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企业安全管理相关探讨
2024-04-22周志坤
周志坤
[摘 要]供水企业安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益,对于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具有深刻影响。文章阐述了供水企业安全的重要性,分析了供水企业安全管理问题,指出目前存在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供水规划相对不足、管理人员素养有待提升以及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足等各方面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完善企业应急管理体系、做好供水规划工作、培养专业管理人员以及建立安全标准信息系统等措施,督促供水企业更好地应对各类安全挑战,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确保水源供应的安全稳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供水企业;安全运行;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7-0043-03
在现代社会中,供水企业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其日常工作涉及水资源的提取、处理和分配,为千家万户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供水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安全管理问题尤为突出。为了确保水资源的安全、设施的稳定运行,供水企业需要注重安全管理,从源头预防、全员参与、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保障水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一、供水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营造良好经营环境
安全有序的经营环境是供水企业稳定运营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能够降低事故和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保障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1 ]。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企业可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形成穩定的生产力,有助于企业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通过重视供水企业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有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确保企业员工安全
在供水企业中,员工往往需要直接接触水质监测设备、操作水处理设施等,日常运营面临设备操作、水质监测等潜在的安全风险。
因此,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为员工提供全面的安全培训和必要的防护设备显得尤为重要。确保企业人员的安全,不仅可以降低工作事故发生率,减少人员伤害,而且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效率。
(三)增加企业经营效益
在供水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导致生产停滞、水质污染、设备损坏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可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此外,良好的安全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中,供水企业应重视安全管理的投入,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四)适应社会管理需要
作为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水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供水企业的安全管理,可以确保水质安全、供水稳定,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同时,良好的安全管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增强社会信任度,更好地适应社会管理需要,构建安全、可靠的供水体系,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 ]。
二、供水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与基本原理
(一)主要内容
供水企业的安全管理涉及多个层面,旨在确保供水过程的稳定、安全和高效。
一是水质安全管理,要求企业持续监测水质,确保达到国家和地方的卫生标准,防范水污染和交叉污染。
二是设备维护管理,强调对供水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供水问题。
三是生产流程控制管理,通过科学的生产调度和流程优化,确保供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优化水资源的使用,降低能耗。
四是事故应急管理,要求企业制订完善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五是人员安全管理,供水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确保员工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风险[ 3 ]。
(二)基本原理
供水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是预防为主,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危险源辨识,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安全风险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预防为主是供水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通过识别和评估供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危险源,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风险评估是供水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估供水设施、生产流程、水质等方面,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危险源辨识也是供水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通过辨识供水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化学物质、容器压力等,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方案,确保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
三、供水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
应急预案不够健全,部分供水企业缺乏系统性的应急预案,或预案内容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应急队伍力量薄弱,企业内部的应急队伍缺乏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导致面对突发事件时应对能力不足。
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缺乏足够的应急物资储备,如水质检测设备、管道抢修工具等,导致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及时响应。
信息沟通不畅,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存在信息传递延误、不准确或不充分的情况,影响应急响应的效果。
(二)供水规划相对不足
企业缺乏长远的规划目标,供水设施建设无法满足未来需求,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内,供水设施无法满足当地居民和企业的需求,引发供水紧张的问题。
基础设施更新和维护不及时,存在技术落后现象。一些供水设施已经使用了较长时间,但企业没有及时更新和维护,导致设备出现老化和故障,影响供水的稳定性和质量[ 4 ]。
应急供水规划不够完善,在突发事件或自然灾害发生时,供水企业没有完善的应急供水规划,会影响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
供水规划与城市发展不协调,供水设施建设与其他基础设施存在冲突,导致供水企业在建设和维护供水设施时面临诸多困难,影响供水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管理人员素养有待提升
供水企业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不足,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自身的专业素养水平还有待提升。
一是安全意识淡薄,部分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未能充分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他们更关注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忽视了安全管理对于保障企业稳定发展和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作用。
二是专业能力不足,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管理技能水平不足,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面对安全问题时难以作出及时、准确的决策。
三是管理职能缺失,部分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未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他们在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安全措施的落实方面力度不够,导致安全管理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形同虚设。
四是培训与教育不足,供水企业对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不足,未能定期开展安全管理相关的课程培训和知识更新,使得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技能难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四)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足
部分供水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或者已有的系统未能实现有效运用,无法全面收集、整理和分析安全数据,难以实现科学化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水平较低,功能不完善,现有的系统仅具备基本的数据录入和查询功能,缺乏对安全风险进行智能分析和预警的高级功能,限制了企业对安全风险的及时发现和应对能力。
供水企业之间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部分先进的企业已经实现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其他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阶段,影响了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四、供水企业安全管理对策
(一)完善企业应急管理体系
供水企业应制订全面的应急预案,覆盖各类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明确各个层级、岗位的责任和任务,定期组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更新预案内容。为了提升应急队伍的能力,供水企业可以建立专业的培训机制,包括模拟演练、实地考察等,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邀请专业人员为企业员工提供实际操作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应急处理技能。供水企业需要充实应急物资储备,包括水质检测设备、管道抢修工具、紧急通信设备等。企业应定期检查和更新储备物资,确保其完好可用,同时与供应商签订紧急物资的备货协议,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及时获取所需物资。为了解决信息传递延误、不准确或不充分的问题,供水企业可以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建立健全的信息传递系统,引入实时监测和报警系统,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与相关机构和社区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多方联动的信息沟通网络,提高应急响应效果[ 5 ]。
(二)做好供水规划工作
建立完善的供水规划机制,明确未来几年的水需求量和供水设施建设目标,确保供水设施的发展与城市发展同步,加强与城市规划部门的沟通,形成一体化规划,确保供水设施的布局和城市基础设施相协调,确保供水设施的建设与城市发展方向一致,避免出现冲突和矛盾。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供水设施建设中的问题和冲突,确保城市的发展与供水规划相协调。制订设备更新计划,定期检查和评估设备,确保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维护情况,为制订合理的设备更新计划提供依据。制定全面的应急供水规划,明确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应急供水方案和应对措施,定期开展演练,测试应急供水系统的可行性和效果,确保在实际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加强与城市规划部门的沟通。
(三)提升管理人员素养
供水企业的安全管理应注重从源头预防、全员参与、科学管理的角度出发,以保障水质安全、设施稳定运行为核心目标。加强安全理论教育,引导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强化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的认知,使其明白安全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主动识别、分析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定期组织安全管理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先进的管理经验分享以及最新的行业技术和法规要求,弥补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不足,提高其在应对紧急事件时的应变能力。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鼓励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通过集思广益,不断完善和优化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四)建立安全标准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安全标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供水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可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风险。供水企业应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和记录供水设施的运行状态、水质监测数据、安全隐患等,全面了解供水设施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挖掘和分析供水数据,智能识别和预警安全风险,提高企业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应发挥引导作用,推动供水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安全标准信息系统,推动供水行业的发展。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供水企业,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其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五、结语
供水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保障正常供水的重要基石,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更是实现供水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从理论层面深入探讨了供水企业安全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强调了预防为主的原则,提出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供水规划和提升管理人员素养等对策。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供水企业能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确保供水的质量和稳定性,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颖坤.城市二次供水水质保障和安全管理的措施探讨[J].工程技術,2022(04):194-196.
[2]洪伟雄.探析供水管网水质安全管理措施[J].工程技术,2022(06):141-144.
[3]陈欢,丁晓欣,高静思,等.供水企业供水安全管理体系研究——以深圳城市供水企业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11):6-8.
[4]王付华.关于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管理工作的探讨[J].工程技术,2022(02):181-183.
[5]赵阳,乔凤兰.供水公司设备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世界有色金属,2023(12):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