重要,交流中还掌握了许多创新文体活动的方法。”
培训结束,回到学校。杨雄提出,学校要把“艺体特色办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借助“双减”及课后服务,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基础上,开展舞蹈、书法、卵石画、篮球、足球等22个活动项目。
此外,学校还将非遗技艺葫芦町“搬进”少年宫,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充分感受非遗魅力。为了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延长了图书馆开放时间。图书馆由原来每天开放1小时,延长到如今的3个半小时。
“如今,学生参加兴趣活动率达100%,人人都有特长。”杨雄告诉记者,枯燥的学习变得快乐,直接推动了控辍保学工作,“我校未流失一名学生。”
成绩之外,学生们有了更多选择。在一面贴满梦想纸条的墙上自信地写下志向:“我想成为科学家”“我想成为音乐家”“我想成为舞蹈家”“我想像梅西一样到欧洲踢球”……
炒茶、种药……云南中小学巧打“生态”牌赋能学生成长
学校不仅开辟有茶园,还有炒茶机让学生体验炒茶;校园里除了有美丽的花园,还建有中草药园,给不同品种的中草药挂牌,开设中草药种植课程……在以生物多样、生态多美闻名的云南省,不少中小学开辟以绿色生态为主题的劳动实践基地,赋能学生成长。
走进位于玉溪市元江县龙潭乡的龙潭中心学校,在篮球场上方的山坡上,4亩茶园格外引人注目。“我们不仅建有自己的茶园,还拥有自己的炒茶机,学生们尤为喜欢采茶炒茶的劳动实践。”龙潭中心学校校长杨佳文称,这一课程的设置,不仅培养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和责任感,同时还为学生们带来提高生活幸福指数的经济收入。
他介绍,学校基于茶园打造了春勤茶和碧潭茶2个品牌,2023年共收获茶叶100余斤,平均每班收入200余元。除此之外,学校还开辟了种植园和养殖园,由各班学生自主管理。2023年,全校共收获蔬菜200余斤,卖给学校食堂,平均每班蔬菜收入100余元。这些钱用来给同学们买蛋糕过生日、买课外书等。
“以前,师生们会去学校外面散步。现在,他们喜欢在小菜园里逛逛、交谈。大家在体验劳动快乐的同时,放松了心情,还收获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杨佳文告诉记者,看到自己的劳动给班级带来快乐,大家都非常开心。
这一探索,源于杨佳文参加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学习的启发:“以前,一些学生没什么上学积极性。通过学习我想到了打造劳动实践基地、建立生态校园,来培养孩子们的劳动积极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无独有偶,位于“滇中粮仓”“云烟之乡”玉溪市红塔区的春和街道中心小学也探索生态校园建设和特色实践课设置。这所城乡结合处的乡镇小学,有山有水,占地面积大,下设11个完全小学。他们着力打造以“春趣”为题的校园文化,并结合各个校区特点打造和而不同的“春趣1+X”课程。
该校校长、云南省“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七期学员郝勇说,比如,中心小学和龙池小学分别靠近当地水源地飞井水库、九龙池,学校从课程和活动抓起,引导孩子爱护环境,做生态的小使者;寄宿制黄草坝小学地处大山深处,周边中草药植被覆盖率高,学校开辟了一块土地,建设“百草轩”中草药园,种植不同品种的中草药,开设中草药种植课程,传承和保护中药文化。
弯腰见德育,亲土知故乡。郝勇称,学校推崇教学与实践并重,积极开展自然生态保护教育,也是“万名校长培训计划”项目结出的美好果实。
“在培训中,我们听了40场名家讲座,开展20本专业经典阅读,了解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参加“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后,杨佳文感叹:不学习就会退步。希望新的探索,能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更多可能性。
侨乡腾冲教育发展的“新动力”
青瓦白墙,古木参天,小桥流水人家……古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侨乡云南省腾冲市,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崇文重教。1924年,由华侨集资兴建的和顺图书馆,如今仍是中国最大乡村图书馆。
在和顺图书馆等多元文化的滋养下,腾冲人历来重视教育。近年腾冲教育工作者走上“取经路”,20名校长赴云南师范大学参加“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二期)”,将西南联大精神带回当地,为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
今年41岁的校长李丽娟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3月,她与腾冲的校长们走进云南师范大学接受为期半年的培训,该大学是西南联大留在昆明的唯一遗脉。
李丽娟回忆,培训是从认识西南联大为开端。抗日战争时期,“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书写了一段传奇:在放不下一张平静书桌的烽火岁月里,在滇坚持办学8年,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175位两院院士……
故此,云南“万名校长培训计划”选择在云南师范大学实施,计划在5年内集中培训1万名中小学校长,培养一批云南未来本土教育家。
在云南师范大学,李丽娟与来自云南16个州市的校长一同学习,通过名家讲座、经典名著导读、班级研讨、读书交流会等形式展开学习交流,深入思考“什么是好学生?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社会?”
“上述问题,均可从西南联大精神获得答案。”李丽娟认为,虽然当代教育教学环境优渥,但仍需赓续“刚毅坚卓”的优良传统,在“精”中求突破,在“细”上谋发展。
培训结束,2019年9月李丽娟回到腾冲,面对腾越镇四完小办学规模小,教学质量不高以及校园文化缺失的局面,她结合培训所学,提出“办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目标,以课堂教学提升为抓手,构建香樟文化,相继成立香樟缘读书会、香樟中队,通过打造香樟课堂,培育香樟少年。“一年时间,学校办学特色初显,办学规模由一个年级一个班扩大到一个年级四个班。”
次年9月,腾越镇三完小正式招生办学,李丽娟被选派到这所“崭新的”学校担任校长。她依托腾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尝试打造“七彩校园”,“七彩不仅诠释了人生的深刻含义,还诠释了我们的育人理念。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不同的色彩,我们要培养出一个个与众不同的七彩少年,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
此后,腾越镇三完小通过七彩门、七彩入学卡、七彩长廊、七彩课程、教师成长营、教师共读营、七彩班级等16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教学方式,把枯燥的知识变成有趣的游戏,难解的题目变成奇妙的探险,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时代在变,教育核心不变。面向新时代所需,更要赓续西南联大精神,潜心任教、为国育才。”李丽娟如是说。
西南联大斯校已去,却将赤心报国、研精毕智的精神,深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
学有所长 多形式赋能学生成长
作为一项立足云南基础教育长远发展的战略性规划项目,“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的成效是明显的。
“大部分学员,尤其是偏远地区学员培训返岗后在思想、认识、表达和工作热情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近年来,在云岭大地,一大批骨干校长、具有乡土特色的基础教育学校涌现出来,成为云南边疆极具民族特色的基础教育学校。”云南师范大学万名校长培训项目办公室主任王世波如是说。
一万名参训学员中,绝大部分学员返岗后都被委以重用,并结合培训所学开展实践探索。
玉溪市龙潭中心学校、春和街道中心小学,探索建立茶园、草药园等劳动实践基地,在打造生态校园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劳动积极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在中越边境的金水河国门小学,探索建立乡村学校少年宫,20余项文体活动办得有声有色,让孩子们人人有特长、人人有梦想;在侨乡腾冲,在香樟文化、七彩文化的熏陶下,一代代香樟少年、七彩少年茁壯成长……而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万名校长培训计划”。
“一个学期的脱岗培训干货满满,在重拾阅读习惯的同时打开了我的思路。”学成归来后,腾冲市腾越第三完全小学校长李丽娟结合实际,创造性提出打造香樟、七彩校园文化,通过3年努力学校办学特色初显,办学规模提升。
“培训让我了解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不学习就会退步,希望新的探索,能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更多可能性。”玉溪市龙潭中心学校校长杨佳文感叹道。
在云南大地,还有众多像李丽娟、杨佳文一样的“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学员,正散落各地、学以致用。“相信待到种子发芽、壮大,云南大地必将万木成林。”王世波说,这是“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的美好愿景,也将成为现实。
开展项目调研,规划新一轮培训
1月8日,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云霏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行,深入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十期培训班教室看望学员,调研我省中小学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暨“万名校长培训计划”项目实施情况。
“大家在培训中还有哪些困难?20本书都看完了吗?学习收获大吗?……”在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十期培训班教室里,王云霏像看望老朋友一样,与参训学员们亲切地聊起了每天学习培训的日常。翻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看到192班学员刘光梅认真工整的学习笔记时,王云霏脸上流露出满意的笑容。
随后王云霏主持召开了调研座谈会,听取云南师范大学项目情况介绍,与学员代表悉心座谈。
“参加‘万校培训,我最深的感悟是:改变、实践、成长!”“万名校长培训计划”第三期学员安宁市宁湖小学书记校长李东昆培训结业回校后,改变办学思想,结合学校发展实际,重新构建学校可行性发展路线。通过短短3年努力,一所曾经不起眼、教学成绩与办学质量比较落后,家长学生不愿意选择的学校,蜕变成炙手可热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是‘万校改变了我,改变了学校!”李东昆在发言时情真意切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座谈会上,学员代表们畅所欲言,积极分享参训收获,纷纷表示“万名校长培训计划”项目培训规格高、规模大、要求严,有效推动自己向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的优秀校长乃至本土教育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听完学员的发言,王云霏充分肯定了“万名校长培训计划”项目的培训成效,对学员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他勉励大家更新现代办学理念,激发情怀和内生动力,优化系统知识结构,提升发现、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着眼于教育家型校长理念塑造与行动力培养,做云南教育发展的璀璨星火,办好所在学校带动一方教育发展。
王云霏表示,省教育厅将会同云南师范大学省级中小学校长发展中心,总结“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前期经验,优化培训内容,在坚持阅读+名家讲座的基础上,分层次分专题,突出云南多民族特色,做好新一轮培训规划。
(本刊据中国新闻网、云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等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