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
2024-04-21刘敏剑徐志成朱远升
刘敏剑,徐志成,朱远升
膝骨关节炎主要因膝关节部位炎性反应所致,临床表现为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同时还易降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1]。该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我国40岁人群中患病率约为15%,60~70岁人群患病率约为50%,>70岁人群患病率约为80%[2]。随着疾病不断进展,极易累及其他部位,主要为腰椎、髋关节、手指等部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年龄、炎性反应、创伤、遗传等因素相关。临床常用药物治疗,临床症状缓解更为显著。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为临床常用药物,可显著减轻关节疼痛、肿胀,但治疗期间极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3]。硫酸氨基葡萄糖是一种氨基单糖,有助于蛋白多糖等物质合成,有效修复软骨基质。目前对该疾病采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的文献报道相对较少。鉴于此,本研究观察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21年5月龙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6~70(57.20±10.47)岁;病程1~10(5.91±1.14)年;单膝14例,双膝16例;伴膝关节肿胀13例,无肿胀17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5~70(57.55±10.36)岁;病程1~9(5.21±1.51)年;单膝17例,双膝13例;伴膝关节肿胀11例,无肿胀19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近期未采用药物治疗;(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2)多脏器功能不全者;(3)膝关节畸形者;(4)类风湿性膝关节炎者;(5)代谢性疾病者;(6)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7)主动退出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四川华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0 mg餐后口服,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0 mg口服,每天3次。2组均持续治疗12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血清相关指标: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Ⅰ)、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异体(TRACPP-5b)水平;(2)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治疗前、治疗12周后检测血清蛋白聚糖(PG)、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3)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治疗12周后测量膝关节最大活动度,即膝关节运动时通过的最大运动弧或转动的最大角度,测量3次取均值,活动度越高提示膝关节功能越好;(4)免疫功能: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并计算CD4+/CD8+;(5)关节炎程度:治疗前、治疗后8周,采用麦克马斯特大学与西安大略关节炎指数(WOMAC)评估,共24个问题,包含疼痛(5个)、僵硬程度(2个)及关节功能(17个),分值与关节炎程度呈反比;(6)关节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前列腺素E2(PGE2)水平:治疗前、治疗后8周行关节穿刺术抽取关节滑液1 ml,离心取上清液,放于-80 ℃温度中待检MMP-3、MMP-13、PGE2水平。
2 结 果
2.1 血清相关指标水平 治疗前,2组血清TGF-β1、TNF-α、CTX-Ⅰ、TRACPP-5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血清TGF-β1、TNF-α、CTX-Ⅰ、TRACPP-5b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指标比较
2.2 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PG、COM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血清PG、COM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比较
2.3 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2组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关节活动度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比较
2.4 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2组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CD4+、CD4+/CD8+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2.5 WOMAC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2组疼痛、僵硬程度、关节功能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WOMAC评分比较分)
2.6 关节液MMP-3、MMP-13、PGE2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关节液MMP-3、MMP-13、PG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8周,2组关节液MMP-3、MMP-13、PGE2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6。
表6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关节液MMP-3、MMP-13、PGE2水平比较
3 讨 论
膝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关节软骨出现进行性退变是其主要病理特点,表现为软骨基质合成与分解代谢失衡,软骨基质中黏多糖含量降低,纤维成分增加,关节腔内滑液含量减少,导致软骨下骨组织密度增加,进而诱发此病,极易引起膝关节部位疼痛、肿胀,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免疫功能、运动功能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5]。轻中度患者多以药物治疗,重度患者需通过手术治疗提高膝关节功能[6]。双氯芬酸钠为临床常用药,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但无法延缓关节软骨损伤,若长期使用此药,还可出现相关并发症,如胃肠道出血、血运受阻等[7]。
硫酸氨基葡萄糖能确保关节软骨中氨基单糖含量达到机体所需,是关节软骨基质中合成蛋白聚糖必需成分[8-9]。此药可有效阻断骨性关节炎病理过程,对软骨细胞具有一定刺激作用,以此产生糖蛋白,因该物质为多聚体结构,可对相应酶(胶原酶和磷脂酶A2)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同时还可有效抑制损伤细胞的超氧化物自由基产生[10]。由于皮质激素对软骨细胞有损伤作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避免损伤软骨细胞,促使损伤细胞内毒素因子释放量减少,以达到预期抗炎效果,有效减轻关节疼痛感,对软骨组织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进而逐渐恢复关节功能[11]。研究发现,硫酸氨基葡萄糖可促进髓核细胞(类软骨细胞)自噬,维持关节健康。该药物在较多欧洲国家中应用广泛,凸显出了较高的安全性,且疗效显著[12]。将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减轻膝骨关节炎性反应可发挥重要作用,避免软骨损伤。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关节活动度更大,可能是因为硫酸氨基葡萄糖是一种氨基单糖,有助于机体合成蛋白多糖物质,加快软骨基质修复,同时还可使酶活性有效抑制,增加关节滑液含量,减轻疼痛、肿胀,有助于关节活动度提高。在T细胞信号传导期间,CD4+是机体重要免疫细胞,主要在辅助型T细胞中表达;CD4+能与B淋巴细胞产生黏附,其方式以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类分子作为载体。CD8+是一种跨膜糖蛋白,主要存在于T细胞受体中,对抗体合成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同时还可减少抗体分泌量,抑制T细胞增殖;CD8+分子能结合MHCⅠ类分子的非多态区,且对靶抗原具有较强杀伤作用。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免疫功能优于对照组,可能是因为硫酸氨基葡萄糖可使机体CD4+水平升高,避免与B淋巴细胞产生黏附作用,且通过降低CD8+提高抗体合成,增加抗体分泌量,有助于T细胞增殖,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在患者软骨与滑膜中,TGF-β1、TNF-α水平可出现升高,导致滑膜损伤,以上两指标可反映关节炎性反应程度,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GF-β1、TNF-α水平降低程度更大,提示硫酸氨基葡萄糖对该指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CTX-Ⅰ、TRACPP-5b是破骨细胞活性指标,两者呈正相关,随着指标水平降低,骨质破坏程度也随之降低。本研究发现,观察组CTX-Ⅰ、TRACPP-5b水平更低,表明硫酸氨基葡萄糖可改善破骨细胞活性,对骨质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治疗后8周关节液MMP-3、MMP-13、PGE2、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改善更为明显,提示硫酸氨基葡萄糖在治疗膝骨关节炎方面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可显著减轻炎性反应,缓解关节疼痛与肿胀,改善骨代谢及关节活动度,提高免疫功能。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刘敏剑:设计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资料收集,撰写论文;徐志成、朱远升:分析数据,统计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