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视角,提升高技能人才拟合度

2024-04-22邱志敏

人力资源 2024年3期
关键词:高技能技能人才

邱志敏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35年,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基本实现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加强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共同编制《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预测,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近三千万人,缺口率高达48%。当前,我国人才市场技能、高技能人才的缺口仍然巨大,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高技能人才供需的存缺口

●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相对偏低

虽然近些年高技能人才在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地位有所提升,相应的劳动报酬也有所提高,但与高技能人才的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并未成正比,与相关劳动部门的待遇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尽管当前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维持较高水平,高技能人才的劳动报酬溢价指数有所上升,但劳动报酬溢价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技能人才的正常流动和健康成长。

●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乏力

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也是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的良策。企业培训高技能人才是满足生产经营的最佳方式,同时也能促进企业升级改造,然而,由于企业规模和制度等因素的限制,仅有极少数大型企业开设专门的培训机构,绝大部分企业仅仅是与相关机构联合举办技能培训班,因此,大部分高技能人才主要来源于校企合作单位的定向委培。

从相关企业的反馈看,高校合作办学培养的人才的实操能力也并未能达到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预期,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更多地注重投入与产出比,担心技术泄露与人才培养后的流失,很多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中给予学生的仅仅是基本技能的培训,没有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深入、高层次的培养,更没有设计较为完善的人才培训方案,部分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意愿不高,甚至有些懈怠,进而导致企业高技能人才流失现象屡见不鲜。

●培养机制不完善

高校是高技能人才的主要供给者,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培养方案的制定都会影响输出技能型人才的层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绩斐然,但个别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策略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仍存在一定的脱节,比如:课程标准的开发与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滞后、教学实践过程与生产过程匹配度低,致使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内行业、企业的需求无法形成合力。同时,各高校专业培养的趋同性与传统性无法应对新兴技术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高技能人才拟合度的影响因素

●教育与人才培养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企业转型升级改造,对新型高技能、高素质、工匠型人才的需求缺口日渐增大,因此,高校是在人才培养设置与企业契合度方面急需完善。实践中发现,人才在理论教育与实践能力的不匹配,往往会导致企业的用人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得不到满足。

●技术更新

当前,我国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个别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因此,大力推广建设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突破技术垄断的最佳路径之一。关键核心技术的更新,对企业和高校间的互动交流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可有效盘活企业与学校间的供应链条,激发供需双方的创新活力,促进高校和企业需求之间的协同发展,推动两者之间的复合型合作,实现更有效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政策支持

政府和企业、院校等各方都在努力推进高技能人才供需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这些政策对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发挥高技能人才作用具有前瞻性和指引性作用。世界级技能大赛奖励政策对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同样起着重要的导向功能,让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了解并感受当代世界先进的技术,激发高技能人才的创新热情,推动高技能人才的技术技能快速提升。

此外,物质和非物质奖励也是两种重要的激励途径,政府和企业、院校可依据人才创造的价值和贡献,给予对应的物质和非物质奖励,同时在企业中构建学习型组织,为高技能人才学习专业知识、训练业务技能提供稳定的环境支持,激发高技能人才对自己技能的提升热情,提高对企业、职位的认可度。

●产业链融合升级

产业链本身受到规模经济以及分工深化的影响,具有横向、纵向和网络的结构特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高技能人才拟合度的重要路径,对新形势下推进经济转型升級、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是高技能人才输出的重要保障,高校需要与企业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支持、全方位合作,才能输出与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人才提升是产业链升级改造的主要方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都离不开人才,各行各业都要以人才提升为主攻方向,培根、溯源、协调、融合发展。创新是产业链发展的第一动力,技术赋能、企业聚力、师生共进的融合发展必然是在创新驱动下螺旋式上升。在“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和创新链”融合协同发展之下,才能实现整体提升高技能人才拟合度的目标。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类各级高校在与企业合作中逐渐形成了工学结合、院校联合、定向培养、带薪顶岗、勤工助学、订单培养等多种模式的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部分校企合作运行的时间不长,其社会效果还无法得到考量与验证,各高校应结合本专业特色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定制型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推动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共同搭建人才信息共享平台。

提升拟合度的有效路径

●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高校应注重实践性教育和素质教育,加强人才培养计划和企业需求的对接,实现人才的素质提升和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为企业提供高层次、坚实的人才支持,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优化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拟合度。

第一,理论教育与实践培养相结合,强化培养过程的实践性,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实践教育、实习实训等各种形式的实践教育,让学生更加贴近社会实践,适应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和应用性。

第二,提高招生、教育和培养的适配度,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调整招生、教育和培养模式,采取更加符合市场主流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第三,高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提高高校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通过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构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学习环境。

●重视技术更新

技术可以激发供需双方的创新活力,促进高校教育、科研和企业需求之间的协同,使得两者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实现更有效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

第一,加速高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统一。随着技术的迭代,高校应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有效应对实践场景中的具体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创新能力。

第二,提高人才定位匹配度。高校在进行课程设计和专业培养时,可以根据企业技术更新的需求来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方向,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业的技术人才需求。

第三,优化创新路径。技术更新使得企业生产模式发生了变化,也为高校提供了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的机会。企业可以通过和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获得更多的创新资源和新思路,促进企业技术水平和业务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培养模式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提升人才结构的重要渠道。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群体高技能人才实施具体的差异化培养项目,开展订单式、套餐制培训,为相关需求者对接最佳人选。通过名师带徒、技能研修、技能竞赛等形式,开放式培训高技能人才,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全套制度,培养敬业奉献、技艺精湛、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对于在职人员,应建立技能型人才继续教育制度,完善技能教育体制,实现技能人才新兴知识的与时俱进,适应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产业优化升级的大变革。

●完善激励政策

激励机制的实施对高技能人才的引进起到关键性作用,设置高匹配的激励措施尤为重要,而针对高技能人才也要考虑到具体的岗位和能力,合理分配物资与精神激励,具体可以从薪酬、物质、荣誉、培训等多个方面来综合分析。一方面,依岗适度激励。高技能人才较为看中培训机会、创新平台等成长因素。另一方面,拓宽人才晋升渠道。结合各自岗位的工作职责,以能力为导向,丰富评价形式,建立分类评价方法。灵活采用考核、成果评审、述职、答辩、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不同方式,把握各种评价方式的应用场景,对高技能人才的价值和贡献进行整体衡量。

●制定有效的区域人才引进策略

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有效的人才引进战略的支持密切相关,吸引高技能人才迁入的强有力措施是政策,各地要制定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推动高技能人才的流入。

其一,统筹构建社会保障體系,充分保障异地就业落地,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畅通项目落地、人才就医、子女就学、交通旅游等绿色通道,打造全周期、人性化服务链,做好人才的后勤保障工作,让人才“第一资源”享受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业绩。

其二,优化人才联系制度,健全各级领导直接联系服务的专家机制,构建“问候、问情、问需、问策”的服务机制,定期开展人才座谈、联谊会等活动,密切关心专家人才的生活、事业、思想,办实事、解难事。

其三,制定人才使用的配套政策,研究出台支持人才发展的系列政策,落实支持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构建人才流动、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加大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创设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空间。

作者 韩国南首尔大学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高技能技能人才
高级技能
人才云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