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苦难的生命力量

2024-04-21鲁钟思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24年3期
关键词:抒情性史铁生散文

鲁钟思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史铁生是一位特殊的存在,他没有被身体上的磨难打倒,反而转向内心,用清醒且深刻的文字来寻找生命的慰藉——他为活着而写作,为写作而活着。

如果有一本散文,适合反复阅读,《我与地坛》一定当仁不让。人生的每个阶段阅读《我与地坛》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今天,让我们试图走近那座曾经荒芜的地坛,走进作家史铁生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著有中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

创作背景

21岁那年,本应该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年轻的史铁生却遭受命运的无情捉弄,双腿瘫痪。就在他的人生陷入巨大痛苦、找不到出路时,他坐着轮椅,“走”进了家附近的一个古园——地坛。

他在地坛公园静静地思考、看书,旁观周围的人与事,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走过了艰辛的时光之后,史铁生终于把这段心路历程用文字平静地呈现出来,这便是《我与地坛》。

哲理抒情性散文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具有形散神聚、意境深邃、语言优美等特点。

哲理抒情性散文文字质朴通透,蕴含深刻的哲理。《我与地坛》是哲理抒情性散文的代表作之一,突出特点是抒情性、哲理性和形象性。作者史铁生用沉郁顿挫的叙述,每一句陈述都像是用尽了所有沉积心底的情感,清冽如水,动人心弦。阅读一篇好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

内容简介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部散文集,包含《我与地坛》《记忆与印象1》《记忆与印象2》《秋天的怀念》《合欢树》《我的梦想》等多篇散文。

名篇《我与地坛》是其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

地坛本是北京城一座废弃的古园,园子里杂草丛生,荒芜但并不衰败。作者就是在人生最落寞痛苦时“走”入地坛的。史铁生在地坛,不只是读书、思考,更是在咀嚼他遭遇变故前的人生,以及他遇到的那些人和事。

母亲曾在地坛一次次地寻找他,而当时的作者沉浸在痛苦中,倔强又羞涩,不能理解母亲这些无言又无尽的爱。母亲去世后,史铁生将母亲的爱凝结成了生命的信念。

漫长的时光中,史铁生在地坛里见到了一些陌生人,看到他们的绝望与希望——每日去地坛散步的中年夫妻;漂亮却智力有些缺陷的妹妹和她勇敢的哥哥;热爱唱歌,但在某一天后再也没来过的小伙子;以及坚持长跑,却次次和梦想擦肩而过的朋友……史铁生看着周围的人、事,也在不断感慨着命运与生命……

《记忆与印象1、2》中,史铁生将回忆的笔触眺望向幼年的自己、幼年的幼儿园、幼儿园里的老师,以及姥爷、大舅、母亲、奶奶、邻居、朋友和同学。比如,他带着北京人特有的腔调讲述了邻居六庄,一个外号“庄子”的街边少年短暂的一生;他叙述了旧时代出生的奶奶,一个努力识字去跟上时代的老人;他还写到了孙姨,那个坚强而具传奇色彩的作家梅娘……

从地坛起,于地坛止。

史铁生心怀着大悲悯,这些细小的人与事、老城里的人情世故、上代人的伤感与无奈、对生命的穷极与思考,都凝结在了这些文字中。

拓展训练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身上流淌着跨越苦难的生命力量。请结合语句谈一谈你对于苦难的理解。

2002年华语传媒大獎授奖词对史铁生的评价可谓中肯:“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用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苦难就是苦难,苦难本身并不需要赞美,我们赞美的是人在与苦难抗争中爆发出的人性魅力和深层思索,这些动人的力量会让人脱胎换骨,步入新一番的人生境界。生命本就是一个与苦难不断抗争的过程,史铁生经历的那些挫折、创痛、悲愤、绝望,固然在其作品中留下了痕迹,但他的作品始终祥和、安静、宽厚,兼具文学力量和人道力量,这种跨越苦难的力量尤其感人,让生命也熠熠生辉。

《我与地坛》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试说明景物描写的作用。

地坛安静、荒芜。一座废弃的古园,一位残疾的青年,地坛仿佛静静地等待了作者400年。地坛包容了那时情绪消沉的作者,给他提供了一个沉思的心灵加油站,让他能静静地展开对生命的思考,领悟生命的真谛。同时,地坛又是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它虽然荒芜,却并不衰败,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在一年四季都绽放出别样的色彩,这些也触动了当时作者的心境。这些景物描写无不折射出作者的感悟,与作者的思索紧密相关。

“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我都在这园子里待过。”这说明了什么,又有何深意?

这一段话,说明了作者去地坛园子的地点之广、次数之频、时间之久。就是在这样漫长又无意识地“溜达”中,作者开始思考生与死的问题,最终对生命有了正确的认识,可见经年累月思考的深度、广度与高度。

同时,这一段也和文章“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相呼应。作者的每一处车辙,每一棵树下,每一次进步,都蕴藏着作者深深的绝望与思考,更包含着母亲一步步默默又无穷尽的爱啊!

佳句赏析

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有时我们走在他乡陌生的街巷,会突然一股熟悉感扑面而来,史铁生就非常善于用朴实直白的文字,既极细腻地抓住人生的某种感觉,又视野广博、境界深远。

他知道奥林匹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史铁生的这句话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他向我们昭示了人和命运抗争的勇毅与不屈,由文字抵达内心,让人热血沸腾。

猜你喜欢

抒情性史铁生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关于史铁生
去找史铁生
“臆断”所指非李渤
特效电影中的音乐表现分析
纪实摄影的抒情性
新中国十七年版画之抒情性表达方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