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抱石《画云台山图》卷背后的故事

2024-04-21胡志亮

中国美术报 2024年9期
关键词:伊势云台山顾恺之

胡志亮

1933年四五月间,正在日本留学的傅抱石再次拜访了蛰居于东京郊区的郭沫若。其实傅抱石来东京后不久,就慕名拜访了郭先生,这时他们已经开始频繁交往了。

这天,傅抱石带来了一段古文字,是晋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原文,因为历代的勘校和章句的点断都有问题,“自古相传脱错,来得妙本勘校”,故此,傅抱石带着原文向郭沫若请教。在仔细研读完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画云台山记》篇目后,两人就此展开了详细的讨论。

随后半年,傅抱石持续不断地进行研修、绘画、篆印、译著,日子过得充实而愉快。一天,傅抱石坐在其老师金原省吾的书房里,各自在看着一本同样的资料,这是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刊行的报告书。东方文化学院是日本专门研究中国文化的机关,所有的研究员,几乎全是各部门的专家,故每一报告书的刊行,在学术界均能保持它的特殊地位。这天,傅抱石研读的是该所专任研究员伊势专一郎关于中国美术史的专著,题目是《自顾恺之至荆浩·中国山水画史》。此书出版后不久,日本各报纸杂志,许多美术史家、文艺家为之撰文揄扬,甚至说该文是“划时代的著述”。以此,傅抱石当然不能等闲视之。

但在研读之后,傅抱石发现,伊势专一郎这部关于中国山水画史的专著,不仅主观自信,而且内容及主要观点错讹百出,特别是对《画云台山记》一文的解释,尚未能正确而信服地点断句读,甚至把原来可通的倒弄得非驴非马了。

看到这样的文章,傅抱石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经过数昼夜的研究,他写下了《论顾恺之至荆浩山水画史问题》一文。

文中,傅抱石针锋相对地指出,伊势专一郎于本书中,恒言不以文献为主要材料,引用不多,事实上已具十之八九。然后指出伊势专一郎文中引用的中国古代画论《古画品录》《历代名画记》等著作中解释和断句方面“多其谬误”,并从四个方面共13处与伊势专一郎进行了“商榷”。

这篇文章,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傅抱石写完此文,把这篇用日文写成的文章用信封封好,投寄给了一家日本杂志。不久,他又将文章译成中文,投寄给了一家国内的杂志。这篇文稿于1935年10月10日发表于国内《东方杂志》秋季特号。日本原稿则于1936年5月始在日本《美之国》杂志刊出。

这年的新年除夕,傅抱石邀请郭沫若在东京中野中国驻日留学生监督周慧文家过春节。这晚,他兴之所至,向郭沫若叙述了撰写《论顾恺之至荆浩之山水画史问题》一文的缘由,并将文章给郭沫若看了。郭沫若看后兴奋地说:“好!正义凛然,扬眉吐气!”

回国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讲授中国美术史的傅抱石锲而不舍,仍持续钻研这篇论著。1940年,傅抱石寄居在重庆的金刚坡下,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仍然对中国古代山水画史进行潜心研究,尤其是那篇1500年来“自古相传脱错”的《画云台山记》。这项研究后来又得到了许多学者如沈尹默、汪旭初、马叔平、胡小石、宗白华等学者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郭沫若,为他的这项研究费了不少精神。如今,主要的关键性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傅抱石决定将这断断续续坚持修订了六七年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之研究》的论文。

这篇文章很快于1940年4月连载于《时事新报》重庆版副刊《学灯》上。这时,正是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傅抱石把自己的研究和成果,视作抗日斗争的一部分。为此,他决定亲自绘制《画云台山图》。

据傅抱石的研究,《画云台山记》的全文,组织严密,段落分明,是一篇甚为厚重的晋人文字。记中的经营设想细致生动,绝非空洞敷陈之作。全记可以分为43点,大部分因是阐述云台山图构思的设计,有时加入几句议论。从文意来看,可以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此图系横幅形式,故自左而右地逐段设计;二、顾恺之不是一位徒精技巧的画家,故对于天师及其弟子的形神动作、涧之远近深浅、配景之高低位置,均有精湛的发挥,虽各寥寥数语,也是可珍;三、侧重天师及弟子群的精神刻画。

要将这样场面浩繁、工程巨大、要求精确而具体的历史巨幅长卷画出来,谈何容易。然而,傅抱石又被自己的这个大胆设想所激动、所兴奋,因为这件工作太诱人,意义太重大了。

晋朝的顾恺之是一位伟大的人物画家,他的作品,就画题研究,十中之九皆是人物。他的三篇文章中,除《画云台山记》外,也完全是就人物画立论。这时候所谓山水画的产生,实没有足以使人证信的资料。国内外专门学者,有不少人把山水画祖的桂冠强加在顾恺之的头上,这大概多少受了他这篇《画云台山记》的影响,实际不过是想当然。如今,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则能够裨补1500年前山水画的真面目,恢复它若干本来的面目,那么此后中国山水画史的研究,可冲过隋代;而绘画思想的研究,也可从南齐的谢赫很自然地经自晋的顾恺之而上溯汉魏了。

这幅画的完成将证明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不惟可解,并且可画。想到这一点,傅抱石激情洋溢,经过缜密的研究,他开始着手绘制《画云台山图》。这幅画本应用绢及重着色,但限于当时的条件,仍用宣纸及水墨做材料。傅抱石以四川的山川为背景画出的云台山,山势迤逦起伏,烟雾氤氲,通幅作品,气势壮阔,而且多带古意,境界高妙,与顾恺之的文意贴切准确。《画云台山图》的创作成功,轰动了重庆知识界和文艺界。

许多学者、书法家为此画赋诗、题跋,如徐悲鸿、汪东、沈尹默等。在抗战时的重庆,知识分子以此为契机,展现出一股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蔑视之情。而郭沫若亲题于画纸上的四首诗,诗意畅快淋漓,充满了中华民族的豪情。

傅抱石自己也感觉《画云台山图》画出之后,胸中解了一口气,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为此,他刻了一方图章,文曰:“虎头此记,自小生始得其解。”他觉得,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自豪,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者系江西省書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文章部分内容节选自团结出版社《傅抱石传》,有删改)

猜你喜欢

伊势云台山顾恺之
顾恺之——《洛神赋图》
秋染云台山
河南云台山景区旅游发展经验与启示
“迁想”与“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品鉴
《洛神赋图》之三
探访G7举办地日本伊势志摩
大提琴之树
游云台山
地质素描
——江苏云台山地貌
顾恺之的“假痴”